“美麗審判”守護麗水大花園麗水法院環境資源審判掄響“三板斧”

“美麗審判”守護麗水大花園麗水法院環境資源審判掄響“三板斧”

通訊員 林珊 本報記者 餘春紅

“經審查,本院准許你以勞務抵償生態修復費用,現令你於2021年4月8日前完成1000小時的環境公益勞動任務。”青田縣法院船寮鎮葉莊村巡回法庭近日宣判一起因野外用火引發的山林火災案。因當事人張某家庭困難,法庭發出了勞務抵償生態修復令。近三年,麗水兩級法院共審結環境資源案件1025件,補植復綠300餘畝,增殖放流魚苗400多萬尾。

麗水素有“綠谷”美譽,生態環境質量指數連續15年居全省之首。麗水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蔣衛宇說,近年來,麗水兩級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通過組建專業審判團隊、貫徹生態修復理念、廣泛開展巡迴審判,掄響環資審判“三板斧”,提升“美麗審判”質效,用強有力的司法保障守護好美麗的大花園。

成立專業審判團隊

從2017年開始,麗水市中院整合審判資源,成立了綜合審判團隊,專門負責環境資源審判,實現環境資源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審判。2018年,兩級法院通過組建“環境資源審判團隊、審判小組或合議庭”,實現環境資源審判機構的全覆蓋。

麗水市中院環資庭負責人程建勇介紹,麗水法院從民事、刑事、行政等團隊抽調骨幹力量組成一支專業化審判隊伍,定期組織環境資源審判法官進行專業性環境司法業務培訓,不斷提高環保案件審理的專業化水平。此外,針對環資案件的特點,麗水市中院還建成一個50餘人的專門人才庫,來自林業、水利、環保等領域的專家成為環資審判的專業“顧問”,在環境資源損害鑑定評估、生態修復方案制定、生態修復執行結果驗收等方面提供權威的專業支撐。

貫徹生態修復理念

2018年11月,青田縣法院對眾鑫公司偷排汙水汙染環境的案件進行審理,在對覃某建等4名被告人判處3至5年有期徒刑並處罰金的同時,還發出了全省首個環境公益訴訟行業禁止令:被告人3年內不得從事汙水處理及相關經營性活動。此案被生態環境部列入“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麗水法院共受理環境公益訴訟案件86件,其中由檢察院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有29件。2018年以來,麗水法院積極穩妥推進環境公益訴訟案件審判工作,充分發揮其在維護生態環境公共利益、依法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方面的作用,並在全省率先創立生態環境案件審理的“初態修復+替代性修復”模式。

去年底,麗水市中院審結了全省首個以判決形式完成勞務代償的民事公益訴訟案。被告傅某在禁漁期非法捕撈漁獲物7.4公斤,破壞了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根據漁業工程師出具的漁業資源生態修復意見書,傅某應支付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6655元。在審理過程中,法官發現被告家庭確屬困難,沒有判決傅某賠償修復費用,而是打破常規,判決被告以提供444小時環保公益勞動代替賠償。

“感謝法官,我家裡實在很困難,1000元我都拿不出來,但是我願意多做些活,用勞動去彌補自己造成的損害。”認識到破壞漁業資源錯誤的傅某在聽到判決後誠懇地表示。

讓一紙判決真正成為一片綠意是生態修復的瓶頸問題。為了將修復理念貫徹到底,麗水全市法院單獨或聯合相關部門設立25個生態修復基地,其中增殖放流基地7個。

打造巡迴審判課堂

“現在開庭!”在麗水某村村委會門口,一起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一案開庭審理。村民們圍攏在一起聽得入神。“以前沒有聽過,今天聽了收穫很大,以後野生動物不好隨意亂殺的……”庭審結束,村民交流著旁聽感受。

2018年以來,一輛輛巡迴審判車不斷穿梭在麗水市各轄區鄉鎮街道,用一個個真實的案例為村民現場說法,將一堂堂生動的環保法治課堂開到了村民家門口。

“一鋤頭就是十年啊!”這句俗語流傳於中國青瓷的發祥地——龍泉小梅鎮的街頭巷尾。“以前有個別村民心存僥倖偷偷去‘大窯龍泉窯遺址’保護區內刨挖古青瓷碎片賣錢,但聽了法官的課,應該再也不敢了。”小梅金村的村幹部說。

2018年11月,龍泉市法院設立了全省首個古文化遺址保護巡迴審判點,通過巡迴審判加強普法宣傳,促進遺址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