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帶娃參觀近百個博物館,這位媽媽是怎麼做到的?

兩年帶娃參觀近百個博物館,這位媽媽是怎麼做到的?

你跟娃有堅持做一件事的經歷嗎?最長時間是多久?

有一個媽媽,堅持帶娃每週去逛博物館,兩年的時間內已經看了近百個博物館。果仁媽今天就邀請這位媽媽,跟我們分享下她帶娃看博物館的經驗。

文章主要分4大部分:

  • 為什麼要帶娃看展?

  • 哪裡去找展覽信息?

  • 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看的博物館或展覽?

  • 如何讓孩子在看展中獲得樂趣?

從兒子剛滿5歲,我便開始帶著他逛博物館。近兩年的時間內,我們已經一起看過了近百場展覽,足跡遍佈北京、天津、上海、遼寧、湖南、湖北、河北、陝西等地。

這個過程中,我們享受著美好的週末親子時光,不斷地共同成長;兒子的小腦袋裡也裝進了各種各樣的新知識,認識了越來越廣闊的世界。

很多人問我,是如何做到如此堅持帶孩子逛博物館和看展的?其實,很簡單,當你可以在這件事上發現樂趣,同時看到孩子進步的時候,你就很容易堅持下來了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在故宮十八槐處做“發現故宮警報系統”的記錄

我記得很清楚,去年的一個分享會上,兒子站起來大聲告訴所有人“我媽媽帶我去過很多博物館”時言語中流露出來的自信和自豪,竟然讓我突然淚目——我想,我所有的用心陪伴,都已經點滴融入了孩子的言行當中。

1 為什麼要看展?

博物館以一個儘可能包容的姿態歡迎這個世界上所有尋求未知的人們,提供了一個立體又親切的自由審美現場,多元的文化力量和豐富的內容足以讓孩子得到精神上的滋養

逛博物館看展不能太過於“功利心”。我認為首先要做的,是充實自己,做好準備,用心陪伴,記錄下每一次的看展經歷。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不僅會經歷潛移默化的知識積累、世界認知,會有越來越多自己的思考,邏輯能力也會得到充分鍛鍊。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比如對陶罐的製作感興趣,從一開始的觀察到自己會描述它是如何做成的,不同的陶器形狀怎麼做出來的等等。

比如,自己確定關展主題,並製作“觀展記錄表“。去齊白石人物展,他趴在地上畫了一張“觀展記錄表”,記錄展出畫作中出現的動物都有哪些,還對記錄表做了設計,讓我幫忙寫上文字。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坦總自己製作的“觀展記錄表”,漢字主要由我協助完成

每一場展覽,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場美與文化的洗禮,都能打開一片新的世界。

很多家長非常疑惑“我們都不懂,怎麼講給孩子聽呢?”。陳丹青在一篇寫畢加索的文章中說,“因為你不懂,本身就是一種狀態,非常質樸的、原始的那麼一種狀態”。”

我和孩子走過那麼多的展覽,我們可以在“不懂”的狀態下,毫無功利性的喜歡自己喜歡的作品,也能拋開社會、行業對創作者的評價,用自我現有的認知和常識理解作品。

“看,聽,摸,想”不僅是孩子在場館展覽中理解作品、瞭解藝術的最佳法寶,也是他們未來學習必備的四個技能——認真觀察,耐心聆聽,用肢體感觸,用心思考……

其實,他們並不需要懂得作品,因為藝術是跟每個人的眼睛和內心溝通的。

2 哪裡去找展覽信息呢?

在省會城市,一般都有本省的省級博物館,比如我們去過的湖南省博物館、河北省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館、陝西曆史博物館等。另外有些歷史淵源久長的地區也會有自己的博物館,如鄭州博物館、西安博物院、蔚州博物館等。大家都可以從自己所在的地區行動起來。

北京作為首都和全國的文化中心,文博產業更是興盛發達。據《走進博物館——北京地區博物館大全》一書記錄,北京共有160多家記錄在冊的正規博物館,而且大多數都是免費開放。也就說,每年去30家,也需要至少五年多的時間!

去博物館之前,建議要先在網上查看最新展覽信息,以免錯過好玩兒有趣的展覽和活動,

一般可以通過官方網站和公眾號進行了解。除了展覽信息,在公眾號裡還可以瞭解到策展思路或展品故事,跟孩子提前瞭解展覽看點。

大多數博物館的公眾號都是和博物館同名,在微信裡搜索即可,也有頗具個性的公眾號比如國博的公號“國博君”、故宮博物院的公號“微故宮”等。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在京彩瓷博物館體驗如何製作瓷器

除了這些官方的渠道,現在我最常用的是“iMuseum”APP和公眾號“耳朵裡的博物館”、“博物館|看展覽”、“那些不能錯過的展覽”來了解最新展覽信息。這幾個渠道基本上涵蓋了全國各大博物館、美術/藝術館的展覽信息,包括開展時間,展覽地點,門票價格以及亮點展品等。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在博洛尼亞插畫展上,和爸爸討論畫作內容

另外,我們也會持續關注每年都舉辦的展覽活動,比如博洛尼亞插畫展、BIBF繪本展等特色主題展。開展當月,我們會特別關注官方公號或者親子母嬰、文博類公號發售早鳥票。

3 如何選擇適合孩子看的博物館或展覽?

我和兒子去的第一個博物館是消防博物館。那時他的夢想就是當一名消防員,所以他一聽到這個博物館的名字就特別感興趣。

後來我們又陸續去了鐵道博物館、海關博物館、警察博物館等專題博物館,他會把逛博物館當做是“玩”,在玩耍中自然而然的專注度和知識接受度就高了。

孩子們特別喜歡科技館,所以從今年開始,我們每到一個城市還會安排科技館的行程,孩子在科技館裡面,能夠把物理、化學及天文學等各種裝置當成玩具,認認真真的玩上一天。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在上海科技館參觀機器人解鎖魔方

另外,現在各城市還有一些有趣的巡迴展覽,如火星展、樂高展等,這些內容小朋友一般都會比較喜歡,讓孩子先有一些這方面的接觸和熟悉感,再去專業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等,孩子更容易融入場館環境,接受博物館氛圍。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在民航博物館看大飛機

4 如何讓孩子在看展中獲得樂趣?

孩子尤其是6歲以下的孩子專注力有限,他們在一個展館的有效專注時間也就15-30分鐘,如何引導孩子對博物館和展覽產生興趣呢?

1 獎勵法

每次去博物館,我都會給孩子買一枚博物館紀念幣或者相關的展覽衍生品作為獎勵,我們現在已經積攢了30多枚紀念幣,他時常會拿出來看一看。

這些小物件兒成了他的實物回憶,每拿出來一次,想到自己去過的這些地方,都會很有成就感。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2 尋寶遊戲

我們有時候會玩尋寶遊戲,比如買了博物館的紀念幣,就可以按照紀念幣上的圖案去尋找展品,這種遊戲化的任務,讓孩子會沉浸其中,樂於享受尋寶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孩子會有動力堅持,另外一方面還能對這件文物有更深的記憶。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在湖南省博物館尋找國寶“淡定哥”——商代人面紋銅方鼎

3 現場臨摹

藝術類展覽或者一些短途旅遊,我還會帶上紙筆,讓他臨摹或者寫生。一般來說,我都是安靜的等在旁邊,給他充足的時間可以寫寫畫畫。

我特別喜歡去人少的博物館和展覽,這樣他可以安靜的專注地去畫畫。畫的好不好先不說,就是讓他在這個過程中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北京畫院美術館臨摹勞特累克的作品

4 利用好現場的道具

現在很多展覽都會結合數字化技術製作一些互動小程序,或者是在展覽中設置一些互動裝置,而這些東西都會成為孩子們的樂趣所在。

比如,在中國美術館的《泰特不列顛風景畫展》上,我們發現了一個作品信息卡,原本孩子對這個展覽興趣缺缺,覺得風景畫並沒有什麼可看的。發現了這樣一件“看展幫手”以後,我們根據卡片介紹去尋找相對應的畫作,他立即產生了興趣,認真的看完了全場作品。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在榫卯展上體驗榫卯結構抗震原理

還有,在科技館的榫卯展上,一起拆解現場的榫卯結構裝置;在湖南長沙的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裡利用現場的數字化設備做一碗自己專屬的臭豆腐。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長沙文和友臭豆腐博物館的數字互動裝置

5 結合繪本閱讀看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們經常在看完一本繪本後,專門去找相關的展覽參觀。

比如《我們的家——世界建築發現繪本》裡提到的龐貝古城,我們去天津博物館專門看了這個特展;看了《鼴鼠博士的地震探險》後,我們特意去了地質博物館,觀察岩石,瞭解地震和火山爆發等自然現象。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石刻藝術博物館尋找門獸,觀察左右門獸的差別

去看平山鬱夫展時,我們還帶著《揭秘絲綢之路》的翻翻樂圖書;去故宮我們會帶上《故宮的二十四節氣》、《呀,故宮》等書籍,每次去故宮可能只尋找書中提到的一個有趣的建築,當然可以再帶孩子逛一下故宮商店和書店,吃一根故宮的網紅雪糕,買一件故宮的伴手禮給孩子作為獎勵。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結合五千年良渚王國的繪本,看故宮的良渚古代中國展

6 模仿

在一些展覽中,我也會引導孩子模仿現場展覽的畫作或裝置造型。比如在妮基·聖法勒展覽上,我們一起模仿NANA的造型;在齊白石人物畫展上,我也會引導孩子模仿畫作中的人物動作。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妮基·聖法勒展覽上,模仿NANA的動作

7 參與博物館線下活動

現在有很多博物館或機構提供博物館遊學課程,甚至於博物館夜宿活動。家長自己本身對博物館興趣不大,但又希望能夠培養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看展的效果,可以選擇正規的線下活動。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在石刻藝術博物館跟隨遊學團體驗拓印活動

看展結束後,有時候還會做一些延展,以鞏固孩子在看展過程中的發現和了解到的知識

比如今年國博和首博連續展出了新疆、青海、甘肅一帶的展覽,孩子對陶罐很感興趣,我們回來後,體驗過瓷器製作,還買了陶泥回家玩。

比如孩子對故宮這樣的古代建築非常感興趣,我們又專門去了古代建築博物館,買了很多介紹故宮的書籍閱讀來進行內容的延伸。

最後再叨叨幾個小貼士:

  • 就餐問題。建議帶一些麵包、餅乾和熱水,以便孩子餓了時可以先墊一下肚子。現在故宮、首博都有開放的餐廳可以就餐,一般場館也有咖啡館和便利商店可以買一些方便食物

  • 交通問題

    。建議去之前瞭解下停車情況,再做打算。比如國博和故宮沒有停車場,最近也要步行15-20min以上,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不允許社會車輛進入,可能需要停在馬路邊上,石刻藝術博物館、典籍博物館等場館雖然附近有停車場,高峰期基本上停不進去的……這些場館建議公共交通出行。

  • 門票要求要提前瞭解。比如故宮和國博,每日限流人數,需要提前在官網或者官方公眾號進行線上預約,然後再憑身份證入場的。還有一些展館並不是每天都開放,

  • 一定攜帶身份證。

  • 在觀展前要向小朋友們灌輸觀展規則


# 每日話題 #

你帶孩子去過博物館嗎?

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吧!

- END -

作者| 坦媽,關注親子閱讀,親子陪伴,家庭美育的媽媽;

中科院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在職研究生在讀;

運營個人公眾號坦總來了,記錄與孩子看展,閱讀,旅行的經歷。

編輯| 章魚媽,一個1歲半兒子的媽媽

✍️

投稿郵箱:Kids@guokr.com

两年带娃参观近百个博物馆,这位妈妈是怎么做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