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原則你都知道嗎?

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原則

從事特殊教育多年,發現有些人誤用了應用行為分析;有些人,對應用行為分析評價不高,因為他們可能有錯誤的印象,或是使用的方法不夠完整,或是實行的計劃不夠周全,甚至,忽略了應用行為分析的幾個基本關鍵。

孩子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原則你都知道嗎?


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原則

首先,在執行應用行為分析時,需要建立關係。

當我在與家長或是教育工作者互動時,他們常問我,他們應該如何執行他們的教案與計劃?這時,我經常會反問他們,你覺得你目前跟你的學習者之間關係有多好?

使用應用行為分析的第一個步驟要先檢視,你與學習者的關係夠不夠好?若是沒有良好的關係,即便你有再多的技巧,效果都會打折扣,甚至沒有效果。最糟的是,讓學習者覺得你實施的技巧冷酷無情!

與學習者互動,除了熟知應用行為分析的技巧外,不要忘記,“愛”也是重要的元素!我從事特教已經有超過10年以上的經驗,我發現,當你真的放了心思,放了愛在你的學習者身上,再加上純熟的教學技巧,你肯定就會看到你的學習者不同維度的進步展現!

我在美國曾經親身經歷過,許多學習者從使用自殘或暴力的方式進行溝通,到後來願意配合他們的治療師,開始以溫和的方法來表達,進而,學習如何使用放鬆與呼吸的技巧來控制自己的“快”脾氣。(有些學習者常常可以在幾秒之內發脾氣,所以英文稱之為quick temper。)要達到這樣的進步成果,光使用技巧是不夠的,還需要治療師與學習者有良好的關係才辦得到!因此,若是你發現你所設定的教案目標長時間在原地打轉,或是學習者根本不願意配合,不妨檢視一下,是不是忘了建立關係了!

孩子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原則你都知道嗎?

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原則

第二件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增強物的計劃表 (the schedule of reinforcement)。

基本上,當我們使用增強物來協助學習者時,提供增強物只是一個輔助與過程。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建立學習者的內在學習動機。因此,增強物應該會越給越少,越給越間斷。因為只有正在建立的新行為,才需要使用大量、立即且密集的增強物。

漸漸的,實質的增強物就會被代幣制度、口頭稱讚或是社交互動等,比較間斷性質或精神層面的增強物給取代了。若是,你發現你的學習者希望得到越來越多的增強物,而不是越來越樂在學習,那麼你可能需要重新評估目前的增強物計劃表是不是適宜了。

孩子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原則你都知道嗎?

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原則

第三項重點:我們使用應用行為分析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習者越來越能夠獨立生活與學習。

可是,如果你發現你的學習者都要等到你提示後,或是不斷的下指令才會動作,那很有可能是你提示的技巧 (prompt)沒有在合適的時間裡退化(fade),並接著製造合適的機會讓學習者在同樣的情境裡獨立的回應他們不熟悉的技巧。

比方說,學習者不知道如何回答一個問題,老師通過示範提供正確答案;若是學習者複述老師的答案,這樣的回答並不是獨立完成的。基本上,老師需要過幾分鐘或是幾秒鐘後,再回來問學習者同樣的問題,若是學生能答對,這就是給予增強物的最佳時機。倘若只是依賴老師的答案說出來的回答,老師只需要回覆“對了,1+1=2”,讓學生知道你有聽到他的答案就好;但是,當學習者獨立答對時,這就是獎勵的最佳時機了!這樣學習者才會分辨出“喔!我自己說對的老師才提供獎勵,如果我只是照老師的答案,只會得到基本的回饋而已。”這麼一來,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才會想要更獨立的去回應生活周邊的人或事物!

孩子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原則你都知道嗎?

應用行為分析的基本原則

總之,應用行為分析論的使用,是能夠協助學習者越來越獨立與自動自發,而且發自內在的想要學習與回應生活裡的許多人事物。但是若你使用之後,效果不是如此,我可能要建議你,檢視我以上敘述的幾項重點,甚至,請求專家的指導,這樣才能提供學習者最好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