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源於中國”之活化石:中國古彝文是西歐六國文字鼻祖

“英語源於中國”之活化石:中國古彝文是西歐六國文字鼻祖

“英語源於中國”之活化石:中國古彝文是西歐六國文字鼻祖
“英語源於中國”之活化石:中國古彝文是西歐六國文字鼻祖

淺析彝族古彝文與三星堆金沙圖鳥文

以及漢文英文字母的關係

吳華清

【摘要】:中國彝族文字(規範彝文和古彝文)與世界文字具有一定的關係,因為中國彝族的古彝文在人類產生後已經進入全世界各地區,傳遍整個地球上所有人類居住生活的地域;

彝族文字是世界上最先產生的古老文字,世界各地都出現了中國彝族的文字。所以,彝族文字是世界文字的始祖。我們要傳承民族文化、挖掘民族資源、搶救民族古籍、保護民族遺產、繼承民族語言、尊重民族風俗、推動民族文字、發揚民族傳統、加強民族團結、振興民族經濟、共建人類文明,才是當今人類社會、文明世界和諧發展最為響亮的主旋律。

【關鍵詞】:彝族文字 規範彝文 古彝文 三星堆 金沙文化 漢文英文 甲骨文 邁錫尼文 印度河谷古文

文字是一個社會的全體成負約定俗成的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彝語文是彝族人民相互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文字符號;也是一種交際工具。彝族古文字是遠古彝族先民語言的記錄符號,是藏緬語族語言中古老分支之一。彝族古文字是彝族畢摩保護、傳承、記錄、弘揚、搶救下來的,是一種古老而歷史悠久的彝族文字。我們四川涼山現行使用彝文是從古彝文八萬多字中選出來的規範彝文。有些專家學者從三個方面去認識古彝文:第一、畢摩文獻經書的保存和記載;第二、對彝族社會歷史發展的評判;第三、對彝族古文字及文化的認識。有些專家學者認為我們彝族古老的文字是與外國的英文字母、印度河谷古文字、希臘邁錫尼文和國內的三星堆、金沙遺址文物圖鳥文、赫章可樂考古、威寧中考古等有一定的關係。本人與同事們一起翻閱彝族古籍文獻、畢摩經書、國內外各種考古遺址、圖片、圖文、鳥文等資料。2015年涼山彝族自治州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長吉克曲日參加泰國曼谷召開的“國際人類學與民族學” 的聯合大會。在

會議期間舉辦用彝族文化揭開了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鳥圖文之謎圖片展覽,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高度贊同和認可。在之前2010年初吉克所長組織了彝族歷史古籍、畢摩宗教、十月太陽曆法、語言文字等15位專家考察團,帶著若干彝族文化實物和畢摩彝文經書,與三星堆、金沙的文物進行對比出146對。現代彝族文化實物圖片對出124件,現代彝文圖文對出22個。吉克所長把這些結果照成圖片和文字發表在自已主編的《諾蘇》刊物上。先後邀請彝族語言研究學學者窩底子確、彝文古籍研究學者阿胡託且、古彝文研究者畢摩吉木阿龍、四川省彝文學校教授阿胡克哈、對三星堆、金沙的文字全部進行了一一破譯,形成了彝族文化實物與三星堆、金沙文物對比圖片60張,彝族文字與三星堆、金沙文字對比圖片40張,總共100張,製成了彝族文字破譯三星堆、金沙文字對比表。彝族專家學者們經過長達6年的考察研究證明,三星堆、金沙文化與彝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繫,三星堆、金沙文字是古彝文字。我們雷波縣彝學會為了進一步考證彝族畢摩文化等與三星堆、金沙遺址文化的關係於2015年6月10日組成畢摩宗教,民族文物,太陽曆法,語言文字等方面的8位專家學者。彝族世襲畢摩後裔俄其曲比黑葉帶去畢摩經書、法器等進行對比。充分證明了三星堆、金沙遺址文物是貨真價實的彝族古代文化。

下面簡要的分別釋說。

一、彝族文字與英文字母的關係

2013年第1期《諾蘇》刊物30頁阿侯阿喜寫的文章《彝英雙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裡這樣寫的“英文字母構成的彝文字:在英文26個字母中也還有十多個字保留著彝族文字的形體。如:ꀿ、ꄲ、ꉔ、ꋍ、ꊰ、ꉧ、ꇙ、ꎆ等等。26個彝文字中,是一個正寫的英文字母有10個,反寫的英文字母有4個,由兩個英文字母有8個,由3個英文字母組成的有4個,字形完全相同的有16個”。 這就說明了每個彝文字都有與26個英文字母相關和組成的。同期56頁胡成榮寫的《再論英文字母與古彝文字的淵源關係》裡這樣寫的:“劉志一教授以世界各地把出土的古彝文字和實為鐵證,說明了古彝文一蘇美爾文一拉丁文一英、德、法、俄文的歷史沿線。”斑遠老先生說“中國古彝文是西歐六國文字鼻祖。”劉志一教授也這樣說:“中國古彝文是西方文字的始祖。”這就說明了中國古彝文是英文字母的始祖和鼻祖。中國古彝文演變形成英文字母,因此,中國古彝文與英文字母有一定的關係。

圖(1)

“英语源于中国”之活化石:中国古彝文是西欧六国文字鼻祖

圖(2)

二、規範彝文與漢文的關係

彝族文字的形體還有一部分保留在漢族文字當中,漢字通過規範成方塊字後,彝文在漢字中的形體不明顯了。如果現在把彝文寫成方塊字,那就一目瞭然了。如:彝文“ꄡ”寫成方塊字“巨”字,“ꐈ”寫成方塊字就是“六”字,“ꃪ”寫成方塊字就是“目”字,“ꉻ”寫成方塊字就是“回”字,“ꈯ”寫成方塊字就是“呂”“ꍘ”寫成方塊字就是“品”字,“ꂮ”寫成方塊字就是“園”字,如此等等,就在規範彝文819個字當中就有60多個,按此8%的比例推算,一萬多個彝文字中應該有800多個字。也就是說漢族文字中就有相當一部分是彝文。這就是充分證明了劉志一教授說的“古彝文是漢文的源頭,西文的始祖”。這說明了彝文與漢文是相互聯繫的,有些漢文字是彝文字演變而來的,彝族文字也就是古老而歷史悠久的。

“英语源于中国”之活化石:中国古彝文是西欧六国文字鼻祖

圖(3)

三、規範彝文與古彝文的關係

我們四川的規範彝文是彝族古彝文八萬多字裡面規範選出819字個字,加上次高調符號的字共計1165個字,其中一個是重疊字“ꀕ”, 也就是說它的前面字讀音重讀,沒有單獨音,在電腦裡打彝文重疊字“ꀕ” 時,打“W U” 就可以了。古彝文,規範彝文,畢竟是有聯繫的,只有在學習中才可能更加客觀地發現彼此的聯繫和差異,才能更好的改善和運用。古彝文的統一、規範與完善,在彝民族認同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這個圖(4)是筆者

30年前在西南民族大學讀書時古彝文羅甫學老師教的,翻閱當時的筆記本進行整理對比的,具體看下面規範彝文與古彝文的對比圖(4)。圖(5) 是電腦上下載的古彝文,裡面有九個是規範彝文,如 “ꃈ(mur)、 ꁧ(bbo)、ꆪ(help)、ꉻ(ho)、 ꆉ(nuop)、 ꀯ(bup)、 ꀕ(wu)、ꁍ(pup)、ꊿ(co)” 。從圖(4) 圖(5) 可以看出規範彝文與古彝文是不可分割,相輔相成,互為聯繫的關係。因此我們應該利用當前的時光,注意傳統彝文的研究和運用,更要考慮到地域差異,相互學習,相互支持,無論學哪種彝文,只要學起來就好,在學習的過程中求同存異。同時,考慮到現實和成本的問題,要把普及與科研結合起來,不同的文字功能結合起來看,不能片面的去肯定或否定某地的文字。我們不能說古彝文不是文字,因為還沒有規範前有些字筆畫多,如:“ꏾ (qi)” 字,規範前兩邊三點共八畫,規範後兩邊一點共四畫,減了一半。還要寫法不一樣,倒、睡、偏、豎、橫、立、直,規範後必須立起寫,統一寫法。筆畫也減少,好寫、好用、好記、好學。規範後彝文筆畫最多字只有一個叫“ꋔ(zziet)” 字。規範前十多筆甚至二十多筆也相當多。

“英语源于中国”之活化石:中国古彝文是西欧六国文字鼻祖
“英语源于中国”之活化石:中国古彝文是西欧六国文字鼻祖

圖(4)圖(5)

四、邁錫尼文、印度河谷古文與古彝文的對比

這個對比圖(4) 是網上下載的,下面可以看出邁錫尼文、印度河谷古文真的一樣,難以分辨那種是邁錫尼文?那種是印度河谷古文?那種是彝古文?都是我們中國古老的彝族文字。在網上搜這樣一段話“古意大利、邁錫尼、印度等地都已經發現大量古彝文,意大利古巖畫文字,邁錫尼古文字、印度古河谷文字、克里特島古文字等世界未解之文字均已經被古彝文破解。在《古代彝族文明史》一書中,有完整的破解過程,包括字形、字意、發音等,均可完美對接!”這就說明中國彝族的古彝文在人類產生後已經進入全世界各地區,傳遍整個地球上所有人類居住生活的地域;彝族文字是世界上最先產生的古老文字,因為世界各地都出現了中國彝族的古彝文。

“英语源于中国”之活化石:中国古彝文是西欧六国文字鼻祖

圖(6)

五、規範彝文與三星堆圖文、金沙鳥文的關係

我們四川省成都平原近內1929年、2001年發現了三星堆文物圖文和金沙遺址鳥文後,很多專家學者多年進行研究,兩個遺址中的大量器物上有許多神秘的文字,引起世人的好奇與關注。涼山州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長、彝族文化研究專家彝族文化與三星堆、金沙文化對比研究課題主持人吉克曲日介紹說:“通過破譯三星堆、金沙的文字,與彝文字作對比,表明了三星堆、金沙文字是古彝文字,三星堆、金沙文裡的語句是古彝語。從文字破譯、語言破解、字形相同等三個方面鐵的事實依據,充分證明了三星堆、金沙文化是彝族的古代文化。”進一步證明了三星堆、金沙文化是彝族的古彝文。古彝文和當今世界神秘的三星堆、金沙遺址青銅、玉石器等文物圖案、圖文、鳥文二者不僅有客觀真實的、內在本質的、密切關聯的、直接而普遍的聯繫,而且是主流與支流、整體與部分、本原與派生關係。

“英语源于中国”之活化石:中国古彝文是西欧六国文字鼻祖“英语源于中国”之活化石:中国古彝文是西欧六国文字鼻祖

圖(7)圖(8)

“英语源于中国”之活化石:中国古彝文是西欧六国文字鼻祖“英语源于中国”之活化石:中国古彝文是西欧六国文字鼻祖

圖(9)圖(10)

六、彝族畢摩經文與甲骨文的共同點

我們彝族畢摩的經書多數抄在竹板、骨頭、牛皮、羊皮、白布等上的,那時候根本找不到一張白紙,還要白紙容易難,白布都難以找到;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時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也就是寫在骨頭上的,因此叫“甲骨文” 。彝文的創制、收集整理以至運用,都與彝族畢摩有緊密的關係。各地彝族民間傳說和彝文文獻記載,都說畢摩創制了彝文,並由他們改進而運用。在彝族社會發展歷史中,歷來彝文都是畢摩掌握和運用,彝文文獻亦多由他們世代抄而流傳下來;殷商甲骨文是商代後期貞人(巫職)在為商王占卜時,將占卜的事和其後的驗辭,連同占卜者姓名,刻在甲骨卜兆旁形成的王室占卜記錄。其二是彝文與甲骨文都具有象形、指事、會意等造字法。其三是彝文與甲骨文通假現象普遍,因此都改變了兩者的純表意性;其四是彝文與甲骨文都是異寫字繁多,彝文的異寫字有如上述,筆畫可多可少,甚至可正寫反寫而帶有隨意性,甲骨文亦是同一字細部繁簡不定、部位正反不定、偏旁不定而有隨意性。上述可以看出彝族畢摩經文與甲骨文的共同的特點;有相同相似點,並且有些字完全相同,但是,它們的讀音不一定相同,可以說明甲骨文是古彝文演變而來的。

“英语源于中国”之活化石:中国古彝文是西欧六国文字鼻祖“英语源于中国”之活化石:中国古彝文是西欧六国文字鼻祖

圖(11)圖(12)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我們古彝文是世界文字的始祖,這一觀點是正確的,因為中國彝族的古彝文在人類產生後已經進入全世界各地區,傳遍整個地球上所有人類居住生活的地域;彝族文字是世界上最先產生的古老文字,世界各地都出現了中國彝族的古彝文。我們要傳承民族文化、挖掘民族資源、搶救民族古籍、保護民族遺產、繼承民族語言、尊重民族風俗、推動民族文字、發揚民族傳統、維護民族平等、加強民族團結、振興民族經濟、共建人類文明,才是當今人類社會、文明世界和諧發展最為響亮的主旋律。

1、在網上:“關於三星堆、金沙遺址和古彝文” 等方面的資料包括圖片。

2、吉克曲日主編的《諾蘇雜誌》2013年、2014年等雜誌資料包括圖片。

3、2013年第1期《諾蘇》刊物30頁阿侯阿喜寫的文章《彝英雙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4、吳華清主編的《雷波彝學》刊物32頁,勒格說莫寫的文章“淺談彝民族的古老和彝族文字的悠久性” 。

4、彝族畢摩經書圖片。

作者簡介:吳華清,彝族, 雷波縣民族中學高級教師,四川省優秀教師。涼山州骨幹教師,雷波縣優秀教師,雷波縣社科先進工作者,雷波縣彝學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

訂購諸玄識《虛構的西方文明史》、董並生《虛構的古希臘文明》及《稻生一》、《稻可道》,請點擊大同書城“閱讀原文”。

支持大同思想網!請長按後打賞

關於大同思想網:大同思想網是由大陸新儒家代表、湖南大學法學院原院長杜鋼建、青年學者枕戈、天地人律師事務所鄒紅豔律師、嶽麓書院唐宏站博士發起,並有學界代表人物鄭佳明、盧德之、陳明、秋風、林安梧、黃玉順、伍繼延、杜文忠、韓星、何真臨、曾亦、韓秉欣、黃守愚等一大批學者支持的文化學術網,於2012年9月1日在湖南長沙成立。網站以推動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實踐法治中國為當下目標,弘揚王道文化、中道思想、大同理想,並希冀中華文化的全面復興。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大潮中,大同思想網已成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國學網站之一。

關注大同思想網

datongsixiangwang@163.com

大同思想網

http://www.datongsixiang.com(新網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