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的情况如何?

忠肝义胆岳老三


文成公主在松赞干布去世后的生活,历史记载很少,但根据历史上松赞干布对待文成公主的态度可以推断出文成公主其实是很自由的,在吐蕃除军政大事外的事情有很大的决定权,在晚年时期还缓和了唐朝和吐蕃的紧张关系,足以证明吐蕃人对文成公主的敬畏和尊重。

文成公主作为和亲的宗室公主,在当时的大环境的时代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放到如今我们可以说是一场政治婚姻的悲剧,但在当时和亲政策有效稳定了边境局势,避免了战争的发生,促进了汉、藏之间的团结,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增强了汉族同北方民族之间的凝聚力。<strong>

文成公主入藏,是双方利益的驱动

1、公元634年,松赞干布遣使前往长安,唐太宗也派冯德遐出使吐蕃,互示友好。松赞干布为寻求大唐支持,从而再次遣使长安求亲,唐太宗当即拒绝,一是因为唐朝的强大,二是吐蕃处于势力割据局面,和亲没有实在的意义。

2、公元638年,松赞干布出兵击败吐谷浑、党项、白兰羌,打到唐朝松州(今四川松潘),再次提出和亲要求,否则率兵进攻唐朝。被唐朝先锋部队牛进达率领的唐军击败后,在侯君集大军主力到达前撤退遣使长安谢罪,再次请婚,并派禄东赞携黄金、珍宝下聘礼。

3、公元641年,唐太宗考虑到战争的影响,“以夷制夷”的方式更有利于保证唐朝的边境安全,也有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于是同意了和亲,16岁的文成公主下嫁给了24岁的松赞干布

和亲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往来,和平安定,从大义上看,文成公主虽然没有自主婚姻,但个人牺牲换来了唐朝、吐蕃的相对时间的和平时期,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同样也赢得了吐蕃人的民心,被亲密地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即是我们熟知的观世音菩萨。

《资治通鉴》卷十二汉纪四记载:“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辨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知,不肯贵近,无益也。”帝曰:“善!”

松赞干布重视文成公主,吐蕃人尊敬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在红山上修建了布达拉宫,壁画刻画了和亲过程中的事件,如唐太宗五难禄东赞、文成公主沿路所见、抵达拉萨时藏民欢迎的场面。

松赞干布在布达拉宫为文成公主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藏民身着盛装,汇聚在红山之下,载歌载舞,欢庆文成公主的到来。在大典上松赞干布正式赐予文成公主“赞蒙”的称号,赞蒙即是王妃。

后世人把藏历四月十五号定为“萨嘎达瓦节”,是文成公主到达拉萨的吉日,可见藏民在心中对这个来自繁华都市长安的宗室公主的爱戴,以及带来和平的感激。

《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为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

文成公主协助松赞干布设计和选址了大、小昭寺,小昭寺坐西朝东,意寓向着唐朝之意,表达了文成公主对唐朝的思念之情。用来保存送亲的佛经、典籍等典籍,并供奉释迦摩尼十二岁身像,后改供奉八岁身像。小昭寺是按照文成公主的意愿建成的仿汉唐格式建筑,足见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的宠爱和尊重。

文成公主并没有因为公主的身份而高高在上,而是亲切地融入到吐蕃人民之中去,带领汉族侍女教吐蕃妇女纺织、刺绣,改善生计,传播中原文化。

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没有再嫁或改嫁,一直寡居30年。继续为唐朝、吐蕃之间的友好做着自己的努力,但由于吐蕃是诸多贵族重臣和赞普联合执政,并不能完全控制军队,赞普与诸大臣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战争的不断,因此在和亲后,唐朝和吐蕃之间还是存在着小范围的战争,但这丝毫不影响藏民对文成公主的尊重和爱戴。

文成公主去世,吐蕃王朝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唐朝也遣使前来吊唁,感激这个对唐朝做出牺牲的女子。至今拉萨还保存着文成公主的石像,1300多年历史,并不能抹灭藏民对文成公主的好感和承认,他们心目中的绿度母的化身。

结语

虽然文成公主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和亲手段下的人物,没有选择的权力,但和亲之行,开创了唐蕃交好的新时代。文成公主带去的生产技术为吐蕃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是对单一脆弱的牧猎经济一个有力的补充和转化;同样吐蕃畜牧经济也是对唐朝经济的一个补充。随着和亲,宝贵的和平时光,使唐朝和吐蕃都得到了休养声息和发展,为唐朝在西域继续开疆拓土提供了时间和条件。

文成公主入蕃,不仅仅只是和亲的产物,更是文化的使者,把中原文化传播到了吐蕃,对吐蕃典章制度、服饰礼仪、宗教信仰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些功绩,藏民把她写进了传说、民歌、戏曲来做纪念。

文成公主是民族融合和团结的象征,代表着民族和平,所以成了藏民心中最亲切的人,也该是我们去尊敬的古代人物,无论如何,都该存一份感激之情。


西游梦红楼


可能大家在看历史记录文成公主生活可能会生活很好。但是历史有真有假,历史自已去分析。

文成公主16岁嫁给松赞干布,是心甘愿情愿吗?肯定不是了,生活9年却只有3年的交集。而地位却没有尺尊公主地位高,松赞干布有6位女人,可见文成公主并没受宠,而文成公主唯一受欢迎的应该是带来大量嫁妆,为吐蕃人民带来先进文化科技。在松赞干布生前就受冷落,死后无儿无女的文成公主处境更好不到那。

可能你会有疑问,我们对比一下和文成公主出嫁情况差不多的一位公主。解忧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刘戊的孙女,为了维护 汉朝和 乌孙的和亲联盟,也奉命 出嫁到 西域的乌孙国。曾嫁予三任丈夫。解忧公主到达乌孙,依旧被封为右夫人,与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岑陬。在宫庭斗争不仅为自已也是为国,后来岑陬病危了。让自己的堂弟翁归靡继承王位,这位国王身宽体胖,号为肥王。肥王从旧俗,依旧娶了匈奴公主和解忧公主为左右夫人。解忧公主与肥王共生了三个王子: 元贵靡,万年,大乐以及两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了名副其实的乌孙国母。就是这位看柔软的公主却是汉王朝在西域的前沿的代言人,一站就是几十年。离家千万里,和亲数十年,纵然曾经风光无限,纵然曾经柔情似水,也从来没有一日不曾思念故土。汉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逾七十的解忧

公主上书汉宣帝,表示"年老土思,愿得归骸骨,葬汉地。"这位有夫有子孙在身边生活,还是思念在汉地。

你说无儿无女、地位不高的文成公主不思念故土,心里不被受艰熬。那她为什么不回去呢!松赞干布死后,唐吐关系全面紧张,大战好几仗,文成公主地位就成了面子活,吐蕃不放,唐朝不收。有使臣见过文成公主,她生活的好坏,也会向皇帝提起,但是皇帝是不会在意她的,就算生活再不好,在史书也要写好,毕竟是从皇家出去的。

文成公主一守寡,就是三十一年的时间,这样的生活,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实在是太凄凉了。

古代历朝历代都有为了政治利益而被远嫁和亲的公主大多是悲惨的结局,因此文成公主最后时光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凄凉。

我们想象的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美好爱情,只不过是笑笑而以



小苦洋洋


在文成公主入藏以后,她的这场和亲,给两个国家带去了安宁,也使得广大百姓免遭苦难,入藏后为百姓所做的很多事情,改善了当地千年以前的穷苦生活。但是最近却看到一个讨论,那就是迎娶文成公主的松赞干布,在与文成公主结婚9年后便去世了,随后她一个人在这雪域高原上守寡30年。她将半生韶华都洒在了这片土地上,人们也一直在讨论着,她接下来的生活到底如何?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很多历史文章介绍,有人说她在吐蕃的地位很低下,尤其是松赞干布去世以后,她因为无子无宠,甚至被人们当做丫鬟对待,最后郁郁而终!这真的是事实吗?

那么她因何被藏族人尊称为“绿度母”,布达拉宫里她的雕塑,史学资料中与她有关的记载,难不成都是假的吗?

(文成公主进藏图)

第一点,先来说一说这位在众多网络文章中,总是高出文成公主一头的尺尊公主。网络上很多文章写到,文成公主入藏以后,只是松赞干布的小老婆之一;更有人说她的地位底下,远不及从尼泊尔迎娶回来的尺尊公主,据说松赞干布为了这位尼泊尔的公主修建了布达拉宫,大昭寺也是为她而建。但是读者清楚这些都是“据说”,没有任何的史料记载显示布达拉宫是为这位公主所建,也没有任何资料显示大昭寺的地位远不及小昭寺,而且与这尺尊公主相关的故事大多都是在民间流传,所以这一点非常不可信,毫无历史依据可言。

(文成公主插画)

第二点,再来看一看与文成公主相关的真实记载。吐蕃人自己写的史料中,将文成公主中称为“赞蒙”,这是吐蕃王室女性贵族专享的称呼,只是不少文章中以讹传讹,说“觉蒙”才是正妻之称,而“赞蒙”只是一个泛称。但是有资料显示,这两个称呼并无差别,甚至根据吐蕃的资料记载,松赞干布的亲妹妹在出嫁以后,也依然被称之为“赞蒙”。君主的妹妹都以此相称,又怎能说明文成公主地位低下呢?况且在松赞干布如此多的后妃中,也唯独只有文成公主在历史上享有后世祭祀的荣誉,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在众多后妃中她拥有着最高地位,这样尊股的人在自己丈夫去世以后,又何来遭人冷眼和不待见。

(文成公主话剧)

第三点,再来说一说松赞干布去世以后,文成公主所掌握的权力。作为王室妇人,为避嫌所以军政大事上是插不上话的,但是日常事务中,却总能看见她的身影。当时玄奘法师去天竺求取佛法的时候,两次经过土方都受到了文成公主的资助与接待,这说明文成公主在宗教上有一定的权力。《资治通鉴》中有记载,文成公主去世以后,唐朝正处于与吐蕃交战时期,但唐高宗专门派遣使者前往吐蕃祭奠公主,这就说明文成公主存在的重要性,缓和了唐朝与吐蕃关系。

请输入图片描述

藏族人民至今对文成公主都十分尊重,文成公主对两个国家的成就与贡献,并不是作为一个后妃的地位、或者是丈夫的宠爱来获得。她远离家乡,来到这片雪域高原,是因为她的心中藏着大爱。那些推测文成公主守寡日子凄凉的人,恐怕也是好事之徒所编造出来的口舌故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