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武的称自己为武林中人,那学医的人为什么要称呼自己为杏林中人

学武的称自己为武林中人,那学医的人为什么要称呼自己为杏林中人

学武的称呼自己为武林中人,都好理解,那为什么学医的称呼自己为杏林中人呢?不仅如此,我们称赞一个医生的品德和医术的时候,经常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形容。其实这其中是有一个典故的。

学武的称自己为武林中人,那学医的人为什么要称呼自己为杏林中人

东汉末年,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后世称为建安三神医,分别是华佗,张仲景,董奉。而杏林的传说便是和董奉有关。

董奉,东汉建安时期名医。又名董平,医术高明,少年学医,信奉道教,青年时期,曾经当过侯官县小吏,但是因为厌恶官场腐败,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

学武的称自己为武林中人,那学医的人为什么要称呼自己为杏林中人

由于他医术高明,四邻八方找他看病的人特别多,但是由于老百姓生活困苦,很多人交不起医药费,董奉认为医者当以济世救人为主,因此决定看病不收钱,只要病人治好了以后,在他房子前面栽种几颗杏树就可以了,重病的人,栽种五颗杏树,轻病的人,要栽种一颗杏树,就这样数年后,病人栽种的杏树已经有数万棵,形成了一片杏林。

学武的称自己为武林中人,那学医的人为什么要称呼自己为杏林中人

而等到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仓库,需要杏子的人,只需要将一罐粮食倒进仓库,就可以自己去摘杏子,董奉然后又将得到的粮食去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因此后世称颂医家为杏林之人,用“杏林春暖”和“誉满杏林”来称颂医家的高尚品质和精良医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