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脹滿要分清楚:實脹、寒脹、熱脹、虛脹

脹滿和痞硬不一樣。痞硬在觸診時有板硬、緊張的感覺,只侷限在胃脘部。而脹滿則是撐脹不堪,輕的也可能只侷限在胃部,而重的則能全腹膨脹,腹皮繃急。

腹部脹滿要分清楚:實脹、寒脹、熱脹、虛脹

一、實脹

進食過多,致使消化不良而形成的脹滿,必不斷地噯出傷食的氣味,或兼嘔吐和腹瀉。這當用神曲、麥芽、山楂、萊菔子等消食藥為主,或者再加點枳實、枳殼等行氣藥,消去積食,脹滿就會消失。如果是大便秘結致使食物停留的脹滿,就當以大黃、芒硝等通利大便藥為主,再酌加枳實、枳殼、厚朴、木香等,使腸道通暢,隨著糞便的排洩,飲食物下行,就可不脹。以上這兩種脹滿,都屬於實證,是最容易治癒的。

二、寒脹

由腸胃虛寒而出現的脹滿,必大便溏薄,四肢不溫,舌淡不渴,喜熱怕涼。這是胃腸功能衰減所致成的腹脹,稱為“寒脹”。當用熱性藥振奮胃腸功能,中醫術語叫作“溫中祛寒”。溫中祛寒的特效藥是乾薑。以乾薑為主,再配上一點炙甘草,叫作甘草乾薑湯,主要用以振奮腸胃功能。甘草乾薑湯再加入一味炮附子,就叫四逆湯;若加入人參、白朮,就叫理中湯,都是治寒脹的常用方。也可以在這些方中加入小量的辛溫行氣藥,如砂仁、草豆蔻、木香等,效果會更好。

腹部脹滿要分清楚:實脹、寒脹、熱脹、虛脹

三、熱脹

熱脹是腸胃有熱。熱脹夾溼的最多,常見大便酸臭,黏溏不爽,舌苔黃膩,小便黃濁。這樣的脹滿,必須清熱、燥溼,再加行氣藥。黃連配枳實,就能起到這樣的作用。下面介紹治溼熱脹滿的兩個常用的有效方。

(1)枳實導滯丸(東垣方):治脾胃溼熱,胸悶腹痛,脹滿洩瀉。枳實,白朮、黃芩、黃連各,澤瀉、炒神曲、煨大黃,共研細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2)中滿分消丸(東垣方):治腹滿熱脹,二便不利。厚朴,黃芩、半夏、黃連、枳殼各,澤瀉,乾薑、茯苓,白朮、豬苓、人參、炙甘草,共研細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熱脹也有不兼溼的,大便不黏不溏,脈必洪大有力,口乾喜涼,當重用石膏瀉胃火。

清代名醫李延呈,曾治過一個福建人,名周東志。此人形體較瘦,卻食量很大,忽然得了脹滿病。一般醫生都懷疑他飲食過量,給予檳榔、枳殼、山楂、麥芽、神曲、厚朴等消食行氣藥,越吃越重。後來經李延昰診治,右手脈特別洪滑,知是胃火,改用石膏、黃連、梔子、木香、陳皮、酒蒸大黃等清熱瀉火藥,只服了兩劑就完全好了。

腹部脹滿要分清楚:實脹、寒脹、熱脹、虛脹

四、虛脹

除了前面講的實脹、寒脹、熱脹、溼熱脹等以外,還有一種脹滿是在胃腸功能極衰弱的情況下出現的,這叫虛脹。虛脹的腹部外形,也能像實證那樣,膨脝脹大,兼之病人又都迫切要求寬脹,所以醫生往往習慣用消食破氣諸藥,而不敢大溫大補,以致越治越脹。怎樣認識腸胃虛弱與脹滿的關係呢?可以這樣來體會:停食的胃脹,雖然屬於過食的實證,但胃腸消化力很強的人,就比較少見。而虛脹的病人在病情嚴重時,哪怕只多吃了一口食物,也會脹滿不堪、輾轉不安,甚至想辦法吐出才好,因而常常形成畏食。只這一點,就要從胃腸功能衰弱上去考慮,而少去考慮消食、寬脹。

虛脹的病機既然是腸胃虛弱,治療時就應當用溫補藥,而禁用消食寬脹藥。因為消食寬脹藥,只有在胃腸消化功能還不算太虛弱的情況下,才能發揮消化飲食的作用,如果胃腸虛弱的程度已很重,那隻能先健補脾胃,不能奢想撇開胃腸的作用,只靠一包神曲、麥芽就能把所進的食物消化掉。相反,在胃腸功能極為衰弱的情況下,這些藥非但不能消食,而且還能消耗胃氣。有這樣一些例子,最能說明問題:有不少食後容易脹飽的人,初次給予一些消食行氣藥,效果很好。後來再脹再消導,效果就差些。如果把這些消食行氣藥再不斷地繼續下去,脹滿反而會繼續加重。這就是消導藥能消耗胃氣的證明。胃氣被消耗了,對於消食反而更為不利,這在醫學上叫作“虛虛”。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需要諮詢的讀者,請私信或在文章的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