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易腐垃圾源頭減量有“神器”

乾淨的垃圾分類桶,整潔的處理機小站,嗡嗡的機器作業聲……昨天,走進位於餘新鎮南江苑農貿市場內的幸福社區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一副整潔、有序的機器作業場景映入眼簾。

餘新鎮幸福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眼前這個佔地面積約20平方米的“鐵疙瘩”叫“易腐垃圾微生物處理機”,在8月底左右“落戶”餘新鎮幸福社區,在社區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建成投運後,它就開始承擔起“變廢為寶”的重要角色。

南江苑農貿市場管理人員平傳貴為記者演示了易腐垃圾微生物處理機“變廢為寶”的操作流程。他把一個垃圾筒拉到機器前,按下開啟按鈕,垃圾筒自動掛壁,把菜、骨頭等易腐垃圾投入到設備中,在好氧菌的生物降解原理下對易腐垃圾進行降解,一般4個小時後可完全降解為水。

記者看到,機器背面的管道里排出的水清澈透明。在處理站一側的牆面上還掛著水樣的檢測報告,達到排放標準。

“這臺易腐垃圾微生物處理機每月可處理12噸左右的易腐垃圾,每天能處理400公斤左右。”平傳貴說,農貿市場已把垃圾分類列入日常管理,要求每個攤位做好垃圾分類收集,並作為攤主入駐農貿市場的優先考慮因素之一,規範垃圾分類。“除了南江苑農貿市場,周邊沿街30多家小餐飲產生的易腐垃圾,全部第一時間收集運送到這裡進行處理。”平傳貴告訴記者,南江苑農貿市場規模不大,共有30多個攤位,易腐垃圾源頭減量的效果已經顯現,原先每天要用8個桶裝生活垃圾,如今只要5個桶就夠了。

隨著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全面鋪開,南湖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覆蓋面資源化利用率和無害化處理率已基本達100%。但面廣量大的生活垃圾收集分類處理中涉及大量的運輸過程,其間既容易出現沿途掉落,也存在耗時耗力的狀況,源頭減量成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一項重點工作。

農貿市場、餐飲店是產生易腐垃圾的重點場所。為此,南湖區農村生活垃圾以農貿市場、小餐飲店集聚區為重點,嘗試建立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專門源頭減量易腐垃圾。通過招投標,南湖區已在新豐鎮豐北社區的新豐鎮農貿市場和餘新鎮幸福社區的南江苑農貿市場內建起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運用專業機器減量易腐垃圾。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如果效果明顯,接下來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也將在全區各鎮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