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讓祁劇唱出“現代範”

創新,讓祁劇唱出“現代範”

現代祁劇《向陽書記》5月23日在北京演出時的劇照。 (資料照片)唐志強 攝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何順 唐書東 李軍

深秋時節,天漸寒,露漸重,祁陽縣白竹湖廣場,現代祁劇《向陽書記》在這裡巡演,觀眾如潮,不時傳來叫好聲。今年,現代祁劇《向陽書記》赴多地巡演,場場座無虛席。

祁劇《金鎖奇緣》等也數次赴各地演出,征服了天南地北的觀眾。

近些年,祁陽縣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對祁劇劇目、表現方式、發展平臺等進行創新,使祁劇越來越“潮”,成為老少皆宜的藝術精品。

1. 眾手相援,祁劇迴歸

10月6日國慶假期,祁陽縣祁劇院很熱鬧。年近花甲的任國球正帶領大家對新劇背景佈置、燈光調試等進行細緻打磨,汗水溼透了衣背。

1972年,13歲的任國球考入祁陽縣祁劇團,17歲開始獨立設計戲臺背景、燈光等。他說,當時群眾文化生活貧乏,大家都盼著看祁劇,刻幾張幻燈片作背景,觀眾都叫好。

祁劇又名祁陽戲、楚南戲、漢劇,因發源於祁陽縣而得名,曾有“祁陽弟子遍天下”的美譽。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電視普及、網絡崛起,群眾文化娛樂生活不斷豐富,祁劇觀眾逐漸流失,一度衰落。劇團變得日益困難,不少演員離開劇團自謀生路。有副高職稱的演員付華平、桂雪梅,也只好到街邊賣酸辣蘿蔔皮等維持生計。

祁劇何去何從?一些有識之士在憂慮。

近年來,永州市和祁陽縣兩級政府不斷加大扶持力度,成立祁劇發展基金。祁陽縣財政每年撥給祁劇團運轉經費,從31萬元增加到83萬元。祁劇院得到改造,劇團配備了送戲下鄉車等。在縣城市民廣場、白竹湖廣場以及廣大鄉村,修建起祁劇戲臺。

在改善祁劇演唱“硬件”的基礎上,永州市、祁陽縣兩級政府組織國內外戲劇專家、學者和創作人員,深入鄉村走訪老藝人,挖掘祁劇劇目和歷史,出版了32萬字的《中國祁劇》和近25萬字的《祁劇研究文集》,詳實記錄、整理祁劇。退休幹部唐明順還自費定期出版《祁劇文化研究》內部交流刊物,交流、探討祁劇發展。2008年,祁劇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同時,與浯溪碑林、金洞國家森林公園等景區合作,開設祁劇表演專場。將“印象祁劇”“祁劇文化一條街”等項目列入景區規劃。今年國慶假期,永州市不少景點每天上演祁劇,成為了吸引遊客的重要“賣點”。

眾手相援,祁劇逢“春”,已散居各地的祁劇人紛紛迴歸,祁劇也回到了大眾之中。

2. 緊跟時代,獲得新生

祁劇人認識到,祁劇的發展不能只依賴政府和社會各界支持,只有不斷改革、創新,找準祁劇與現代觀眾需求的“契合點”,才能真正獲得新生,贏得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喜歡。

緊跟時代步伐,創作新劇本。廣大祁劇人走進農村、工廠體驗生活,創作出《活抓三郎》《浯溪兄弟》等貼近生活、反映群眾身邊鉅變的新劇本。祁陽縣祁劇團負責人鄭安順介紹,為創作《浯溪兄弟》,10多名主創人員近半年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晚上討論劇本結構,深夜還在推敲詞句,先後修改20多次。

近年,祁陽縣祁劇團排練、演出的現代祁劇《鄭培民》等,贏得各方高度讚譽。反映新農村建設、精準扶貧的大型現代祁劇《向陽書記》,在第六屆湖南藝術節獲得5項田漢大獎。

運用現代設備,努力讓祁劇戲臺美起來、活起來。20多年來,任國球等人多次外出學習,結合實際創新,改變過去用幾盞大功率燈泡把幻燈片投映到白色幕布上作戲臺背景的做法,大量運用升降機、電腦控制平臺、LED顯示屏幕等現代舞美設備,以產生身臨其境、烘托戲曲主題的效果。

改革演員發聲,革新音樂伴奏形式。採用MIDI(樂器數字接口)伴奏與傳統大筒、月琴、三絃、竹笛伴奏相結合的方式,使音樂層次豐富、旋律大氣,觀眾耳目一新。

今年61歲的鄭太平,13歲考入祁陽縣祁劇團。上世紀70年代的一天,鄭太平剛結束下鄉演出,便連夜趕到長沙為偉人毛澤東表演,這成為他一生的驕傲。面對振興祁劇的重任,他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袁祁利等一道,不斷探索新唱法。演唱除小、正旦採用真假嗓(傳統、現代唱法)相結合的方法外,現代戲均採用本嗓。還創新“祁歌”表演方式,即用祁劇曲調來演唱現代唱詞,簡單明快,通俗易懂,特別受年輕觀眾喜歡。

大力發掘、搶救失傳、半失傳的傳統劇目和祁劇樂器。祁胡曾是祁劇伴奏最古老、其他劇種沒有的樂器,因為多種原因,祁胡一度失傳。

2017年,祁陽縣祁劇團退休老藝人唐文明自籌資金,聘請一位制樂器的技師,兩人不辭辛苦四處查找古籍,反覆試製、調試,選用當地上好的毛竹製作琴筒,精選蛇皮蒙內端,形狀似喇叭口,用細竹(紫竹)製作琴桿(擔子),黃洋木製作軸子,蕙竹和馬尾製作琴弓,配以竹雕琴碼與絲質絃線,製作出失傳多年的祁胡。

今年5月23日晚,《向陽書記》在京演出,祁胡首次“亮相”,其聲音嘹亮高亢,有如天籟之音,觀眾叫好聲不斷。

創新祁劇傳播方式。改過去“大舞臺”“大部隊”“大型戲”為“小舞臺”“小分隊”“小型摺子戲”,每年送戲下鄉200場次以上,豐富了基層文化生活。僅此一項,祁劇團年增收25萬元以上。祁劇團還積極“走出去”,到永州市及鄰近省區表演。

如今,祁劇更好聽更好看,表現方式更豐富,主題更貼近時代和生活,越來越受群眾歡迎。

3. 擴大影響,走向未來

近年來,祁陽縣還採取措施,持續擴大祁劇影響力。

經考證,祁劇祖師是生於公元1076年的祁陽縣白水鎮竹山村人焦德,北宋宣和年間供職於皇家教坊,創辦了最早的祁劇科班,被宋徽宗賜以侯爵。近年,祁陽縣社會各界在竹山村建設祁劇廣場、祁劇陳列館,打造祁劇人的精神家園。

去年12月8日,全國祁劇文化傳承人、全國祁劇優秀團隊負責人以及優秀祁劇演員代表,來到竹山村祁劇廣場拜謁祁劇祖師焦德。由省文化和旅遊廳、永州市委市政府主辦的“讓世界聽見”湖南永州首屆祁劇文化藝術節暨冬季鄉村旅遊節拉開帷幕。期間,舉辦了優秀祁劇交流展演及祁劇嘉年華活動。各地祁劇院團表演了近年創作的祁劇力作,作品範圍之廣、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創祁劇發展史上之最。

在“祁劇·浯溪”文化旅遊座談會上,專家、學者們圍繞“祁劇保護、傳承和發展”“祁劇助推鄉村旅遊”等,展開熱烈討論。活動通過《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等20多家媒體報道,傳播到世界各地。旅居澳大利亞的祁劇名角唐國華興奮地說,有信心讓祁劇走向世界。

祁劇要發展,關鍵還在於大力培養“未來之星”。2010年,祁陽縣在祁陽師範開辦首屆祁劇班,招收47名學員。經5年專業學習,劉紫鈺、蔣遠宏等27人進入祁陽縣祁劇團,已成為劇團中堅力量。《向陽書記》主演之一、角色張二的扮演者是首屆祁劇班畢業生唐佳宇,年僅17歲。

祁陽縣還編印祁劇鄉土教材,在學校組建祁劇興趣小組,推動祁劇進校園。每逢寒暑假、雙休日,人民小學、民生小學等祁劇興趣班的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認真學藝。

10月13日下午,祁陽縣白水鎮竹山村祁劇竹山傳承中心練功房,100多名孩子在練習空翻、倒立、走臺、彈腔,個個揮汗如雨。中心創辦人是47歲的祁劇演員唐長煉,他12歲進入省藝術學校祁劇科學藝。2016年,他隻身來到竹山村,借用村禮堂辦學,從最初40多名學生,發展到近200人。目前,中心已培訓5至13歲學員500多人次。去年,該中心在傳統祁劇基礎上改編的《天官賜福·福滿人間》,參演全國少兒電視春節聯歡晚會,學員李妮蓴獲金獎。

堅持不斷創新,祁劇未來發展之路必將越走越寬。

版權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湖湘情懷,黨媒立場,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voc.com.cn或“新湖南”客戶端,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新湖南客戶端讀者熱線:0731-84326002。轉載授權:0731-84326133蘇女士。轉載須註明來源、原標題、著作者名,不得變更核心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