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寻人!“失联”的焦作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请您“让爱回家”

全程寻人!“失联”的焦作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请您“让爱回家”

晚报《马上办》,马上帮你办。多年来,晚报一直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成为本报记者与市民、市民与各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交流的桥梁。为更好地为市民服务,晚报服务品牌再升级——晚报《马上办》正式开办。

长期以来,晚报倾力打造了《找找吧》《温暖热线》《有事帮您问》等一批很有社会影响力的服务品牌,成为市民的知心人、老朋友。开办的晚报《马上办》,将设置更加立体的栏目,用心倾听市民的声音,竭尽全力服务市民,满足大家的多样化需求。

暂定的栏目包括《马上帮问》《找找吧·马上帮找》《马上调查》《马上帮办》《马上曝光》《马上点赞》等。

全程寻人!“失联”的焦作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请您“让爱回家”

长按扫码给我们留言 马上帮您办

《马上帮问》

栏目重点倾听市民来电、来函咨询,记者将在第一时间连线相关部门,全面回答市民关注的医保、社保、退休、入户、入学、就医等民生信息。

《马上调查》

栏目重点关注市民报料,记者将深入一线,以小见大,调查问题背后的原因,为读者排忧解难。

《马上帮办》

重点关注发生在市民身边的大事小情,让市民了解到第一手真实、全面的信息。

《找找吧·马上帮找》

将免费为市民刊登寻找、招领信息,让你体会失而复得的喜悦。

《马上曝光》

栏目重点曝光民生顽疾、影响市民生活的事件,以督促有关部门积极解决问题,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通过这个栏目,你可以点赞、传播身边的好人好事、正能量,让温暖在更多人的心间流淌。

全程寻人!“失联”的焦作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请您“让爱回家”

好心村民伸出援手 走失老人平安回家

11月5日,孟州市民张先生拨打晚报《马上办》栏目热线,希望通过晚报感谢温县祥云镇喜合村、大尚村的好心村民,他说:“多亏好心村民帮忙,我们才找到了走失的家人。”

张先生是孟州市河阳街道西葛村人,他的父亲今年76岁,患有轻微阿尔茨海默病。张先生说,11月2日下午,他的父母骑自行车去走亲戚,在路上父亲走失。发现老人走失后,全家人立即开始寻找,亲戚朋友也加入找人的队伍,并将老人的信息发到微信朋友圈,呼吁更多的热心人一起帮忙寻找。

11月3日下午,温县某幼儿园老师谢水仙看到微信朋友圈里有一条帮迷路老人寻家的信息,她联想到前一天看到的寻人信息,随即按照寻人信息里张先生留下的联系方式,与张先生取得联系。张先生得到消息后,立即驱车赶到温县祥云镇喜合村,找到了发布帮迷路老人寻家信息的该村村民晁立功。张先生看了晁立功拍的视频,确定视频里的老人就是自己的父亲。但此时老人又不知去了哪里。当天晚上,在晁立功的帮助下,喜合村和邻村大尚村的一些村民一起帮忙寻找,但没有找到老人。

11日4日,张先生到当地公安机关报警,并委托晁立功继续帮忙寻找老人。晁立功特别认真,通过村里的广播告知村民具体情况,请大家一起帮忙寻找老人,又通过微信群发布消息。

11月5日7时许,喜合村村民马会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了老人,立即和晁立功联系。晁立功一边嘱咐马会一定要看好老人,一边骑电动车赶到现场。同时,晁立功将这个消息告知张先生。张先生和家人赶到喜合村时看到,晁立功陪着的老人正是他的父亲。

老人离家已经3天了,整个人的状态不是很好,张先生来不及感谢恩人,带着父亲到附近医院看病。经过治疗,老人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

11月5日下午,张先生和家人又回到喜合村,感谢帮助寻找父亲的好人晁立功等村民。“我们特别感谢晁立功和那些好心的村民,没有大家的帮忙,这么冷的天,真不知道父亲会发生什么事情。”张先生激动地说。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颖江 报道

马上帮办

“失联”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请联系市红十字会,“让爱回家”

“我们想通过晚报提醒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更新个人资料,保持通信畅通,以便随时挽救生命。”昨日,我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李玉梅告诉记者,我市有7000余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血样录入中华骨髓库,这些志愿者中有的因工作、住址变化,联系方式更换等原因处于“失联”状态,他们一旦配型成功会因为“失联”而错失“救人一命”的机会。

李玉梅是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从事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已经有16年了。她说,2003年1月,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正式成立,同年9月,志愿者宋东方成为我市第一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从2003年至今,我市有7000余名志愿者采集血样并录入中华骨髓库,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62人。今年,我市已经有9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让9名患者获得新生。

据介绍,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重要手段。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复制能力,捐献造血干细胞1周至2周后,捐献者血液中各种成分即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迄今为止,全球有100多万例捐髓案例,没有发生过一起对捐献者造成伤害的例子。

“每一位适龄的青年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志愿者后都有机会挽救一个生命。”李玉梅说,志愿者的血样录入中华骨髓库,只是造血干细跑捐献的第一步。据相关专家介绍,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非常低,患者和志愿者之间配型成功的几率大约为十万分之一。因此,有志愿者血样信息入库后,可能需要等待很多年才有机会捐献,有的志愿者也许一生都没有捐献的机会。即便是配型成功,志愿者也要先体检,体检完全符合后才能进入捐献环节。目前,我市现有7000余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只有62人。

李玉梅说,为了确保每一个配型成功的志愿者都能捐献造血干细胞,她平时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对志愿者进行回访。由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登记的时间跨度长、覆盖区域广,有很多当年采样的志愿者,手机号码更改了、座机号停用了,有些调整了工作或搬了家,失去了联络。目前,这种“失联”的情况在全国较为普遍。为了提高中华骨髓库有效库容,降低志愿者流失率,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社会,中华骨髓库正在开展志愿者保留项目“让爱回家”行动,呼唤志愿者“回家”修改入库资料,完善个人信息。

“希望我市的志愿者看到报道后,尽快修改个人信息,保持通信工具畅通,不要让自己错失捐献的机会,也不要让患者失去一次重生的机会。”李玉梅说,“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请您回到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让我们一起静待‘救人一命’的伟大机缘。”

如果您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如果您个人的信息已经变更,请及时联系市红十字会,主动修改入库联系方式。您可拨打电话:(0371)65942847、65935375,或联系QQ:287619605、997446331,或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或发短信至13663821381修改信息。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颖江 报道

帮办热线:3909990

让您生活更便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