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释《心经》经名中的“摩诃” (第三段)

论释《心经》经名中的“摩诃”

(第三段)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一句是经名、经名的大概意思是;用“大智慧”修行般若(bore)法门就能从有生有死的此岸到达不生不死的佊岸而园成佛道。

什么是大智慧呢?这里说的大智慧是不同于外道的智慧、更是不同于凡夫的智慧;凡夫只知人世间的一些事,不知人世间以外的事,只能称为凡夫智慧;外道指的是在佛教涅槃门外,没有解脱生死轮回的所有宗教,这所有的宗教里,只有印度的婆罗门教为最高级的外道,他们修行所得到的智慧,能使自己的生命延长到八万个大劫,八万个大劫后,仍将堕落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六道中轮回,虽然如此,他们修得的智慧能看到八万个大劫以内生生世世、生生死死的一切事,但对八万个大劫以前的事,却浑然不知。八万个大劫的时间很长,就事象而言,一个大劫是指天地从形成到毁灭的一个周而复始的周期,有人算出是13.44亿年为一个大劫,八万个大劫就是八万个13.44亿年,这时间够长了吧!真的够长吗?这够长的八万个大劫在佛教的大智慧里不出”一念“,一念是多长呢?一念按现在的时间算,只有0.018秒,这不是开玩笑吗?当然不是!八万个大劫不出一念,这就是大智慧,这个大智慧不仅知道八万个大劫以内的事,还知道八万个大劫乃至无量劫以前生生世世的事,还知道未来无量劫后生生世世的事,这样的大智慧,不论是凡夫或是外道,都只能表示不可思议,因为这个大智慧叫{摩诃般若}。

“摩诃(mohe)般若”太神秘了吧,其实一点也不神秘,只要我们按《心经》所说的道理去做,放下一切不切实际的妄想,每一个人都能得到这个神秘的{摩诃般若},这也正是《心经》自问世以来,代代度人无数,震铄古今,令人破迷开悟,返璞归真的威力所在。

经名中的{摩诃}是梵语的音译、义译为大智慧;又译为“大、平等”;意为“大而平等、平等为大”;能称得上“大而平等”的是般若。般若是心的妙用,不论是凡夫或是圣人,都要用般若才能成就佛道。般若之体、犹如经劫不坏的金刚;其相貌、是诸法皆空的实相;其妙用、是千变万化不可测知的圆通神妙。

般若广大无边,只好用“摩诃”来形容,摩诃不是有大有小的大、是大而无外的大,外大莫过于虚空,虚空无边亦有边,摩诃般若是真空、是法身,能生虚空、能包容虚空,正如佛在《楞严经》里所说;“不知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又说;“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真心是摩诃般若之体、摩诃是般若体相的显现。可见,虚空之大,大不过摩诃般若,两相比较,虚空如一片云,摩诃般若如虚空,虚空在摩诃般若里显得是何等的渺小。

般若本无相,摩诃只是形容了它能包罗天地万物之伟大,它之所以伟大,是在于它的平等,这种平等,不是相对的平等,而是绝对的平等,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包括一切动物畜生在内的有情众生及山河大地等无情众生,其本质是无阶级、无差别、无分别、无身相同异、无大无小、无高低贵贱的绝对平等。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的平等,我们的心就等同与摩诃;包罗万像、周遍尘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我们的平等心在那里呢?怎样才能做到平等呢?这是我们自始至终都不能偏离的主题。简言之;我们的平等心在第八识那里,第八识清净无染名如来藏,如来藏又称为阿赖耶识、藏识、真如等,它具有“常住、妙明、不动、周园”与“神妙真如”的性质;“常住”是不去不来;“不动”是不生不灭;“妙明”是寂而常照;“周园”是周遍圆满无所不包;“妙真如性”是真如能生万法、其性质是能生一切妙有。

如来藏本来清净无染,因无明而起诸妄名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妄生前七识,第七识内执有生灭的身心世界为真我、外执世事无常的物质世界为真实,迷惑颠倒而生差别相,即现不平等,不平等是人们造善恶二业受诸轮转的果报,是烦恼之根、生死之源。第七识若能放下身心世界和物质世界,于一切法不作不为,自然善恶二业不生,诸法不起,第八识真心就可即刻显现,即可解脱生死而现真平等。以上即是“大而平等、平等为大”之{摩诃}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