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人生分流:是所有人都這麼難,還是隻有我如此?

30歲人生分流:是所有人都這麼難,還是隻有我如此?

我一直很奇怪一件事情,特別是我30歲以後。

20多歲的時候,我周圍的同學,同事,朋友和我一樣,每個人都在按部就班地上學,上班。日子過的普普通通卻也沒什麼兩樣。反正都是,窮開心

可到了30歲,大家突然就分流了。

有的人一飛沖天,創了業,融了資,公司高管,年薪百萬。頭等艙全球各地飛,一天24小時巴不得25小時工作在線。

有的人一派歲月靜好,自由職業不用上班,在家帶娃做做烘焙,平日裡游泳健身逛街充電,一幅完全不用為錢著急的淡泊模樣。

更多人呢,變成了搖擺不前的油膩中年。職場陷入瓶頸,生活周身受錘,房貸車貸成堆,整天滿腹牢騷卻連說辭職的膽量都沒有。

什麼是分流?為什麼會分流?

大概因為每個人境遇不同,性格不同,價值觀不同,導致在人生的關鍵節點上做出了不同的選擇。這些選擇乍一做出彷彿無足輕重,但在時間複利的神奇作用下,在30歲這個已經不能把人生當兒戲的時間點,呈現出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即便我們不用世俗的標準判斷哪股流向更好,但有一點顯而易見,被分流到不同圈層的人,只會彼此越走越遠。

還有56天,第一批90後就30了。我部門幾個90年的小夥伴開始各種慨嘆,問我在30歲的時候難不難。

我當然難過,並且現在也不敢說不難。這個時代向前猛衝的趨勢實在是過於迅猛和殘酷了。而被裹挾在這股洪流之中的我們,到底是要順勢躺平做條鹹魚,還是該竭盡全力對抗洪流?

這個問題,誰也逃不掉。

30歲人生分流:是所有人都這麼難,還是隻有我如此?

1

30歲,事業分流:往前衝還是轉個向?

去年7月,我部門的兩個同事,同時提了離職。88年的肖俊跳槽去了一傢俬募,成為了他夢寐以求的基金經理。89年的何敏卻選擇辭職,去美國讀MBA。送別宴上,兩個人都有些傷感卻又滿懷期待。

肖俊研究生畢業就來了我們公司,能力強做事聰明,五年職位連升幾級,他卻不想繼續了。“說真的,我怕被角色化,習慣在大公司系統化的生存,喪失野心和抗擊打能力。我30了,想趁著產業還在上行週期,all in一把。擁抱下不確定性。

何敏是最支持肖俊的一個,平時他們工作中打配合,這回卻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何敏告訴我們,這幾年工作讓她內耗太多,也發現了技能的欠缺點,年輕時她沒錢沒有安全感,生怕一停下來就再也追不上了。而30歲的意義就在於,讓她能夠強大到不被外界的力量所牽引。她終於敢放手一搏,給自己一個機會,去心無旁騖地讀書。

肖俊和何敏,這兩個一線城市金融民工,在30歲這個節點上,就此人生分流了。一年後,肖俊在私募公司已經獨當一面。“我太南了!”他常常給我發來哭喪著臉的表情,但轉眼就又鬥志昂揚地調整倉位尋找市場機會了。何敏發來好多她在大學校園笑靨滿面的照片。我能感受到,她的人生又重新被點燃了。

30歲人生分流:是所有人都這麼難,還是隻有我如此?

2

30歲,情感分流:要家庭還是自我?

前幾天,我參加大學同學聚會,大學時的班花然然帶來了她2歲的兒子:“我在家全職帶娃,出門聚會沒人看娃,可我實在想大家啊,就把娃一起帶來了,大家見諒啊。”然然剛一進門就靦腆地和大家解釋,我這才知道,原來她當了全職媽媽。

我們當然不介意,女同學們還一窩蜂跑去逗娃。穿著職業裝腳踩高跟鞋的顧佳更是恨不得把寶寶搶過來分分鐘陪著。“顧佳,這麼喜歡孩子,你自己生一個啊。”“我倒是想,和誰生?”顧佳假裝生氣地懟我們。

顧佳34了,膚白貌美事業穩定,只是沒結婚,也沒有男朋友。“我是真心不想結婚。我現在有事業有錢有朋友有生活,悶了就找找朋友,想出去旅遊說走就走,這樣自由和自我的日子過久了,有人入侵我的生活我可不幹。”

然然跑過來抱抱顧佳 “我理解你。有了家庭有了寶寶,人生會變得麻煩很多,你彷彿被牽絆住了,可這都是甜蜜的負擔啊。我就是生了寶寶以後,自願回家帶娃的。人生嗎,就沒有所謂的平衡,看你最在意的是什麼,然後別後悔就好了。”

我在北上廣深不敢結婚,你在家鄉小城兒女成群。然然和顧佳,一樣的年紀,一樣的起點,卻因為家庭和情感的選擇,走著走著就分流了。她們都說羨慕彼此,但我知道,她們誰都不會選擇對方的生活。更何況,兩種流向本就沒有優劣之分,因為人生從來不是單線程的比賽。求仁得仁,最值得珍惜。

30歲人生分流:是所有人都這麼難,還是隻有我如此?

3

30歲,財富分流:制約還是自由?

求仁得仁當然好。但你發現了麼,我們身邊最常見的分流都是被動的。就是那種在自己的路上明明走得好好的,突然一個鍋掉下來,你的幸福美滿,瞬間全部傾塌。比如,失業和生病。

我的朋友鄭浩不巧就被這個鍋砸到了。

鄭浩不是窮人,在帝都也有身家千萬。有車有房,還有美滿家庭。他自己在一家互金公司做產品經理,天天996,日日KPI。

但年初,他在體檢中被查出甲狀腺出了問題。做檢查做手術做後續治療折騰了幾個月,回來後,公司卻以他缺勤時間過長為由把他開除了。

30歲人生分流:是所有人都這麼難,還是隻有我如此?

一夜之間,32歲的鄭浩病還沒好又被失業了,這個世界開始展示真實的一面給他看:有車有房,變成了每月必須還的車貸房貸。家庭美滿,變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經濟負擔。世界是殘酷的。對中年人,更是毫不客氣。

鄭浩跑來找我借錢,我才知道他治病花了不少錢,手頭已經沒有一點存款。“早知道這樣,我絕不負債那麼多換大房子,早知道這樣,我絕對不加班多鍛鍊身體。”鄭浩反反覆覆地和我叨叨。我只和他說了一句:“借錢你也去問問孟青雲。他這幾年猛得很。”

我們共同的校友孟青雲,早就不上班了,跳槽了幾家公司後,在望京開了一家寵物咖啡廳當老闆。當然這不是他的全部收入,還有早年買房的收租,在幾個公司講課的培訓費,再就是理財收益和保險分紅。20多歲的時候,我們每次聚會,他總和我們講他的規劃。工作規劃,理財規劃,保險規劃,置業規劃……我們都笑他魔怔了,沒想到現在的他卻是活得最瀟灑的。

鄭浩和孟青雲,很顯然,也在30多歲的時候分流了。有人變得經不起任何風吹草動,有人卻擁有了選擇權和自由度。有人在不停反悔過去的錯誤,有人卻收穫了預見和堅持的反饋。

當然了,鄭浩的悲劇並不會發生在所有人身上,更多人逃脫不掉的其實是令人飽受煎熬的焦慮感。不堪一擊的生活壓力與職場“被淘汰”的重壓讓他們輾轉反側,這種恐懼有時會比現實的悲劇更令人煎熬,耗費巨大的精神能量。

4

我們沒有辦法抵抗分流麼?

我發現,我身邊那些嘴上說著不要不要的90後們,到了30歲,其實比誰都害怕人生的分流,更害怕被無情地分到末流。

這也難怪。中國人喜歡整齊劃一,對標準化蜜汁熱愛。所以當一起學習一起工作一起玩樂的20歲小青年們集體跨入30歲這扇門,發現打開門以後走向了不同的人生,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恐懼,慌張,不知所措。

可這樣的分流真的不好麼?我倒覺得未必。

30歲的年輕人,太需要這樣一個機會,在人生的中途停一停,去思考“我是誰”以及“我不是誰”的問題了。找到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東西,認清什麼才是價值,想清楚繼續堅持還是及時止損。這些事是分流的結果,但反過來也是分流的意義。

你必須先內化自己。

認識到自己是平凡人,但也別認定自己就是個平凡人。接受自己的侷限性,降低自我預期的閾值。當然這絕不意味著你年紀輕輕就要看破紅塵,別tm佛系生活,這個年紀,該拼就拼,該闖就闖,千萬別給自己設限,更不要站在過去的經驗上止步不前。

《愛麗絲夢遊仙境》裡邊,紅皇后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必須拼命奔跑,才能留在原地”。意思是說,當你在努力的時候,其他人也在努力,你的努力並不能改變你的階層,充其量只能讓你保持現有階層不掉落。

而想要在30歲以後越走越好,只有一個樸實且笨拙的方法就是:提前開跑。

30歲人生分流:是所有人都這麼難,還是隻有我如此?

英國管理大師查爾斯·漢迪曾提出過“第二曲線”的概念,這個概念指出,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都逃脫不了“起步-上升-停滯-下滑”的“S”型曲線。想要自己的曲線不停滯不下滑,就要提前規劃,刻意培養自己的第二能力曲線。這樣,

當30歲以後你的第一曲線劃過拋物線頂點時,第二曲線也已經開始上升,你什麼都不用怕。

30歲人生分流:是所有人都這麼難,還是隻有我如此?

除了第二曲線,我們的生活也必須準備好第二個備案。豐田公司有一個著名的生產理念——在次品出現之前消滅次品,在問題發生之前解決問題。放在我們每個人身上,就是為自己的健康提前做好規劃。

身體是不可逆的資產,只有0和1兩種狀態。趁著30歲這個心態已成熟身體還年輕的時點,一方面要持續自律,鞏固身體的好狀態,以應對更多的人生挑戰,另一方面要為身體未知的可能提前做好準備,以抵抗日後的風險。

還有56天,第一批90後就要30了,他們人生的分流也要開啟了。

有人一飛沖天,有人歲月靜好,還有人變成搖擺不定的油膩中年。

這樣不同選擇不同狀態不同結果的分流真的重要麼?

不重要麼?

重要麼?

那重要的是什麼?

重要的是你自己,是你自己怎麼認定自己。

我還是想說,你可千萬別把30歲這個年紀太當回事,

但是呢,一定要把好好規劃好30歲當回事。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毯叔盤錢,搜索bigmoneyball,關注我,一起賺錢

想和毯叔近距離接觸,一起聊聊天談談錢

加入【毯叔讀者董事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