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生母為何抗議雍正繼承皇位?

雍正登基之後,京城裡流言四起,對他很為不利,特別是在他上臺剛剛半年,他的生母又突然暴斃了,大家又流傳一種說法是:

聖祖皇帝原傳十四阿哥允禵天下。聖祖不豫時,降旨召允題來京,其旨為隆科多所隱,先帝殯天之日,允禵不到,隆科多傳旨遂立當今。·····皇上就登了位,隨將允禵調回因禁,太后要見允題,皇上大怒,太后於鐵柱上撞死。……

雍正與允允禵是同胞兄弟,他們的生母就是文中所說的太后。允禵確實是一度被大家看好的繼承人選,他也是在康熙死亡後被雍正降旨召回京城並在回京後被皇帝軟禁起來的,而他們的母親也確實是在他們兄弟間發生不愉快衝突後突然死亡的,難怪當時的人以及後世人都相信雍正的生母是被皇帝逼死的事。究竟真相如何呢?我們先來看看這位太后的有關生平點滴吧。

雍正生母為何抗議雍正繼承皇位?

出身

雍正生母孃家屬滿洲正黃旗,姓烏雅(一作吳雅),史書裡稱為烏雅氏。她的父親叫威武,擔任過護軍參領,是正三品的武官,職位不高。她何時入宮“奉御”康熙皇帝,因史料缺乏,不得而知。不過她在康熙死後不久說過“予自幼入宮,備位妃列幾五十年”的話,以此推測她應是在康熙十五年以前就成為康熙的妃子了。

康熙十六年第一次冊封時,名單裡沒有她,顯見當時她還不受皇帝與皇家的重視。康熙十七年她生下了皇四子胤禛,即日後的雍正皇帝,母以子貴,她在第二年便冊封為“德”嬪了,這個“德”字是說明她在德行上是有稱許的意思。兩年後更上層樓地被晉升為德妃,“妃”是僅次“後”的一級,可見這位烏雅氏的幸運雖然晚來了一些,但來得很快。

雍正生母為何抗議雍正繼承皇位?

烏雅氏被晉封為妃,可能是她在康熙十九年又為皇帝生了一個皇子允祚的關係;不過這位皇子在康熙二十四年就早死了,康熙與烏雅氏都為此事很悲傷了一陣子。康熙二十七年,她又生下一男,初名胤禎(雍正即位後給他改名為胤禵或允禵),這位小皇子在康熙當時諸子中齒序第十四,所以又稱他為皇十四子、十四阿哥或十四爺,他就是日後被刺封為撫遠大將軍到青藏邊疆去平亂的總指揮官,也是康熙末年頗為皇帝鍾愛、並被大家看成是皇位繼承熱門的人選。

受寵

烏雅氏還為康熙生過三個女兒,分別出世在康熙二十一年、二十二年與二十五年,由德妃生產兒女的情形看,十年之間,她竟一連生下三男三女,康熙有皇后妃嬪等妻妾幾十人,她在這段期間得寵的情形也可以想見了。烏雅氏所生的三個女兒只存活了一位,即康熙二十二年生的五公主,十八歲時下嫁給一等公冬國維之孫舜安顏,可惜這位公主命薄,出嫁後兩年就病逝了。五公主是在隨父皇前往熱河途中突然患急病暴死的,康熙感到極度悲痛

雍正生母為何抗議雍正繼承皇位?

康熙皇帝對德妃的感情似乎不錯,我們從史料裡可以看出他常帶著德妃出巡。例如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德妃已是四十八歲了,皇帝還帶著去了江南,在這次南巡的回程中,留守京城的皇子們,在五月十二日收到皇帝的硃批喻旨,其中有:

(朕)大概十八日可抵天津。爾等派出護軍八十人,侍衛大臣一班,待朕於十八日至和韶屯(上岸),即由四阿哥、十四阿哥帶來迎接。不要早來了,白白等候。……

為什麼指定胤禛與允禵兩兄弟去迎接聖駕呢?原來這次隨行的妃嫉中有他們的生母烏雅氏。德妃的身體不是很好,康熙三十六年南巡時德妃也曾“有些恙”過,而雍正即位後也說他生母“素有痰疾”,可見德妃患有氣管炎、哮喘,甚至肺癆一類的疾病。皇帝命令她的兩個兒子來天津接駕,也許是與德妃旅途勞頓、身體不適有關。另外在允禵留下的一些詩文之中,有“妃母自熱河賜鮮荔枝一小瓶恭記”等的按語註文,顯然證明德妃也陪同康熙到過熱河避暑。

權爭

德妃在康熙末年皇子們爭奪繼承地位時扮演了什麼角色,我們不敢亂猜;不過她有時的行為與表現也許可以幫助我們瞭解一些內幕。

她的小兒子允禵在康熙末年很得父皇鍾愛,寄以西部邊疆的重任,而且各方盛傳允禵有繼承大統的可能,允禵自己也感覺受父皇寵幸而“頓萌大志”了。在長兄們眼中,皇九子允禟對他最看好,時常稱讚他的皇十四弟“聰明絕頂”或是“才德雙全,我兄弟皆不如”。甚至說過“將來這皇太子一定是他(允題),而“十四爺若得立為皇太子,必然聽我幾分說話”。可見允禟與允禵的關係很好。

雍正生母為何抗議雍正繼承皇位?

康熙死後,允禟的生母宜妃正在病中,但她急忙地坐了軟棉奔向靈堂,到靈堂後她無視於雍正的存在,竟直接跑到雍正生母德妃的面前並擺出母妃的架子,這事令雍正大為不滿。後來雍正為此將她的太監張起用充軍到邊疆去耕地,又將允禟的太監李盡忠發配到雲南的荒邊當苦差;另外一個太監何玉柱則發往東北三姓地方給窮披甲人為奴,籍沒他的家產。這件事說明了雍正生母與允禟的生母關係很不錯,而且對雍正是很不恭順的,沒有把他看成是皇帝。德妃甚至還說過這樣可怕的話:

“我自幼入宮為妃,在先帝前毫無盡力之處,將我子為皇帝,不但不敢奢望,夢中亦不思到”。德妃似乎在否定她親生大兒子的繼承合法性了。她與允糖生母在靈堂上的表現顯係為小兒子允褆與允禟一夥人抗議的。

抗議

另外,在雍正舉行登基大典時,在以孝治國的當時,禮部事先擬好套為皇太后行禮的儀注,烏雅氏不願受賀,向大臣們說:

皇帝繼承大位,理應受賀。與我行禮,有何緊要?況先帝喪服中,即衣錦服受皇帝行禮,我心實有不安,下旨諸大臣,著免行禮。

雍正生母為何抗議雍正繼承皇位?

她拒絕大臣們行慶賀禮,簡直是給雍正即位大典殺風景。後來總理事務王大臣等又向她奏請:

皇太后以先帝孝服為重,不受行禮,允為至當。但此係本朝歷來遵行之禮,今皇上初登寶位,有關大典,皇太后若受朝賀,則皇上受諸王大臣朝賀始安。臣等伏乞皇太后俯念國家大典,允臣等所請,受皇帝行禮。

這本來是當母后的風光場面,皇帝向她行禮是多麼難得的機緣;可是她看了奏章之後,“仍不受禮”。最後還是雍正出面再三地向她“叩求”,她才“無可如何”地表示“知道了”。

從這件行禮的事件上似乎也可以看出她是很不合作的,對雍正的登基當皇帝一點快樂與興奮都沒有。康熙末年,德妃與小兒子允禵的關係相當親密,妃母常常賜物給允禵,現存允禵的詩與摺子可以證實此事;而小兒子也對慈母感恩、懷念,寫些“棒觀如聚首,侍側在何時?”“天漿未敢輕沾齒,敬述慈恩藉管城”等等真情表達的文字。父母一般總有偏愛幼子的情況,胤禛與允禵爭奪天下時,德妃有可能是傾向允禵一方的。到了康熙駕崩之後,雍正又隨即下令命允禵回京,並解除了他的軍權,兩兄弟在京城相見,又發生極不愉快的場面。據雍正說:

(允禵)到京之日,先行文禮部,詢問見朕儀注,舉朝無不駭異,及到京見朕,其舉動乖張,詞氣傲慢狂悖之狀,不可殫述。

凡此種種,相信都令德妃不樂的。等到雍正下令將允禵監禁,德妃必然更傷心氣惱了。

雍正生母為何抗議雍正繼承皇位?

尾話

雍正與生母失和,還可能與皇帝不給母親上尊號以及即位後給隆科多上“舅舅”封號等事有關。雍正承認冬氏為舅家,而對親孃舅家不作任何表示,對生母來說,一定是不能諒解與寬有的。身體本來就有病的德妃,經歷瞭如此的痛苦煎熬,難怪在小兒子被監禁後一月她就暴斃了。她是病死?氣死?或是自殺?當然就留給人想象的空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