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与慈禧的身上有着3个共同点:专制、腐败、恶化近代中国前途

提示:若要总结乾隆与慈禧的特点恐怕要算封闭了,是封闭才让他们有了那么多负面评价的,这也是史实。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人们在这方面说得仿佛很少,也便让孙殿英行为乘虚而入了——一些人觉得他干得好、很痛快——他们缺少表达或者发泄自我情绪的渠道啊。历史是用来总结与借鉴的,人们应当尽量它客观和公正,包括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情观点的表达手段以及宣传,否则,一定还会有盗墓行径会被看成英雄行为的。

乾隆与慈禧的身上有着3个共同点:专制、腐败、恶化近代中国前途

1928年7月,孙殿英担任盗陵主角的一支部队奔向了慈禧定东陵,而另一支部队则奔向了乾隆裕陵。随后,清东陵被盗了,孙殿英将难以数计的宝贝用车拉走,拉了数十车,这便是历史有名的清东陵盗宝案。

孙殿英(1889年—1947年),乳名金贵,字魁元,归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马牧镇丁辛庄)人。这个反动的军阀因为此次盗墓一举成名,被后世熟知。

今天,人们依然将这次盗墓事件称为盗宝案,但案子一直被记录在案,没有人去破获它,孙殿英并没有因此受到损失,是个没事儿人。

乾隆与慈禧的身上有着3个共同点:专制、腐败、恶化近代中国前途

盗墓事件发生后,清廷的遗臣很震惊、很愤怒,他们上告,但没起什么作用。按理说,中国的帝王陵,历来都是要受到保护的,后朝的皇帝保护前朝的、前前朝的,是一致的做法。不管好坏,大家都是皇帝嘛,有着同样的身份,算是一伙人,这么做算是有个“照应”,也多少能给后世留下一点可以遵循的范例。清廷的遗臣很不幸,他们的主张没人理,这中间有一个原因可能是自清之后,中国已经没皇帝了,失去了“同类”,也就没人管了。

孙殿英完事儿后给了自己的行为一个说法,即是自己祖宗三代被清廷给杀了,他这么做是为了“报仇”。今天,一些学者说,孙殿英这种说法是胡扯的,他祖上三代都是农民,清廷没必要杀他们的。但客观地讲,孙殿英的说法还有那么一点影子,他父亲曾为乡里出头与旗人争执而入狱,被打死在狱中。

乾隆与慈禧的身上有着3个共同点:专制、腐败、恶化近代中国前途

我们没有为孙殿英辩护的意思,只是觉得这事儿有些怪——根据当时的资料分析,孙殿英盗墓事件发生后,有一些人并不认为这是可耻的事情,比如,冯玉祥就说:“殿英老弟,你的革命精神我很佩服!咱们是好朋友,好同志!在反对清廷这一点,我干的是活的(指驱逐溥仪),你干的是死的(指盗陵)。”而清东陵在孙殿英之后,二次被盗打出的旗号也是接近于“报仇”的,原因是盗者觉得乾隆和慈禧甚至清廷的所有皇帝是有罪的,坑苦了中国和中国的老百姓。

当下,一些人将这归结为民族主义情绪,更多地倾向于清朝灭亡之后,满汉之间关系的历史因素,我们要说的是,这种说法多少有些拉大旗作虎皮了,清帝退位之后,也没有看到满汉的关系有多么紧张,爱新觉罗·溥仪照样受到优待,虽然最后被赶出了宫,但终是活了下来,这在历史的末代皇帝中是很少见的。那些清廷的旧臣也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受到诛杀,甚至满门抄斩。这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了,人们不过是将清朝推翻了,把皇帝从帝位上拉了下来,与民族的敌对应该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所以,干啥事别一口一个民族的,拿这东西出来吓唬人。

乾隆与慈禧的身上有着3个共同点:专制、腐败、恶化近代中国前途

我们觉得“怪”的原因更在于,甚至到了今天,提到孙殿英盗墓,有人为什么还会像冯玉祥一样说好呢?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人或者民众的情绪是需要发泄渠道的,历史地来看,乾隆和慈禧的确很一般,尤其是慈禧几乎是令人生厌,而当时的社会并没有做到对他们的“追责”,所以,一些人不满的情绪得不到发泄,孙殿英的行为也便成了“英雄”的。

任何事情的存在都有它必然的原由,但就民众的情绪而言,这个必然的原由往往多出的是感性的直觉,而缺少理性的分析与判断。乾隆和慈禧是不是真的让一些人有仇可报呢?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60年,但作为一个皇帝,今天人们知道更多的是,他编著《四库全书》,有很高的书法和诗文造诣,这个应该不是一个皇帝的主业体现。至于慈禧则是不慈也不喜,没有太多的正面评价。

乾隆与慈禧的身上有着3个共同点:专制、腐败、恶化近代中国前途

有历史学家给乾隆这样的负面评价: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篡改历史,大兴“文字狱”,加强文化专制统治。到处巡游挥霍无度,导致吏治腐败,埋下了让清朝一蹶不振走向灭亡的种子。严重压抑了民众甚至官僚阶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了同时也僵化了专制体制,给以后的发展制造了巨大障碍。

也有历史学家给乾隆这样的负面评价:慈禧从宫廷斗争中夺得政权的手法残忍,极力维护满清对中国的统治。奢靡之风使晚清已捉襟见肘的财政问题更加恶化,民生凋敝。多次签订条约丧权辱国,也多次恶化了近代中国的前途。(王道成《慈禧其人》)

乾隆与慈禧的身上有着3个共同点:专制、腐败、恶化近代中国前途

在这些负面评价里,不难发现乾隆与慈禧三个方面的一样:专制、腐败、埋下或带来祸国殃民的种子,恶化近代中国前途。所幸的是,在这些个相同负面的评价背后,我们发现,这两个人在对待新疆的问题上,多少有些类似:1755年,乾隆大帝出兵西域,消灭准格尔汗国,收复新疆,1759年,又平定南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完全统一新疆。至于慈禧和新疆,人们今天将其“左宗棠收复新疆”,但平心而论,没有慈禧的支持,左宗棠恐怕收不回。

所以,我们觉得再负面的人也是可以干一点好事的,而若要总结乾隆与慈禧的特点恐怕要算封闭了,是封闭才让他们有了那么多负面评价的,这也是史实。只是,这么多年过去,人们在这方面说得仿佛很少,也便让孙殿英行为乘虚而入了——一些人觉得他干得好、很痛快——他们缺少表达或者发泄自我情绪的渠道啊。历史是用来总结与借鉴的,人们应当尽量它客观和公正,包括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情观点的表达手段以及宣传,否则,一定还会有盗墓行径会被看成英雄行为的。(文|路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