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感情均成兒戲,吳宓卻養了妻子一家九口,愛情與人品難對等

吳宓的幾段感情都是自己所選,挑在手中的全是好牌。

他是詩人,是文學家,卻缺乏人生大智慧。

他的每段感情都沒能善終。

對於他來說,或許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三任感情均成兒戲,吳宓卻養了妻子一家九口,愛情與人品難對等

一、第一任妻子

1917年,23歲的吳宓赴美國留學。

留美十年間,吳宓有過不少論著,在業界內小有名氣。

這期間,他開啟了人生中的第一段愛情。

留學哈佛的吳宓,某天接到清華留美同學陳烈勳的來信,對方說要把自己的妹妹陳心一介紹給吳宓為妻。

三任感情均成兒戲,吳宓卻養了妻子一家九口,愛情與人品難對等

吳宓是個極其嚮往愛情的人,被陳心一直接熱烈的愛意打動,頓時怦然心動。

他立即寫信回應,並收拾行囊,趕回了國內。

1921年8月,留美歸來的吳宓與陳心一相會。

然而,這次會面似乎並不順利,他們相對無言。

三任感情均成兒戲,吳宓卻養了妻子一家九口,愛情與人品難對等

巧的是,隨後毛彥文也來陳家。

毛彥文活潑雅趣,大方得體,一副新派淑女風範,氣質與陳心一有很大不同,給吳宓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不過,毛彥文當時已經是“名花有主”。

毛彥文當時的未婚夫,還是吳宓在清華讀書時的同桌好友朱君毅。

三任感情均成兒戲,吳宓卻養了妻子一家九口,愛情與人品難對等

這時候,吳宓忽然與她相見,又是心動,又是失落。

失落是因為他也知道,毛彥文名花有主,而且還是自己朋友的未婚妻。

於是,吳宓理智地選擇了跟陳心一談情說愛。

僅僅13天以後,吳宓和陳心一正式完婚。

陳心一是他主動選的,本應相處美滿,實際上這段婚姻只維繫了8年。

三任感情均成兒戲,吳宓卻養了妻子一家九口,愛情與人品難對等

二、得到了卻不珍惜

陳心一給了吳宓一個穩固、安逸的家,但是,他卻漸漸對她不滿意了。

他怪她太安靜,太恭順,不善辭令,羞於交際。

此前,他愛她的種種優點,如今都成了她的不好,甚至是罪狀。

到了1929年,吳宓看陳心一已處處不順眼,在家裡一天都無法待下去。

婚姻進入一段時期後,夫妻出現審美疲勞,會有厭倦感。

三任感情均成兒戲,吳宓卻養了妻子一家九口,愛情與人品難對等

但更主要的是,吳宓心裡有了另一個女人的好,他認為這個女人才是他真正的夢中情人,是他的真愛。

此女非別人,她就是毛彥文。

當時,毛彥文的未婚夫朱君毅,與吳宓同在國立東南大學文學院任教授。

他們本情深意篤,但世事難料,倆人訂婚六年後,朱君毅愛上了別的女子,以近親結婚有害於下一代為理由,不顧多方反對,堅決解除了與毛彥文的婚約。

三任感情均成兒戲,吳宓卻養了妻子一家九口,愛情與人品難對等

而吳宓此時,不顧有婦之夫的身份,向毛彥文表明瞭心意。

毛彥文一聽,斷然拒絕了。

她越是拒絕,吳宓越是來勁,越是對她窮追不捨。

一意孤行的吳宓,拋下了陳心一和三個幼兒,離了婚。

後來,毛彥文終於捱不住吳宓的死纏爛打,接受了吳宓的追求。

可是吳宓又開始猶豫了。

他既想和毛彥文成為夫妻,又擔心婚後會不和諧,於是,猶豫不決,患得患失。

三任感情均成兒戲,吳宓卻養了妻子一家九口,愛情與人品難對等

1931年,37歲的吳宓赴巴黎進行學術交流。

他給毛彥文發了一份電報,要求她放棄在美國的學業,迅速趕往歐洲,跟他完婚,否則就分手。

毛彥文如期來了巴黎,結果吳宓又不想結婚了,改為訂婚。

吳宓覺得,就算和一直心儀的毛彥文結了婚,也並不是一件完美的事。

他懶懶散散地應付著毛彥文一次次的催婚,一面沉浸在與其他女性的戀愛中。

毛彥文大怒,她再想結婚,也不能忍受吳宓對自己如此的輕薄與兒戲。

僅僅兩個月後,毛彥文閃電結婚。

三任感情均成兒戲,吳宓卻養了妻子一家九口,愛情與人品難對等

新郎不是吳宓,而是一個叫熊希齡的人。

得知此消息,吳宓痛苦不已。

幾年後,熊希齡病逝。

吳宓又開始蠢蠢欲動了,開始寫情詩,並且想再去追求毛彥文。

此時的毛彥文,經歷了幾番世事無常的重大變故,早已心如磐石,不為所動。

就這樣,毛彥文又成為吳宓心中的“白月光”。

三任感情均成兒戲,吳宓卻養了妻子一家九口,愛情與人品難對等

三、第二任妻子

1950年,他認識了重慶大學女生鄒蘭芳。

後來這位鄒蘭芳同學奇蹟般成了吳宓的第二任妻子,而這一年,他已經56歲了。

鄒蘭芳出身地主家庭,兩個哥哥曾被鎮壓,留下一群年幼的兒女。

她在外讀書,生活無依無靠,但還是接過哺養哥哥遺孤的重擔。

當她看到了吳宓在《新華日報》上的“思想檢討”的文章後,像抓了根救命稻草似的,馬上找到了吳宓。

三任感情均成兒戲,吳宓卻養了妻子一家九口,愛情與人品難對等

她熱情洋溢地主動寫信給吳宓,聲稱自己佩服其道德文章,虔誠地崇拜他。

到了這年紀,吳宓依然抵抗不住一個姑娘的愛慕之言。

他戴著老花鏡,將來信讀得滾瓜爛熟,而且,書生氣十足地回了信。

隨即,鄒蘭芳不請自來,登門求教,並以學生身份為老師縫洗漿補。

三任感情均成兒戲,吳宓卻養了妻子一家九口,愛情與人品難對等

吳宓抵抗不住她的熱情,又畏懼人言,不得不迎娶了她。

當時的吳宓有很高的地位和收入,而且他還是高級統戰對象,政治待遇遠遠優於他人。

可吳宓卻叫苦不迭,在日記中說自己這是不得已而為之。

鄒蘭芳婚前患有肺結核病,是一個病秧子、藥罐子。

吳宓曾對朋友說:“這哪是黃昏戀的愛情,實是在為蘭芳治病,在養蘭芳一家九口人。”

不過,他沒有“不得已”多久,因為這位夫人婚前患有肺結核,婚後不久就去世了。

吳宓在感情上確實很渣,但他也夠善良、夠仗義。

他用他工資的大半,接濟養育鄒蘭芳的幾個侄兒、侄女。

晚年,他曾給陳心一寫信懺悔:“宓昔年離婚,實一生最大之錯誤,宓老年亦悔痛。”

他會在午夜夢迴、輾轉反側之時,想起當初的毛彥文,不禁潸然淚下。

他也每年會在熱鬧的除夕,家人團聚之際,祭拜鄒蘭芳。

吳宓像個貪吃的孩子,愛情就是他鐘愛的糖果。

誠然,他最愛吃的是手上的這顆糖,但是他永遠在期盼下一顆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