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幅超过1%

WEMONEY讯 11月7日上午,2019中国金融创新发展论坛暨第三届亚太经济文化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开幕。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亮在开幕式致辞中就创新引领金融发展,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业的合作创新提出了多项务实建议。她表示,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在金融技术的创新方面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如香港已经启动了“虚拟银行”的准入和监管。

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幅超过1%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277万亿元,较2012年末翻一番还多。2019年前三个季度,银行业用于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3.9万亿元,同比多增1.1万亿元。银行机构在保证重点领域资金需求的基础上,2019年前三季度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制造业贷款分别增加2.2万亿元和7705亿元,国内21家主要银行上半年绿色信贷余额10.6万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比重9.6%,经济“量增”与“质优”共同发展。

张亮指出,截至2019年8月末,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9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了16.9%,综合融资成本降幅超过1%。与此同时,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2047.5万户,较年初增长18.8%,超过贷款余额增速近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获得面扩张更为明显。截至9月末普惠贷款余额较2019年初增长47.9%。

张亮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创新发展、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结合金融业实践,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创新的永恒主题。当前,为了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成本,金融机构与税务、海关等政府部门联动开发了“续贷”“银税互动”“银保联动”等,极大提高了服务小微客户的范围和效率。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各类电子银行渠道,打破时空限制,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也有通过“马背银行”“拎包银行”“夜市银行”与助农取款服务点,延伸服务地域、时间,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此外,还积极探索开发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农村“两权”抵押等融资模式,突破传统信贷约束,更好地满足科技创新、“三农”融资服务需求。

她说,金融技术创新是金融创新的时代新题。金融科技的ABCDI(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五大驱动要素研究如火如荼,从金融机构科技发展来看,研发投入显著加大。以招商银行为例,2017年将上年税前利润的1%作为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2018年调整为上年营收的1%,2019年进一步提高到每年金融科技预算不低于上年营收的3.5%,并将其写入了公司章程。

在谈及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时,张亮认为,金融创新要在监管允许的范围内有序进行,不能突破监管规则和法律法规的限制,也要尊重公序良俗。同时也要加大对创新的支持,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允许试错,如现在较为常见的“监管沙箱”。

她表示,金融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具有高杠杆、高风险、高关注的特点,必须接受严格监管。金融创新的“新”,是守正出新的“新”。金融机构要平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坚持审慎的态度,以防范风险为前提。(WEMONEY 林小林/编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