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有条古道,是旱南去深渡的毕竟之路,名叫梨树岭

【行走徽州】梨树岭上早没了梨花,卖酒酿的毛二武却还在惦念媳妇

司马狂/文

徽州人讲究功成名就之后,返乡修桥补路,于是六邑内留存古道无数。今天,我们说的梨树岭,曾经是歙县旱南一带出入深渡码头的交通要道。观梨树岭此名,便能遥想当年,山林间植满梨树的盛况。春风绿了江南,一夜过后,满山遍野的白色梨花飘落,宛若冬日重临。人行走在其间,沁入骨髓的都是梨花扑鼻而来的香味,曼妙无比。前辈柳亭山人自此而过,存有《梨树岭记》一文,录之,诸君可观文而浮想。

梨树岭记

二水并流,千山翕聚。锦屏如画,翠岫若诗。

山色空蒙,水色潋滟。朝云叆叇,暮雨绸缪。

古道悠悠,蜿蜒逶迤。清泉汩汩,甘甜纯净。

老树苍苍,繁茂挺拔。绿竹猗猗,婆娑绰约。

尘嚣远离,纷扰全无。坐看明月,卧听松涛。

闲情自生,逸致顿起。汉赋赧颜,宋词惭色。

畅叙幽情,心旷神怡。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闹市可望,静居最佳。喜而不厌,乐且无央。

歙县有条古道,是旱南去深渡的毕竟之路,名叫梨树岭

歙县有条古道,是旱南去深渡的毕竟之路,名叫梨树岭


如今的梨树岭,早已不见梨花的踪迹。唯有那不知道始建于何时的古道,虽然被毁坏了许多,但残余的部分保留完好,依旧默默向每一位莅临此间的游人,轻声吟唱着几百年前的诗词歌赋。只要你稍微留点神,静下心来,轻抚青石板,那青苔上的故事便能跃入你的脑海。那是迈着小脚的老太太送别外出经商的儿子的故事,那是刚过门没有几天就要跟夫君生离死别的新媳妇的故事,那是嗷嗷待哺的孩童作别早生华发却科举不第的父亲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那么熟悉,却又那么残酷,这或许就是徽人数百年来无法摆脱的宿命吧……

歙县有条古道,是旱南去深渡的毕竟之路,名叫梨树岭

我上梨树岭,是随宗亲方武民自他家堨田拾级而上的。行不了多久,到得一处平坦地,村里建有路亭。方武民指着路亭同我讲了一个极其悲凉的爱情故事。话说解放前,堨田村有一个叫毛二武的男子,与妻子一起做酒酿,挑到山上路亭来卖。夫妇二人,相濡以沫,这样的日子虽然不富足,倒也有滋有味。过路的行人,每每见到这对神仙眷侣,都不由钦慕不已。谁知,因为妻子美貌动人,引得山里一伙强人的垂涎。一天,毛去深渡采购物品,留妻子一人守摊。谁料,二武前脚刚走,土匪就来了。光天化日之下,土匪用利刃威逼,欲图强占毛妻,毛妻宁死不从,被强盗先奸后杀,抛尸荒野。正好回到路亭的毛二武,同强人迎面碰上,土匪二话不说,提刀便砍。毛二武见状,慌忙逃跑,土匪紧追不舍。一不留神,毛二武摔下山涧,那强盗这才作罢。

歙县有条古道,是旱南去深渡的毕竟之路,名叫梨树岭

侥幸躲过一劫的毛二武,命虽然保住了,一条腿却永远成了残疾。收殓完妻子的遗骸,毛二武宛若被抽走了魂魄一般,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快乐的青年。萎靡许久之后,毛二武干脆舍了堨田的宅院,收拾铺盖,只身一人,住进了路亭。照旧是每日里煮酒酿,卖酒酿。有人来的时候,勉强搭上几句话。没人的时候,痴痴的坐在那,喃喃自语,似乎妻子还在近前,始终不曾离去……听着这个故事,望着如今人迹罕至的山路,我不知该何去何从。发愣的时间,凝滞在那,足有半个世纪那么久。或许,毛二武始终不曾离去,一直在这里惦念着自己苦命的媳妇。

歙县有条古道,是旱南去深渡的毕竟之路,名叫梨树岭

若有人问你“山中何所有”,我觉着你应该在秋季,带他走一走梨树岭。秋雨过后,碧空如洗,空气里充斥着泥土的芬芳,畅快地吸一大口,洗净被城市喧嚣浸染多年的肺腑。和煦的阳光,透过遮天蔽日的山林,洒落在青石板上,温润了整条古道。茶树结仔,开出一朵朵洁白傲雪的茶花来,勤劳的蜂儿,扇动着翅膀穿梭其中。板栗熟了,扑哧一声,掉落下来,磕上石板,裂开口子,小心翼翼地扒开硬壳,取出栗子,一口咬下去,那味道,惬意无比。苦楮仔落在杂草间,屁股上的帽子,自然脱落,捡拾苦楮仔当玩具的孩子们,去了哪里?竟然任由苦楮仔散落四周。做苦槠豆腐的妇人,去了哪里?竟然任由这岭山多产之物,就此浪费掉,这方才是“可堪持赠君”的好物啊。

歙县有条古道,是旱南去深渡的毕竟之路,名叫梨树岭

歙县有条古道,是旱南去深渡的毕竟之路,名叫梨树岭

歙县有条古道,是旱南去深渡的毕竟之路,名叫梨树岭

今年大旱,梨树岭的山涧里,溪流日渐干涸,潺潺的流水声没了,鸟儿们的叫声愈发响彻山谷。吹着口哨,模拟鸟鸣,一唱一和,一对一答,浑然天成,倒也有趣的很。簌簌的响声,发自草丛间,心里不由一个机灵,脚下步伐暗自重了几许,惊起一只小松鼠。三两下的功夫,跃上树梢,蹬落几片秋叶,引出几只栖息枝头的喜鹊。

歙县有条古道,是旱南去深渡的毕竟之路,名叫梨树岭

去的辰光,自堨田而上,到深渡岭脚。归途,从岔路口,拐去安济,再从青苗堨返回堨田。原本仅仅是不走重复路线的简单想法,不料想,往安济去这一段古道,保存的极其完整。悠长的古道,质朴中透露出岁月更迭的沧桑感。多少年来,人们自古道出门闯荡,又自古道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乡。不论有没有梨树,梨树岭依旧在那,张开怀抱,等待着游子的归来,一如在家翘首以待的老母亲……

歙县有条古道,是旱南去深渡的毕竟之路,名叫梨树岭

歙县有条古道,是旱南去深渡的毕竟之路,名叫梨树岭

附录:梨树岭上,隐逸着一个名叫大汰的小村落,那真的是桃花源一般的所在。如此大旱,村中的泉眼,依旧水流不息。此前写过此村,点击标题就能跳转阅读,看完记得回来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