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县七旬老人王凤山的核桃致富梦

槐树原村地处灵石县海拔1100多米的大山深处,这里的村民世世代代种植玉米和小麦,因为海拔高,气温低,粮食亩产不过150公斤,搁在二十年前被村民们戏称是“种一山坡,收一土锅”。本乡本土的王凤山老人一辈子不服输,二十年间,他带头种植核桃树,成立合作社,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故事让人钦佩,如今,在他的带动下,槐树原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坛镇乡槐树原村是晋中市有名的古村落,现如今,保存完整的城堡和建筑依旧诉说着近千年来曾经拥有的文明与辉煌。地处大山深处的槐树原村民平静的在这里生活着。直到1999年的一天,王凤山老人的一项决定打破了他们的固有生活状态。

灵石县七旬老人王凤山的核桃致富梦


(采访:王凤山 灵石县凤山林业合作社理事长 当年县委政府号召,灵石县适宜种植核桃树,通过人大决议,就在全县发起核桃产业种植,当时不用说群众,我也想不通,因为槐树原的土地种粮食还可以打三二百斤,为何要种核桃树,但想到自己第一是共产党员,第二是村委主任,就响应了这个号召。

槐树原多年来的土地种植结构要改变,岂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王凤山的这一决定在槐树原一下炸了锅,他给自己出了一道巨大的难题。

(采访:张忠义 灵石县作家协会会员 当时村里人都不认可,小拇指头这么粗的东西,连枝叶都没有,你告诉我们插到地里就能变成摇钱树,那东西鬼都不相信。

(采访:王凤山 当时相当艰苦,白天动员会,晚上走家串户,一家一家的做工作,最后老百姓掏不起这个钱,我就拿出三千块钱购买了三百亩的苗子,当时县上补贴点,就和老百姓把这个种上。

好歹树苗种上了,但并不算完,核桃树栽培技术要求高,随便插到地里根本活不了,必须按规定每个树坑挖到一米见方,浇水一担,施肥上百斤,然后埋土捣实,才能让树苗存活。尽管这些种植技术王凤山和村民强调了无数遍,但有的人还是不以为然,认为种树又不是绣花,多挖一尺少挖一尺没多大关系,于是马虎交差。

王凤山却丝毫不敢大意,一连几个月奔波在地头田间,带人督查每一块地,每一个树坑,紧张时连饭也顾不上吃,但他咬牙坚持不松劲,他要让大家知道,这第一步事关核桃产业的成败,决不能含糊。

(采访:王晓健 王凤山之子 灵石县坛镇乡核桃协会会长 从最初人们反对,到近三五年,这个核桃产业挣到钱了,人们的信心才稍微有点提高,之前十五年来他一直在默默付出。)

1999年王凤山承诺的三百亩核桃苗总算如期栽完,但他并没有松一口气,第二年,又向县里申请种植了八百亩核桃苗。同时为了说服村民,王凤山首先在自家地里搞起试验,用事实带动农民一起干,当年春天,他田里的树苗茁壮成长,成活率百分之百。

(现场:王凤山 我种的五十亩,我每天都在核桃树里,但凡我有时间,就在我的园子里,这你把园子当成家了?对,明年我要大丰收,后年要更大的丰收,要给全县做个榜样。)

2002年整个坛镇乡的核桃林面积已达万亩,急需要经验丰富的核桃技术带头人,于是,已卸任槐树原村委主任的王凤山当年被坛镇乡公选为全乡核桃协会会长,他再次挑起了发展核桃产业的重任。

灵石县七旬老人王凤山的核桃致富梦

灵石县七旬老人王凤山的核桃致富梦

(采访:王凤山 当时因为技术不懂,我是半路出家,首先是出去培训,我带了三个人出去培训,回来以后三个人又带了三个人,六个人又带了十二个人,通过二年时间,培训出来一个十二个人的队伍,就跑遍全乡的各个村子,每年从春天三月份一直修剪到七月份,就服务于全乡。

直到2016年,王凤山将技术服务队扩大到五六十人,以槐树原的技术骨干为主,包揽全乡核桃树的修剪、栽培、浇灌、施肥等,同年,他成立了凤山林业合作社。

(采访:尤新安 灵石县坛镇乡核桃技术服务队队员 从事这个工作起码有二十年,我达不到专家吧,最起码懂这个树了,树型啊,品种啊,基本上懂点了。

经过十年的生长,槐树原的核桃林达到了丰产,干核桃每亩产量250斤,果农人均收入增长1000元。2017年,坛镇乡核桃林以槐树原丰产园林为示范,进一步改良品种,高接换优,核桃产量大增,成功地培植起“晋龙一号”、“清香品种”、“辽核三号”,尤其是“清香品种”每年供不应求,吸引了中科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亲临现场给农民讲授科学种植方法,引导农民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迈进。

经两院科研机构化验证实,坛镇乡的核桃不仅营养丰富、口感良好,尤其是含硒量高,对人体具有抗氧化、抗癌症的食疗效果,经济价值更大。

(采访:王凤山 今年这个核桃还可以,通过筛选,选出一二三类,因为村里现在正在申请无公害绿色产品富硒核桃,我们要上电商平台,通过电商平台,品牌也有了,品种好了,分了类了,槐树原的核桃在将来必定要在灵石县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0年过去了,坛镇乡核桃树面积发展到22000亩,挂果树12000亩,经济效益达到了一千万左右。王凤山创建的槐树原千亩核桃园林已成为全乡八大示范园林之首,种植核桃达1543亩,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2017年,他的儿子王晓健继任了全乡核桃协会的会长,王凤山坦言说,他有更多时间服务槐树原的核桃树了,至死不渝。

(采访:王凤山 不管如何,既然坚持到现在,我就要坚持到老,坚持到我不能动,看看我这二十多年了,核桃树效益究竟是个啥,我死也放心了!

(采访:武文杰 山西省韩信岭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 我们县核桃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相当一部分依托我们的乡土人才,也就是乡土专家,希望王凤山,胡守智这些乡土专家继续发挥他们的优势,多培养徒弟和接班人,把这个产业好好发展,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经济效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的诗句正好诠释了王凤山老人20年来无私奉献、默默坚守的这份乡土情结,初秋时节,走进丰收的槐树原,村民无不为这份来之不易的果实发出感慨,也在憧憬着核桃产业的振兴带给槐树原更好的未来。

灵石县七旬老人王凤山的核桃致富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