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CRS帶來的衝擊?

  在CRS實施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做好資產配置?如何避免陷入投資理財的誤區?是高淨值人士應該著重考慮的問題。

  1.準確判斷自身的稅收居民身份

  持有一國的護照或永居權,不等同於成為或者僅成為該一國的稅收居民。各國對稅收居民的定義不盡相同,通常包括定性(如納稅人的家庭、經濟利益中心等因素)和定量(如納稅人每年的居住天數)的綜合分析。

  鑑於高淨值客戶在全球的產業佈局多樣性,以及在各國居留時長的複雜性,其稅收居民身份的判斷通常也更為複雜,建議尋求專業稅務意見以準確填報自己的稅收居民身份。

  2.詳細梳理自身的海外金融帳戶

  基於上一步驟的判斷結果,高淨值客戶應根據非居民國家或地區的CRS國內法的具體規定,梳理出自己在非居民國家或地區的需進行CRS申報的金融機構持有或控制的非居民金融帳戶。

  以《管理辦法》為例,需要進行CRS申報的金融機構包括符合定義的存款機構、託管機構、投資機構、特定的保險機構及其分支機構。

  具體而言,金融機構不僅包括銀行,還包括證券公司、期貨公司、證券投資或私募基金、開展有現金價值的保險或者年金業務的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信託公司及其他符合條件的機構。高淨值客戶應根據自身金融資產所在地的具體規定,謹慎填寫金融機構提供的自我認證表格。

  3.全面評估相關的海外資產涉稅風險

  儘管各國稅務機關對於如何有效地運用CRS下取得的本國稅收居民的海外金融帳戶涉稅信息仍處於摸索階段,但很多市場人士表示,基於信息透明化而不斷健全的稅務徵管體系將很快實現。

  4.提升自己“財商”,優化資產配置

  雖然CRS的實際執行和起效還將會有較長的時間,但大量從事跨國經營獲取境外收入的高淨值人士必須瞭解,在全球涉稅信息透明度逐漸加大的背景下,提高應對稅務風險的能力顯得更加重要。

  任何一個國家的稅收居民,都有繳稅的義務,高淨值人士大可不必因為CRS的實施而過度緊張。個人投資者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金錢觀念,學習和儲備理財知識,優化自身的理財行為。

  對自己和家庭的資產做一個理性系統地梳理,瞭解自己及家人所控制的企業和個人名下資產情況。選擇國內外適宜的理財產品,做好合理資產配置。

  5.藉助專業機構的指導

  對非金融資產的設計架構需專業審慎,一定要通過專業人士或機構的指導,藉助專業機構進行人壽保險和家族信託架構設計。

  同時要了解資產所在國執行CRS的基本狀況,聘請律師、稅務管理等專業人員針對具體情況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進行稅務籌劃。

  當然,還要避開以下誤區:

  誤區一:購買別國護照換國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第九條規定“定居在外國的中國居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

  此前,出入境管理部門曾在海關採取行動,重點稽查擁有外國永久居留身份移民的國內戶籍,發現沒有按照規定註銷戶口的,會禁止其出境,必須返原居地註銷戶口後方可放行。

  由於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對於已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的人士,其中國國籍也自動喪失。對於擁有國外綠卡和居留權的人士,以其金融賬戶持有人或稅務居民身份為判定依據。

  誤區二:設立離岸殼公司

  有人可能會認為,選擇在避稅天堂設立離岸殼公司,持有境外資產,就不用披露信息了。但若CRS相關賬戶的持有人不是自然人,而是法人或者合夥制企業,則該實體需要被“穿透”,找出其背後的實際控制人。

  誤區三:投資非金融資產

  也許有人會將海外金融賬戶內的資金轉換成不動產投資或股權投資,以此規避CRS。但此方式治標不治本,因為投資的最終目的還是需要盈利和套現,一旦套現,仍舊需要遵從CRS規定予以申報和交換。

注:本平臺摘錄或轉載於第三方的信息(包括文章、圖片等)會標明作品來源和作者,無法查明作者的,將標明獲取途徑,如權利人認為內容侵犯其著作權,請書面告知,本平臺將及時審查並刪除被侵權的內容。其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如需轉載本平臺內容,請註明信息來源。免責聲明:政策隨時變化,注意文章時效性,本文刊載所有內容僅供提供信息交流和業務探討而非提供法律建議目的使用,不代表任何監管機構的立場和觀點。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真實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