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35年那次翻天改革的皇太极

相关阅读:

每当历史出现一个重大转变之时,其实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味与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我们这个变革时代的人。

受命于危难之际

皇太极就是这样一位继往开来的角色。可以说,清朝能够创下之后辉煌业绩,皇太极在位时创建的制度政策为满清的崛起打了最坚实的基础。

努尔哈赤时期,建州确实是业绩闪亮,但很大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制度化。没有制度化保障的政体通常难以走远。譬如说金朝才110多年江山,元朝好象是极为威猛,90多年就被打回草原。可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而恰好这时努尔哈赤走得是时候。皇太极可谓是受命于危难之际。明朝对刚崛起的后金极为重视,东有朝鲜、西有蒙古林丹汗。

如果一时处理不好,极有可能使这个刚崛起的新政权被扼杀于摇篮之中,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而已。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35年那次翻天改革的皇太极

皇太极

金军犀利的秘密

众所周知,女真族的前一次辉煌是金朝。传说是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能敌!”金朝的战斗力之强,这里面有个重要的体制问题,就是猛安谋克制

完颜阿骨打在建军之时,就规定:以300户为1谋克,设百夫长;10谋克为1猛安,设千夫长。同时,将他们设为世袭军户,分给田土,用以养活家人,只交很少的租税。唯一的要求是服兵役。就是在战争时期,必须无偿的出资出人,为国效力,当然军功也少不了。

这种有明确目标的激励机制,对于正在大力扩张的金国,无疑是一种极大的物质与精神的褒奖。在对辽、宋这种存量性王朝更具有制度上的巨大优势。

尤其象完顔宗弼(金兀术)

从猛安千户起家,一个人就主持了对宋朝的十多年战争与外交,所受之封赏越国王、太师、令三省事、都元帅,可谓人臣极至。赏罚分明,激励到位,所以金军的战斗力是相当强悍的。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35年那次翻天改革的皇太极

八旗

努尔哈赤的升级

到了努尔哈赤时期,就参照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进行了修正,规定300人为一牛录,5牛录为一甲喇,5甲喇为一固山,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

1615年,努尔哈赤军队规模越来越大,已不下五六万人。麾下牛录已有百倍于起兵之初的规模。这个时候努尔哈赤一个人要管150多个牛录,这肯定不适合作战。

因此,努尔哈赤又设为八个旗。每个旗主要负责自已旗下的人员、土地、财产、税收的管理。现在来说叫分工负责制加部门竞争制的形式。

这样,引入了负责制与竞争机制,八旗中的各旗主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后金军队的战斗力就迅猛增强。

这段时间,经过了萨尔浒大战,大败明军。战争的巨大红利使得各旗主吃个盆满钵满的。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35年那次翻天改革的皇太极

多尔衮

皇太极面临的三个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中道崩殂。皇太极并非守成之君。

他发现了努尔哈赤的问题。

1、攻城能力不足,这个在宁远之战中,据说努尔哈赤是被红夷大炮干翻的。

2、不能有效扩大地盘,就不能扩大实力。这个主要是以屠杀与掳掠为主的战略造成。

3、人员不足,兵力不足。与庞大的明王朝对比,后金还不过是个小猴子。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35年那次翻天改革的皇太极

岳托

岳托献策

此时,后金一位大牛人出现,扬威大将军岳托,此人是代善之长子,是后金之猛将。而且在皇太极登汗位的关键时刻,说服其父亲支持皇太极登汗位。

然后,又劝说代善以君臣之礼待皇太极。当代善走下贝勒席,向皇太极跪请南面而坐,正式称汗时,莽古尔泰、阿敏也不好厚着脸皮继续坐在席上,紧随代善跪请。

皇太极顺手就废除了四大贝勒共议朝政的制度。岳托可以说是满清改制的始作俑者。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35年那次翻天改革的皇太极

岳托牵头满汉联姻

岳托向皇太极说,“先帝之时,汉人编旗为奴,虽之仁厚,但仍待之有别。今归附的汉人日多。大汗如倡满汉联姻,以示怀柔之策,无分尊卑之异,其必以诚心待我。

皇太极一听说很有兴趣,嗯,不使满汉有尊卑之分,好呀,怎么做呢?

岳托再进言:“凡归降的一品汉官,以诸贝勒女嫁之为妻;二品汉官,以国中诸贝勒、大臣女嫁之为妻。即原已有妻室者,仍以诸贝勒、大臣女与之,以示我诚信。至于那些归降的寻常之兵,则核查各牛录所属寡妇,给配为妻,或由国帑资之替其从民间另行娶妻。另再划与明军将士不等之地,以资其生养”

一品汉官取大贝勒之女,二品汉官取贝勒、大臣之女。这对归附汉臣而言,是极大的荣誉与信任啊。

皇太极一听,高啊,视汉人与满人同等待遇,而不示之以低等,必使万众归心。

当时前有萨尔浒大战的汉降军,又有孔有德、耿精忠、尚可喜等两万汉军归附,还有大凌河之战归附三万汉军民。

将来欲与明朝抗衡,现在必须做好制度准备,需要吸纳更多汉地人才。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35年那次翻天改革的皇太极

八旗汉军

满汉第一场集体婚礼

没过几天,岳托率先与额驸汉官佟养性结成姻亲。

皇太极亲自率领四大贝勒大臣等前往祝贺,并开怀畅饮,相互敬酒。

对此,清朝的史官们记载说:“佟驸马及众官轮番向汗进酒,汗亦少饮。诸贝勒大臣众官皆未戒而畅饮之。此次所以饮酒,汗欲以和睦仁爱之义,俾新降各官观之,亦使异邦闻讯之,令其在国之佟氏家族人由衷喜悦,众官欣慰耳。”

岳托的亲自示范与皇太极的大力支持,鼓舞了满汉群臣,双方纷纷缔结姻亲。

大凌河官员与副将十五人一块儿娶满州女为妻,举办了一场规模盛大而又史无前例的集体婚礼。皇太极一看,真是民族大团结啊,欢喜异常。命令每人赏赐彭缎三匹、丝绸三匹、佛头青布十九匹、白银五两。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35年那次翻天改革的皇太极

汉军八旗服饰

这就正式演变成了一场满清入关前大改革!汉蒙八旗制——隶属皇帝直管

皇太极颁布《满汉别居令》,主张“治国之要,莫先安民”,宣布“满汉一体毋致异同”

皇太极改变了努尔哈赤对汉人的政策,不再把被征服地区的汉人编入满洲八旗人家为奴,编庄别居,减少了满汉矛盾。对这些汉人,由投降过来的原明朝官员或后金提拔的汉人官员来管理。

1631年,汉军编旗。

1637年,汉军编分二旗,

1639年,汉军编为四旗。

1642年,把汉军扩为八旗。至此,八旗汉军正式出现。

同时又把蒙古族人也编入旗内,统归八旗管辖,被称为八旗蒙古。清朝三军正式成军。满洲、蒙古、汉军各为八旗的制度臻于完善。

但这里的蒙、汉八旗由皇帝直属,并非满八旗分管,这样就加大了皇帝的实力,在日后,拥皇派与多尔衮的权力较量中,处于有利地位。

这一下就解决了努尔哈赤留下的三个问题。

第一、兵力不足的问题解决了,汉军、蒙古八旗军的建立,一下子多出十多万人马。

第二,多兵种作战能力的建立。汉军的火器大炮的制造可以解决清军攻城的问题,汉军的步兵方阵能力强,弓弩配合度好,在野战处于弱势时,可以大大加强防御力。

第三、汉军受到平等对待,则日后作战的归附问题,守城、屯田、固守都没有后固之忧了。这样就可以大大扩充领土。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35年那次翻天改革的皇太极

祖大寿像

皇太极一赦祖大寿,定满汉和解之基

大凌河之战后期,皇太极亲自写信给祖大寿,他诚恳的解释说:“过去杀辽民确有其事,我深为懊悔,我们早就不那样做了。至于永平屠城那是二贝勒阿敏所为,他因此也受到了严惩,希望你不要存此偏见。“虽然,祖大寿没有相信,但仍表达了皇太极的诚意。

1631年农历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已战至最后,万般无奈。只好大开城门,率众归降。皇太极与代善、莽古尔泰及众贝勒众大臣,一齐隆重迎接祖大寿一行。

双方登坛发誓祭天,盟誓祭天毕,皇太极携祖大寿手进入大帐,为祖大寿设宴庆贺

一代君主与一名降将如此,现在看来是前所未有的事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35年那次翻天改革的皇太极

清代皇子读书规定

再进一步,改革八旗教育

解决了三大问题。皇太极又接受了范文程的建议,对于八旗子弟必须加强教育。

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啊。

皇太极下令,文教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说不能认为不读书不会误事。规定从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起,凡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岁以上,俱令读书。

皇太极还找专人翻译汉籍的《刑部会典》、《素书》、《三略》、《万宝全书》、《资治通鉴》、《六韬》、《孟子》、《三国志》等。

1635年,后金的文馆诸臣翻译了辽金宋元四代史书。

1636年,皇太极要求诸皇子贝勒必须经筵讲席,就是现在的上历史课,加强探讨与学术交流。

清皇室及八旗的文化水平至入关前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清代入关之后十一个皇帝,除了同治稍差一点,

个个都是饱学之士。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35年那次翻天改革的皇太极

经筵日讲

改革八旗的生产力

皇太极,再强化八旗的耕种能力,贯彻“入则为民,出则为兵”制度。

派人丈量土地,将“各处余地”归公,发给民户耕种,不许旗主、贵族再立庄田。又把原来每13名壮丁编为一庄改为每8名壮丁编为一庄,其余汉人编为民户,发展农业生产。

停止修城筑墙,所有村庄田土,“八旗既已稳定,后不变更”

至皇太极后期,满汉之人都以农业作为本业。经过努力,农业有了较大发展,满州的粮食居然可以自给自足。

这就够了吗?那就小看了皇太极

八旗仅仅是军民制度,但政治制度必须学习汉人的体制,

1635年,皇太极决定仿学明制,以内阁的中央集权体制取代分散的部落决策制,废除诸王贝勒参与朝政的权力。开设内三院,初步形成内阁的制度,并设六部,独主政务。仿设都察院和理藩院,监察各级旗主与大臣的工作,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国家机构。让满清即保持了部落八旗制的战斗力,又引进了中原先进政治行政机制。

1635年4月5日,满清尊号大典。多尔衮捧满字表、巴达礼捧蒙字表、孔有德捧汉字表各一道,率诸贝勒大臣文武各官赴宫门跪下。

皇太极在内楼,御前侍卫传达,皇太极命满、蒙、汉三儒臣捧表入,诸贝勒大臣行三跪九叩头礼,左右列班候旨。三儒臣捧表至御前跪读,表中盛赞皇太极的文治武功,上合天意,下顺民情,请上尊号。

至此,满清制度、机制、军制的改革基本完善。

满汉蒙八旗的三军创建,八旗的教育、农耕制度的完善,并保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

这种制度的完善与有力的执行,让清朝具备了巨大的能量,随后在与明军的松锦大战中爆发出来。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35年那次翻天改革的皇太极

皇太极称帝圣旨

松锦大战显实效——祖大寿又跑了

事情的起因却是因为祖大寿又跑了,祖大寿又觅机跑到锦州,把锦州死守起来,令皇太极奈何他不得。

可是皇太极是怎么处理的呢?太极对留在后金军营中的祖大寿之子祖可法等人,却一直以礼相待,并且频繁给祖大寿写信,祖大寿置之不理。

满蒙汉八旗三军出动

1640年三月,清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军围困锦州。明崇祯帝命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七月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明清双方在乳峰山战事打响,

明军精锐倾巢出动,吴三桂、曹变蛟等将领奋勇杀敌,同时明军火器集中。在乳峰山之战,把济尔哈朗、多铎的清军打得大败,伤亡惨重,几至溃败。

八月,皇太极见形势危急,不顾鼻子出血,率满蒙汉八旗三军,经过六天急行军到了松山。

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35年那次翻天改革的皇太极

汉军八旗的攻坚与工程

这时汉军八旗的作用就出来了,孔有德、尚可喜的炮队直接轰击明军,双方打起了对攻战。满蒙的骑兵、汉军步军及火炮攻城队多兵种投入战斗,“拥载大炮,排山倒海而来” (明史载),双方进入对峙阶段。

此时,汉军八旗挖壕沟围困明军,从锦州西面往南,穿越松山、杏山之间的通道,一直到海口,连掘三道大壕,切断了明军与后方的一切联系和粮饷供应。

洪承畴欲与清军决战,但粮草又被袭击,监军张若麒又掣肘,大军突围失败。

二月十八日,清军以红衣大炮再轰松山城,生擒洪承畴、祖大寿。

至此,松锦决战以清军胜利告终。此战歼灭明军五万余人,仅吴三桂率三万人逃回。

这一战,两个王朝高下立判!

再赦祖大寿

祖大寿再次被俘,以为自已必死无疑。

当祖大寿跪倒在崇政殿时,皇太极走下宝座,亲自将他扶起,好言抚慰:“你上次背叛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妻子儿女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一定不能死,如果以后再次投降,我也决不会杀他。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只要以后能够尽心尽力地侍奉我就可以了。”

看到这里,你不得不佩服皇太极的战略眼光。

松锦大战,是清朝入关前的最后一战会战,这一战面对明军倾国精锐主力。但皇太极的制度性与人和性优势全面占据上风,也是势所必然。

皇太极的八旗制是清军入主中原最坚实基础

清军入关之后,之所以能够快速平定中原。比较困难的战斗都陆续由汉军八旗解决,,抵抗较强的地区由汉军八旗去说服投降,占领后的土地也由归入汉军八旗治理。

所以清军入关,就不存在金军当年南下时的打一块丢一块的问题。

而满清却可以打一块治一块,可以连续不停攻伐

从这个意义上说,皇太极对于八旗的改革,发挥八旗的军事效能,免去其政治作用,缓和满汉矛盾,确立八旗教育,推动八旗生产的制度性变革。

1635年的这一次改革,为清朝三百年基业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总结:

八旗制,在开拓时有着制度性优势,因有不断的利益增长,可以激励各旗的主动性和智慧力。但在和平时期,由于利益趋向稳定,激励发挥不了反而容易在后期使八旗成为累赘。导致清后期的一大弊政。

只能说明后期君主不能学习皇太极的适时创新,而生搬硬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