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部分陝西、甘肅、山西人天天吃麵條且很少炒菜?

你也可以說因為窮,除了家禽和河鮮等,吃不到更多的食材,因為在過去這三大地區家常炒菜確實不多。別說這三大地區了,就是蘇魯豫皖交界地,在過去也是天天吃麵條,這個地區可是屬於經濟較好的華東啊。

由於氣候原因,冬季自然作物不豐富,只能吃麵。但又不全對,三大地區愛吃麵條,是緊貼地氣,順應自然,也是對自然的尊重!吃習慣了,給肉都不換!

在陝西、甘肅地區,都是以種植小麥為主。不像一些地方是以種植大米為主,這樣就能夠天天吃大米。

長期這樣的歷史背景,就使得她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去研究如何製作更多更美味的麵食。

為什麼大部分陝西、甘肅、山西人天天吃麵條且很少炒菜?

這三省份都是吃麵條極其兇猛的地區,山西第一,甘肅第二,陝西第三。愛吃麵條,天天吃麵條的地方,是自然氣候條件決定了生活習慣。如今看來,這三省份吃麵條,僅限於三個地方的農村或城鄉結合部,很簡單,因為現在社會發展了,城市的飲食結構都在變化。

三大地區出產農作物就是小麥,就像河南一樣,吃麵條也兇猛,麵條的做法和花式也多,吃完湯的,吃拌的,吃完拌的,吃蒸的,甚至晚上都把吃麵條叫做喝麵條。

為什麼大部分陝西、甘肅、山西人天天吃麵條且很少炒菜?

以上三省份的麵條,如果以麵粉質量來說,山西和甘肅的麵粉相對優秀,特別是山西,家常都可做拉麵,小拉麵和麵時,都不用任何添加劑,甚至連鹽都不需要就能拉出個小拉麵。山西人大部分人對於米飯,不熱愛,更不喜吃魚,尤其是老人。

麵條的花式做法,以上三大地區是北方典型代表。拉麵、刀削、油潑,這些吃法已經變得傳統,也是最廣為人知的吃法,因為麵粉的可塑性太強了,麵條吃夠了,甚至可以洗出麵筋,用沉澱的澱粉做成涼皮。這也是麵條吃法的昇華。

為什麼大部分陝西、甘肅、山西人天天吃麵條且很少炒菜?

這個問題在南方人看來,很有意思,他們會認為,你怎麼老是吃麵條,真節約!

看到這裡大家不要抬槓,在很多南方群眾眼裡,吃麵條,不吃炒菜米飯就是很節約。好像在他們眼中,麵條就是掛麵下水煮熟後,就可以開吃了一樣。其實好的麵條製作,從時間和製作難度上,不下於一頓大餐,比如新疆拌麵。

為什麼大部分陝西、甘肅、山西人天天吃麵條且很少炒菜?

因此廣大北方網友對此反駁說,吃不起面才吃米飯配菜吧。這都是笑話。

不可否認,過去的北方的確經濟不行,自然條件相對南方沒法比,自然作物在冬季多數無法生長,冬季就是農閒,就是貓冬。不吃麵條,吃什麼呢?

比如蘭州牛肉麵就帶有濃濃的冬季色彩?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

二白,就是蘿蔔片白,三紅,辣子紅;四綠,蒜苗綠。蘿蔔和蒜苗都是冬季蔬菜的屬性,所以,自然條件自然會孕育地方美食,也就成就了地方吃麵條的習慣。這一點和氣候溫潤的南方沒法比較。

為什麼大部分陝西、甘肅、山西人天天吃麵條且很少炒菜?

那麼現在這些地區如何呢?

隨著當代交通的發達,經濟融合,農業技術進步,飲食習慣也在改變,這三大地區吃麵條的習慣也在改變,比如現在內蒙牧區,很多人喜歡吃大米,簡單方便,熱鍋涼油,蔬菜應有盡有。

有句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就是這個理。這種感覺就跟我們南方人每天都要吃大米一樣的,只要一天不吃一頓大米,就覺得不得勁。她們也是一樣,一天總要吃一頓麵食,否則就覺得自己沒有吃正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