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城市化:工業園的力量

非洲城市化:工業園的力量

在當前全球產業轉型和重組的大背景下,非洲大陸以其豐富的資源、優越的國際貿易區位、充足的勞動力、廣闊的市場和環境承載能力等,具有承接全球工業投資、承擔新的全球生產基地的良好條件和歷史機遇。

非洲城市化:工業園的力量

非洲是新一輪全球工業化的希望和可能的主戰場,這是諸多學者、政要與國際機構的共識和期許。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和看法,認為非洲的工業化可能帶來災難性後果,希望非洲能夠走一條“非工業化”的現代化道路。在這個機遇與風險並存的十字路口,非洲如何選擇一條切實可行的城市現代化之路,確實值得思考和研判。

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Addis Ababa)和喀麥隆首都雅溫得市(Yaoundé)分居非洲大陸東西,後者長期作為德法殖民地,近代化起步早,後者則長期作為傳統、封閉、落後的農牧業國家的首都,是非洲大陸最落後的首都城市之一。然而,進入21世紀之後,亞的斯亞貝巴搭上了金融危機後世界工業再次轉移和中國“走出去”戰略的疊加機遇,學習中國經驗,推動中非合作、改進基礎設施和建設工業園區,城市現代化建設由此獲得歷史性飛躍,與沒有搭上工業化快車的雅溫得市形成鮮明對比。

非洲城市化:工業園的力量

同亞的斯亞貝巴相比,喀麥隆首都雅溫得在工業化和城市發展方面則明顯滯後。截至2018年12月,雅溫得僅有一處建成的工業園——雅溫得南部工業園(Zone industrielle de Yaoundé-Sud)。園區以木材加工、農產品加工、物流運輸等為主導產業,目前為雅溫得創造了數千個工作崗位,但並未有效緩解雅溫得的進口依賴、高失業率以及城市建設方面的問題。

作為國家首都和內陸中心城市,雅溫得除承擔行政管理、教育和商業貿易等功能外,其他城市功能十分薄弱。面向未來,為實現現代化和高質量的城鎮化,雅溫得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非洲城市化:工業園的力量

這兩個例子清晰的表明,工業化和園區建設在非洲城市現代化過程中的巨大力量。

工業化是帶動傳統農業模式實現徹底的現代化轉型的最佳途徑。先發國家及其城市都經歷過大規模、系統化的工業發展階段才逐步邁向更高級的後工業化階段,倫敦、紐約、巴黎、波士頓等無一例外。

中國創造了當代世界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城市現代化的“奇蹟”。這首先得益於中國計劃經濟時期舉國發展工業、在傳統農業國家底子上建立起了獨立自主、系統完善的國家工業體系,包頭、攀枝花、六盤水等當時的新工業城市得益於此而發展起來,西安、洛陽、蘭州等傳統城市得益於工業化而得到新生。

非洲城市化:工業園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過去四十年改革開放的推動,當代中國成為了國際工業化發展的主戰場和主動力。通過改革開放和發展外向型工業,不僅國家的工業化、城鎮化和城市現代化實現了歷史性飛躍,一批現代化、國際化都市拔地而起,如由小漁村發展起來的深圳、從農業鎮發展起來的“世界工廠”東莞、從傳統歷史城市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蘇州等等。

聯合國非經委的報告認為,非洲城市化進程中產生了更旺盛、更多樣的消費需求。非洲中產階層的增長,讓冰箱、電視機、手機及汽車等消費品銷售飆升。新興的中產階層將成為非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通過合適的政策引導,非洲國家可以利用這些消費需求來促進工業發展,創造就業。涉及的產業包括農產品加工、城市住房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基礎商業服務,特別是金融、電信類的服務。

同時,非洲快速發展的城市化帶來了巨大的基礎建設需求。城市新居民在基礎設施和服務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多,這對於非洲工業發展來說也是一種驅動力。不斷擴張的公共投資在城市建設和基礎設施領域能夠支持國內工業發展。例如,在埃塞俄比亞的亞吉鐵路、肯尼亞的蒙內鐵路建設過程中,當地供應商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有長期在非洲工作的中國商人告訴記者,十多年來,他明顯感受到當地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競爭力也越來越強。

顯而易見,非洲城市無法繞開或者超越工業化,僅僅依靠自身的生態和文化特色實現整體上的現代化。

非洲的工業化一波三折。曾經經歷過殖民地時期的局部節點初始工業化和獨立運動之後初級工業化的嘗試,但是除了南非、埃及等極少數國家之外,都成效不大,沒有形成規模,也沒有通過工業化啟動現代化和城市化進程,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非洲國家工業化的信心。

非洲城市化:工業園的力量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展中心主任馬里奧·佩齊尼認為,要充分發揮中產階層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作用,各國政府應採取政策措施解決其面臨的問題,包括確保高質量教育,提供失業、年老、傷殘等風險管理和安全保障體系。

近年來,中國通過投資向非洲分享了建設工業園區方面的成熟經驗。埃塞俄比亞的杜卡姆小鎮10年前只有8000人口,而中國民營企業興建的東方工業園給當地帶來了超過5000個就業崗位,讓小鎮足足大了一圈。中國華堅集團將投資20億美元興建華堅國際輕工業園,未來將創造3萬到5萬個就業崗位。埃塞俄比亞投資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279家中國企業在埃塞投資超過5.7億美元,創造了超過2.8萬個就業崗位。中國是非洲實現工業化的真誠夥伴。去年,二十國集團領導人(G20)杭州峰會首次把發展置於二十國集團議程的突出位置,尤其關注非洲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工業化發展,並提出相關倡議。在打造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框架下,中國將給予非洲國家更多的技術、資金、培訓等支持,開展工業化合作,幫助非洲實現包容性增長。據報告指出,非洲國家城市化的另一個特點是,人口集中於少數的大城市之中,城市發展不均衡。大城市越來越擁擠,生活成本昂貴,而二級城市規模過小,無法養活具有競爭力的工業。因此,非洲國家需要通過政策指引,平衡城市系統發展。

在工業發展的具體路徑上,需要瞄準短板,首先建設系統和規模化的基礎設施、提供工業開發的基礎條件。其次,需要採取現代工業園區的組織模式,在相對有限和集中的空間上提供高質量的工業服務體系,吸收外來投資、帶動本地要素集聚和能力提升,並逐漸激發和形成本地工業創業與發展的氛圍。

工業園區承載現代工業的集聚發展,同時,圍繞園區的集聚,帶動人口集中和服務業的配套發展,形成拉動城市現代化發展的完整產業鏈條、消費鏈條和建設開發鏈條,驅動城市現代化不斷演進。(文章節選自中國投資、人民網 圖片來自網絡)

非洲城市化:工業園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