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也能治病?難治性腸病新療法——糞菌移植

「以屎入藥」,為中醫特色之一。歷代本草及醫家多有記載,如人中黃(經人糞浸製的甘草粉)、望月砂(野兔屎)、五靈脂(鼯鼠屎)、白丁香(麻雀屎)、左盤龍(白鴿屎)、夜明砂(蠶沙)等。《本草綱目》中的人糞藥方,則多達20餘種。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腸病中心主任,推動中華糞菌庫的「國內糞菌移植第一人」張發明,曾撰文論述「儘管那時世人還不知道細菌,但已經運用新鮮和發酵的糞水等含有大量活菌的物質來治病。中國傳統醫學中,此類應用並非罕見」

而近年來興起的糞菌移植技術(以下簡稱FMT),肯定不同於古人的“粗暴”療法,儘管充滿爭議,但在某些難治性疾病治療上,卻取得了令人匪夷所思的療效。

今天咱們就簡單瞭解一下。

“糞便”也能治病?難治性腸病新療法——糞菌移植

腸道菌群紊亂和糞菌移植

人的腸道微生態系統極其複雜,一個健康人的腸道內約超過1000種細菌,總數達到100萬億左右。腸道菌群參與維持腸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和機體免疫功能。

經過漫長的進化,它們與人類達到美妙的共生共存,和平共處狀態,它們叫“腸道菌群”。

腸道菌群就像移民一樣,與人體有著難捨難分的關係,它們甚至被當成人體的一個“器官”,並不僅僅是人體養著的一群寄生者而已。

在某些異常情況(比如免疫異常,大量抗生素使用,腫瘤等等)下,機體內外環境發生變化,體內平衡就會遭到嚴重破壞,致病菌將乘機繁殖,引起菌群失調。

腸道菌群的混亂失調會引起或加重某些疾病,這些疾病叫做“腸道菌群紊亂相關性疾病”。

“糞便”也能治病?難治性腸病新療法——糞菌移植

糞菌植入

研究發現,腸道菌群紊亂與多種腸道和腸道外疾病相關, 如外科術後感染、抗生素相關性腹瀉、炎症性腸病(IBD)、腸易激綜合徵、代謝綜徵、免疫系統疾病、過敏等。

此時,採集健康者的糞便,將稀釋過濾後得到的健康菌群注入患者腸道內,讓健康菌重新“掌控局勢”,在患者腸道內“安營紮寨”,可讓被破壞的內平衡逐漸恢復

這就是“糞菌移植”的基本理論依據。

“糞便”也能治病?難治性腸病新療法——糞菌移植

糞菌移植的發展史

糞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的原型始於中國古代,《肘後備急方》、《本草綱目》等著名醫書都有記載。

1958年, 美國Eiseman醫生及其同事用健康人的糞便灌腸成功治療了4例嚴重的偽膜性腸炎患者,開啟了西方現代醫學利用人糞治病的新篇章

1978年,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被發現是偽膜性腸炎的主要病因,糞菌移植治療難治性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價值才逐漸得到重視

近年,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顯示,美國每年約有14000人死於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

糞菌移植的應用,為更多患者帶來生的機會

因此,糞菌移植入選2013年美國《時代》雜誌 “世界十大醫學突破”、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影響2014年的十大醫學創新”。2013年,糞菌移植被列入美國醫學指南用於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治療,從此不再是拿不上臺的偏方。

我國率先開展此項研究的是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腸病中心主任,推動中華糞菌庫的「國內糞菌移植第一人」張發明教授。

“糞便”也能治病?難治性腸病新療法——糞菌移植

糞菌移植,並非“吃屎”

糞菌移植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實現腸內外疾病的治療。

傳統醫學用屎藥治療大量疾病是真的,但是,治的都與腸道菌群紊亂相關性疾病無關。

用藥途徑主要是口服與外敷,與糞菌移植也無關。

因為,口服的糞汁再新鮮,所含細菌經過胃酸絕大多數會被殺死,劫後餘生的進入腸道無法擔負起重建腸道菌群微生態的重任,談何移植?

1、首先,捐獻者要求非常苛刻和嚴謹

供體選擇應注意其近3個月內未曾使用過抗生素;

從未使用過免 疫抑制劑或化療藥物;

既往和現在都沒有肝炎、結核或其他傳染 性疾病;

不過度肥胖;

不患有IBD、IBS、慢性腹瀉或便秘;

不 患有胃道腫瘤或息肉;

未使用過毒品類或精麻藥物;

無不正當的 性生活;

近期無疫區旅行史等。

2、第二,糞便經過稀釋、混勻、過濾、提純等手段進行處理;

3、第三,FMT給藥方式包括上消化道途徑和下消化道途徑。

上消化道途徑包括上鼻胃管、鼻空腸營養管、內鏡和膠囊。

下消化道途徑主要包括保留灌腸、下消化道內鏡,其中下消化道內鏡又包括結腸鏡和乙狀結腸鏡等途徑。

口服膠囊雖然方便,但受制於目前技術。

糞菌移植是重建腸道菌群的核心手段。儘管其療效突出、安全性高,但尚待規範,是否進行糞菌移植,需要患者和醫生共同決定。儘管捐贈者已經通過已知致病菌篩查和健康狀態評估,仍然存在傳染疾病等風險。

“糞便”也能治病?難治性腸病新療法——糞菌移植

1. 炎症性腸病(IBD)

炎症性腸病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克羅恩病(CD)

J Crohns Colitis發表的一篇綜述顯示,糞便菌群移植(FMT)對一些炎症性腸病患者可能有效,特別是潰瘍性結腸炎患者。

FMT在艱難梭菌感染中的治療非常有效,同時也被認為在腸道菌群失衡的其他疾病,如炎症性腸病(IBD)中具有潛在作用。

Castano Rodriguez博士的團隊總結現有的文獻並評估了FMT在UC、CD、慢性腸炎中的作用。在對24項隊列研究的彙總分析中,UC患者中有33%達到臨床緩解,52%獲得了臨床應答。對四項隨機對照試驗的薈萃分析表明,FMT使臨床緩解率顯著增加2.89倍。UC患者中的臨床應答率也明顯增加2.48倍。在11項研究的基礎上,52%的CD患者達到臨床緩解,63%達到臨床應答。

2. 艱難梭菌感染(CDI)

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性腸炎是胃腸疾病第九大死因。其死亡率超過了消化道出血、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胰腺炎、消化道憩室性疾病以及膽囊炎。從 2002 年至 2009 年,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的發生率增長了 230%。因其發病率上升、感染的難治性以及易多次復發,目前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感染性腸炎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臨床問題

常規治療方法通常無法取得很好的療效,關於糞菌移植的幾項研究均取得了很高的治癒率。

在一項研究中,74% 的患者腹瀉在 3 天內得到了控制,治療 5 天后,82% 患者的腹瀉症狀得到了解決,17% 患者的症狀得到了改善。初始治癒率為 91%。經糞菌移植治療後,只有 7 名患者未對治療產生應答。

“糞便”也能治病?難治性腸病新療法——糞菌移植


3. 肥胖

糞菌移植對於肥胖的治療則集中在目前獲得的較樂觀的動物研究和對於不同胖瘦人群菌群的觀察。這一領域的前景將依賴於糞菌移植用於將來肥胖、代謝綜合徵、糖尿病的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結果

目前有研究表明;在肥胖、糖尿病病人腸道菌群的分析中發現,腸道菌群組成的改變在系統性慢性炎症的發生、發展中可能起著重要作用,FMT能顯著改善實驗者的體重指數;但肥胖與腸道菌落的因果關係尚存在爭議。

4. 腸易激綜合症(IBS)

糞菌移植在腸易激綜合徵(IBS)領域的應用主要基於腸菌紊亂與內臟敏感性、黏膜屏障、胃腸動力和腦腸軸密切相關。研究已經證實腸菌移植對於 IBS 患者症狀緩解有益,但是也有待於精心設計的大規模隨機對照研究的證據支持。

5.抑鬱症

東南大學醫學院姚紅紅課題組實驗發現:機體腸道菌群的變化,與嚴重抑鬱障礙有關聯。其重要表現之一,為炎症基因 NLRP3 的活躍。

若將 NLRP3 基因敲除的鼠糞便,通過灌腸移植入模型鼠,「更新」其腸道菌群,抑鬱病狀即明顯改善。

使用糞菌移植而非直接補充提純菌種,是因為腸道菌群的組成比較複雜,它們對生存環境極其挑剔,分離起來相當困難。

而且,針對特定的目的,具體哪些菌種起作用,目前的研究尚不清楚。


此外,糞菌移植在代謝綜合徵、2 型糖尿病、脂肪肝、肝性腦部、多重耐藥菌清除、兒童過敏等領域也有應用價值。

“糞便”也能治病?難治性腸病新療法——糞菌移植

糞菌移植安全嗎?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糞菌移植同樣如此。

在對其治療作用抱有美好幻想的同時,不能忽視其對受體所產生的副作用

2016年Plos One發表了“糞便菌群移植不良事件”的一項系統評述。研究從1562篇糞菌移植文獻中納入了符合標準的50篇,統計結果顯示糞菌移植的不良反應有78種,發生率為28.5%,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腹部不適。嚴重不良反應是發生率為9.2%,死亡率為3.5%。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消化道移植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於下消化道。而其他風險也被人們重視。

1. 糞菌移植短期安全性較好,輕度不良反應包括腹部不適、腹脹、腹瀉、便秘、嘔吐、短期熱。

2. 嚴重不良反應包括內鏡操作引起的穿孔和出血,以及腸道病原體的傳播。

3. 長期安全性主要集中在移植帶來的可能的病原體感染和與菌群改變可能引起的相關疾病,更大的擔憂則是一些基於腸菌構成的慢性疾病的發生,包括肥胖、糖尿病、動脈硬化、炎症性腸病、結腸癌、非酒精性脂肪肝、腸易激綜合症、哮喘、孤獨症等。

4. 另有一項研究擔憂:移植過程中供體腸道內的病毒也可能傳播到受體體內; 病毒傳播的臨床意義還不清楚; 需要更多的研究來進行安全有效地糞菌移植。

5. 另有報道稱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在接受糞菌移植後出現新發顯微鏡下結腸炎;糞菌移植後出現周圍神經病變、接觸性皮炎等。

總結

過去幾年使用FMT治療IBD的研究越來越多,為這種新型治療方案提供了很多振奮人心的證據,也展示了研發新型微生物治療IBD的潛力。

展望未來,這些積極的試驗和嘗試,將逐漸為微生物治療領域的許多開放性問題提供答案,最終可以幫助我們瞭解FMT在IBD治療模式中的價值和位置。


# #清風計劃 #生 @中醫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