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清水巖,乃清水祖師駐錫之地,在今泉州安溪縣蓬萊鎮境內蓬萊山上。此處為蓬萊主峰,海拔767米,四周群山環繞,連綿不絕,雲霧縹緲,恍如仙境。普足駐錫清水巖後,當年便募款修造通泉橋、谷口橋,後又見汰口橋等。其醫術精湛,為便於給山下鄉民治病就醫,于山下洋中募建亭閣一座,名曰“洋中亭”,普足大師經常在亭中義診施藥。更是不辭辛勞,遠赴汀州、漳州府所屬各縣,為百姓治病驅疫,法名遠揚。清水巖初建之時,甚是簡陋,普足和徒弟楊道、周明等四處募化,三度修葺擴展,並在周邊廣植竹木,十餘年間,寺廓初奠,竹木蔚然成蔭。

驅車遊走在山野村舍之間,沿山路繞行來到蓬萊主峰之下,一座山門橫亙路面,坊正中門高5.5米,寬4米,左右邊門各高5米,寬1.8米,頂蓋琉璃瓦,飛簷出水,石柱盤龍,門坊總高達8米,莊嚴氣派。上面刻有中國佛教學院教授、書法家虞愚先生題寫的“清水洞天”牌額和“拜參千佛座;同享十方春”的對聯。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過了山門就進入主景區,駐車樓停好車,停車樓邊上就是售票處,憑欄遠眺,遠處峰巒疊嶂,雲海茫茫,山下屋舍儼然。真乃“岫谷龍噓,雲海仙山。”入景區門見一影壁牆矗立,紅磚璃瓦,上書“南國蓬萊仙境”,一股仙氣撲面而來。繞過影壁牆,豁然一開闊平地,一尊佛像靠山而坐,對,是尊坐佛。花崗岩石像身高9.9米,意為九九歸一,加上帽子和底座總高15米,2013年建成。祖師佛像端坐在這巍峨山巔,面容安詳,雙手合攏閉目誦經,佛法無邊。這應該是普足坐化成佛之態,在這青山綠水間護佑鄉民。佛像身後影牆上書寫“佛光普照,清水佑民。”和“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還有清水巖和清水祖師的簡介。由於鄉人深感普足多行善事,德高道深,於其圓寂後,乃運石造塔,築亭於巖,刻木成像,崇奉為佛。從南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至嘉定三年(1210),這47年間,曾四次獲得朝廷敕封。每次封二字。累封為“昭應、廣惠、慈濟、善利”大師。佛像前建有放生池,池裡烏龜、小魚遊弋。廣場另一邊的影壁牆上書“清水祖師道場”,這裡也已成為眾香客祭拜清水祖師的場所。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繼續拾階而上,路遇一塊大石矗立道旁,曰“出米石”,一時恍然,石頭怎麼能出米呢。石上有宋代碑刻:“頭陀應員等開墾蔬園十餘丘,無水灌溉,於鹹淳丙寅春,佛旨出泉令開,飲水為萬年清潤者。”看此才恍然大悟,開石出水,有水即可種田出米,古人曰“出米石”真是妙哉。前方又有一處平坦地,依山而建一座看上去很新的廟宇,此為始建於清代民國重建的“海會院”,2010年印尼華僑紀侢利先生捐資修繕擴建,共三殿。前殿為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及彌勒、韋陀;中殿為祖師殿,供奉清水祖師;後殿為三聖殿,供奉西方三聖及十八羅漢。廿八尊佛像均為玉石雕刻而成。海會院雕樑畫棟,金碧輝煌。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出了海會院繼續往上前往祖殿,路上後建了一排長廊,供往返的遊人香客休息歇腳。路邊山體上青山松柏間有些佛塔和石燈,還有些記載捐資人和單位的石刻。這些佛塔應該是歷年來清水巖寺住持圓寂之地。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按照慣例,古寺一般都位於山高景深處。走出長廊,一股古拙之風撲面而來,青石幽幽,禪林靜靜。迎面便見一古樹參天,枝繁葉茂,因受生長地理位置、日照、風向影響,樹枝枝枝向北伸展,故名“枝枝朝北”。傳說南宋初抗金民族英雄岳飛被奸臣秦檜所害,感動了這株樟樹,故枝葉全向北,以表悼念和崇敬。路邊就有一座小廟,曰“三忠廟”,為重簷歇山頂建築,原祀張巡、許遠、伍子胥,後明太祖朱元璋將伍子胥請出,改祀岳飛,後人又增祀關羽,就成了“三忠廟四偶像”。至今古樟北拱枝葉仍迴護著三忠廟,以表證“三忠”向北之耿耿忠心。三忠廟旁邊還建了個郵局,祖師信仰已隨安溪人遷移臺灣和東南亞遠而播海內外,清水祖師信俗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見清水祖師文化影響深遠。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入寺山徑口,建有“覺亭”和“綸音壇”。覺亭也為重簷歇山頂建築,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邑令廖同春在倡修“覺路”的同時改建茶亭,題額“覺亭”,取“還惺轉念,一覺即是”之義。廖同春特詠詩一首:“一落籠樊歲屢更,幾將五斗負平生;行看覺路通仙路,靜聽泉聲雜梵聲。丹壁留名雲吞潤,琳官對潤鳥傳笙;同遊盡是煙霞客,千仞岡頭好結盟。”詩意灑脫自然,傲骨清風。“綸音壇”又名石櫃壇,建於會宗延佑四年(1317年),壇高3.3米,上有小石塔,壇正面陰刻清水祖師在南宋四次榮受敕封的綸音牒文,左邊垛陰刻郡志關於延佑年間重建記事,碑前立有“奉旨官民到此下馬”的下馬石。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沿著幽深的覺路前行,路邊左手又見一古樟,樹心空洞,據說坐於樹洞之中可窺視蒼穹,妙不可言,俗稱窺天古樟。再往前左邊便能遠望清水巖祖殿,建於山巔之上,氣勢雄偉壯觀。右手路旁一顆羅漢松,為清水祖師所植,具有靈性,樹枝朝向殿宇,枝枝朝佛。相傳每年長三寸,雷鳴電則矮三分,所以千年古樹也只有13米高,令人嘖嘖稱奇。有古詩《詠羅漢松》曰:“昔傳身似菩提樹,今見手栽羅漢松;諸品都空誰不好,只留蒼古老雲峰。”在羅漢松前面,泉自石出,味甘且冽,長年不竭。據說飲之可以清心去病,沐之可以祛穢,帶回噴灑能驅災凝祥,保一家平安,故名聖泉,引得遊客爭相排隊取沐。據我所知,深山古寺一般都有這樣一處泉水,都叫聖泉,都能祛病去災,只因佛法無邊普度眾生,一草一木,一池一水皆有靈性。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再往前峰迴路轉,山邊一水池曰“方鑑塘”,又名“浮杉池”。又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傳說在興建巖寺時缺少巨材大梁,清水祖師到內山購買杉木,杉主問要多少,祖師說要這山林中的所有“無尾杉”。杉主早知道山中杉樹已寥寥無幾,且多不成材,當即收下幾緡錢並許諾山林中的無尾杉任其砍伐,限五日內砍完搬離,逾期不算。祖師欣然應允,回巖後即在巖坑沼間,命徒弟挖懷方池,池中鑿一孔眼,眾人皆不解其意。第二天夜晚,狂風大作,內山一帶風勢更猛,許多杉木被斷尾齊腰。第三天風停,祖師親自率眾取杉,杉主信守諾言任憑砍伐。祖師令眾先砍其中大材,投放於水落石出山溝中,悠然返巖。眾人錯愕之間,水溝口的杉木突然不見了,小沙彌趕緊回去稟報,祖師笑了笑指指池中,只見池中孔眼處露出杉木來,小沙彌詫異萬分,先後從孔中拔出九根大杉,心裡盤算著建造巖寺的橫樑大柱差不多夠了,情不自禁叫出聲來:“夠了!”話音剛落,第十根露出孔眼的杉木再也拔不出來了。時至今日,池中孔眼中還露著大杉頭,世人為之津津樂道。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轉過方鑑塘,一塊大岩石橫臥路邊,巖身青苔斑斑,只見岩石上幾棵竹子蒼翠挺拔,曰“裂竹”。傳說宋代一位孕婦上巖進香,行至竹下將娩,依翠竹而生下嬰兒,此時竹子破裂攬護母子。日後此子金榜題名,有詩讚曰:“凌霄翠竹兩三枝,忽遇妊人乃裂之。勁節長留君子德,如聞彈蔗起驚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繞過大石就看見了清水法門,類似於佛教寺院的山門殿,內奉張、黃、蘇、李四位護法神。傳說祖師初到清水巖時,有畲鬼也穴居此地,於是相約鬥法,誰勝了就是清水巖的主人。祖師居穴中不出,任由畲鬼在外火燻七天七夜,祖師出來後除了滿面烏黑外毫髮未傷,畲鬼於是被收服,成為祖師屬下張、黃、蘇、李四大護法,清水祖師也就成了如今的“烏面祖師”。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進了法門便是巖庭,順山勢隨石階而上就直達蓬萊祖殿了,作為清水巖主體建築,依山臨壑,外觀呈“帝”子形。巧妙的將建築與自然巖壑融為一體,古樸典雅。清水巖從北宋元豐六年至南宋景定三年(1262)的180年中,除祖師兩次修建改建巖寺外,後經弟子楊道、惠清等住持巖事,募捐改建擴建。元代雖兵亂遭焚,但一果上人及弟子崇遠的重建巖寺,擴營及整修所有殿閣,奠定了“帝”字結構,九十九間的規模,是安溪空前的佛教史蹟。正殿為重簷山頂的閣樓式建築,由昊天口、祖師殿、釋迦樓三部分組成,大殿兩側分別有檀越廳、觀音廳、芳名廳、齋房、客舍等,鱗次櫛比,佈局嚴整,氣勢宏偉。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主殿重簷複閣,飛簷翹角,雕龍走塔,青石奠基,紅牆粉瓦。殿內石雕、木雕工藝精湛,雕龍畫鳳,巧奪天工,美不勝收。昊天口為巖殿首層,登兩邊石級至外廊,上又虛設一層附在巖壁,後簷及中間各減柱四根,成為廊道。古時縣宰樹匾以旌表祖師者多懸掛於此,現正中祀彌勒佛祖。祖師殿為巖殿第二層,也稱中殿,奉主神清水祖師塑像,中為正身,旁為副身。晚清民國年間釋迦牟尼佛從三層移到二層,祀於祖師塑像之後。二層殿面寬三間,進深三間,間鋪作兩垛。殿前有兩根輝綠石鑿刻的翔龍蟠柱,雕工細膩,行雲流水。祖師殿殿左尊伽藍神,殿右尊普庵。閣樓中左奉大漠祖師,右奉地藏王菩薩。巖殿第三層為釋迦樓,因晚清民國閩南盛行觀音崇拜,釋迦佛便被移至二層,釋迦樓便主奉觀音菩薩了。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祖殿後面為真空塔,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五月十三日,清水祖師在清水巖坐化,鄉民遠近聞知,雲集瞻禮。祖師生前曾以後事囑劉公銳,謂“形骸外物,漆身無益。”鄉人將其葬於巖後,運石築塔造亭覆其上。初無命名,南宋嘉定四年(1121年),鄉人以祖師生前為僧,了悟真空,取名“真空塔”。

清水巖“長年雲霧縹緲,氣象萬千,晴則僧房雲護,雨則石壁珠簾;晝望人行天外,夜觀繁星倒懸,各種奇特的景觀幻化無常。入斯境也,渾然忘我,悠然通仙。”如今清水巖香火日盛,千年勝境,乃成大觀。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南國蓬萊仙境,清水洞天佑民

下山迴轉,途中再次領略清水勝景,百轉千回,蕩氣迴腸,景緻誘人。突然想起一個人來,宋代著名文學大家蘇軾,細想之下,清水祖師生卒年份居然與東坡居士相同,蘇軾曾復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東蓬萊)。天地造化,冥冥之中二人隔空相望,遙相輝映,死後皆被萬人景仰,對後世影響深遠。東坡築堤,祖師造橋,都是造福一方,恩澤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