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新患病8万,死亡5万的鼻咽癌,实际上可防、可控、可治愈

癌症是目前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而有一种癌症,发病率很高,但是也是少数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癌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这种癌症就是——【鼻咽癌】。

但由于其发病早期症状隐匿,很难发现,所以耽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而鼻咽癌是有很多特点能够预防和早期诊断的。

什么是鼻咽癌?

所谓鼻咽癌,是指生长在我们鼻咽部的的恶性肿瘤,鼻咽部又是什么地方呢?

每年新患病8万,死亡5万的鼻咽癌,实际上可防、可控、可治愈

我们的鼻腔跟口腔实际上是相通的,从鼻孔一直往后走到头,就到了【鼻咽部】,从这向下拐90度,下面就是我们的口咽部了。

而鼻咽癌,就是长在这个鼻腔和口腔交界的地方。

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86000人患鼻咽癌,每年鼻咽癌导致约50000人死亡[1]。

然而,由于鼻咽癌长在鼻咽部的【咽隐窝】这个位置,非常隐蔽,患者可能长期都没有任何症状,容易被忽略掉,导致很多患者就诊的时候都已经是晚期,失去了宝贵的救治机会[2]。

如何才能早期发现、预测这种癌症并及时治疗呢?得先了解以下这些问题

哪些人群容易患鼻咽癌?

每年新患病8万,死亡5万的鼻咽癌,实际上可防、可控、可治愈

1、中国南方发病率高

鼻咽癌的发病有地区、种族等有很大关系,鼻咽癌在美国和西欧就很少见,发病率仅为0.5/100,000-2/100,000[3,4]。但是在中国得南方,鼻咽癌的发病率就非常高了,可能达到每年25/100,000。

而且,在中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鼻咽癌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省市[5]。

2、性别和年龄

相对来说,鼻咽癌更偏好男同胞,这可能与男性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系,男性发病率大约是女性得2-3倍。

而发病高峰年龄,则在50-59岁之间,但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患鼻咽癌,主要还是EB病毒感染和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

哪些原因可以导致鼻咽癌?

任何一个癌症得发生,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得结果,然而鼻咽癌有一个明确而特殊的原因,那就是【

EB病毒感染

1、EB病毒感染

每年新患病8万,死亡5万的鼻咽癌,实际上可防、可控、可治愈

已经有大量研究证实,EB病毒在鼻咽癌得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在肿瘤前期病变以及肿瘤细胞中,都能检测到EB病毒的DNA以及其基因表达的产物。

同时,吸烟也能通过再次激活EB病毒而导致鼻咽癌的发生[6],而吸烟也是【头颈部肿瘤】的重要致病原因。

实际上,除了鼻咽癌,EB病毒感染跟很多其他恶性肿瘤都有关系,真是一种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病毒。

2、饮食

每年新患病8万,死亡5万的鼻咽癌,实际上可防、可控、可治愈

为什么鼻咽癌在一些地区的发病率会明显高很多呢?很多学者认为,这有可能是因为当地得一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造成的[2,7]。

  • 食用盐腌制的食物,在烹饪过程中会使食物释放出含有亚硝酸胺类,而随着蒸汽被人体吸入后分布于鼻咽部。
  • 儿童早期就食用盐腌制的鱼,在我国南方得一些地区,可能会让小孩吃腌鱼来断奶。
  • 大量食用腌制或发酵的食物,包括腊肉、蛋、蔬菜等等,这些食物同样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类物质。

3、遗传因素

每年新患病8万,死亡5万的鼻咽癌,实际上可防、可控、可治愈

很多癌症都有遗传倾向,包括乳腺癌、甲状腺癌、喉癌等,鼻咽癌同样具有明显的遗传特征。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就发现,如果一个人,他的一级亲属(父亲、母亲、子女)中患有鼻咽癌,那么他发生鼻咽癌的风险增加至7倍[8]。

鼻咽癌有什么症状?

正如前面所说,由于鼻咽癌长的位置比较隐蔽,在早期没有什么特征性的症状,很容易被忽略,而鼻咽癌的症状主要也与他特殊位置有关系。

1、颅神经受侵犯症状

由于鼻咽癌生长的位置位于颅底,和几个颅神经毗邻,它能侵犯外展神经导致一侧眼球不能向外侧运,引起“复视”,也就是看东西重影。也能侵犯三叉神经导致面部的麻木。甚至还有剧烈的头疼。

2、颈部包块

颈部包块是由于鼻咽癌向颈部淋巴结转移后引起的,而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的概率非常大。 75%-90%的病例在诊断时就存在淋巴结转移,并且50%以上的病例为双侧转移。

3、流鼻血

每年新患病8万,死亡5万的鼻咽癌,实际上可防、可控、可治愈

大多数肿瘤在生长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会破溃、出血,而鼻咽癌的出血会比较有特征性,叫“回吸涕中带血”。

也就是有鼻涕的时候往回吸,再擤出来或者吐出来,会发现鼻涕中带有鲜血。

比较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出现大量的鼻出血,而这种出血简单的前鼻孔填塞是没用的,需要进行后鼻孔填塞。

需要做什么检查?

每年新患病8万,死亡5万的鼻咽癌,实际上可防、可控、可治愈

1、鼻咽镜

对于怀疑有鼻咽癌的患者,首先要做的就是鼻咽镜,鼻咽镜能直接观察鼻咽部的咽隐窝,发现异常的肿物后还能在内镜下取肿物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诊鼻咽癌。

2、鼻咽部CT、MRI检查

CT和MRI能观察肿物向深部发展侵犯的范围,是否累及重要的神经、血管等组织,并为后续治疗和判断疗效提供宝贵资料。

3、颈部淋巴结超声

颈部淋巴结超声可以发现转移的异常淋巴结,对放疗方案的范围等提供参考。

4、胸片、腹部超声、血常规、生化等

这些检查主要是为了评估患者的身体健康状态,以及是否有远处转移,评估其身体是否能接受放疗及化疗。

如何早期发现鼻咽癌?

如果你具有上面所说的高危因素,包括生活在广东、广西等南方城市,家里有鼻咽癌家族史,经常吃腌制食物,最重要的是:有EB病毒的感染,那么你就需要注意了。

首先要定期进行纤维鼻咽镜的检查,尽管目前对多见检查一次尚没有定论,但建议一到两年进行一次检查,对于50-59岁之间的男性,可能更需要频繁注意复查。

其次,一旦有鼻咽部的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并向医生表明你有相关的高危因素,引起医生的重视。

每年新患病8万,死亡5万的鼻咽癌,实际上可防、可控、可治愈

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一般本着“能切就先切干净”的原则,切不干净再加放疗、化疗甚至靶向治疗等手段。

但鼻咽癌比较特殊。由于鼻咽癌长的位置比较深,而且周围有很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要想手术切除是基本上不可能的。

因此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手段是【放疗】。

对于中晚期的鼻咽癌,在放疗的同时需要联合应用化疗,同步放化疗将10年总生存率由50.5%提高到了58.7%。

鼻咽癌的预后如何?

鼻咽癌是少数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的癌症,一项病例研究显示,Ⅰ期、Ⅱ期、Ⅲ期和ⅣA/B期癌症患者5年的总生存率可以分别达到100%、94.3%、83.6%和70.5%[9]。

综上

鼻咽癌是一种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但也是少数可以治愈的癌症,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而通过鼻咽癌的众多高危因素,例如EB病毒感染、生活在南方高危地区、长期食用腌制食物、家族史、吸烟等等,我们就能对鼻咽癌进行预防、警惕、早期发现,并实现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 Ferlay Jacques,Soerjomataram Isabelle,Dikshit Rajes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sources, methods and major patterns in GLOBOCAN 2012.[J] .Int. J. Cancer, 2015, 136: E359-86.
  2. Chua Melvin L K,Wee Joseph T S,Hui Edwin P et al.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Lancet, 2016, 387: 1012-1024.
  3. Chang Ellen T,Adami Hans-Olov,The enigmatic epidemiology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J]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6, 15: 1765-77.
  4. Barnes L, Eveson JW, Reichart P, Sidransky D.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Head and Neck Tumours. I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IARC Press, Lyon 2005
  5. 邓伟,黄天壬,陈万青,张思维,郑荣寿,利基林.中国2003-2007年鼻咽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肿瘤,2012,32(3):189-193.
  6. Xu FH, Xiong D, Xu YF, et al. An epidemiological and molecular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oking, risk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Epstein-Barr virus activation. J Natl Cancer Inst 2012; 104:1396.
  7. Guo X, Johnson RC, Deng H, et al. Evaluation of nonviral risk factors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a high-risk population of Southern China. Int J Cancer 2009; 124:2942
  8. Ung A, Chen CJ, Levine PH, et al. Familial and sporadic cas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Taiwan. Anticancer Res 1999; 19:661
  9. Sun Xueming,Su Shengfa,Chen Chunyan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for 868 patients with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 analysis of survival and treatment toxicities.[J] .Radiother Oncol, 2014, 110: 398-4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