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倉位管理,無懼漲跌,在震盪中實現財富的跳躍式發展

文:大富翁,微信公眾號:貧民窟的大富翁,歡迎對投資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交流,理性投資,快樂賺錢。

本文主要圍繞投資如何利用倉位管理助力財富增長,分散風險的問題。

1、 風險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一個股票如果年初是20元,年底是25元,那麼對於持有一整年的人來講,是沒有風險的,投資人只需要關注買進和賣出兩個時間點就可以,這兩個點決定了他的收益。如果第二年年底股價變成了15元呢,持有兩年期的人就要虧損。這是風險的第一個特點,即與時間維度緊密相關。

在第一年年中,股價跌到了10元,即使我們都知道股價低估了,年底是25元,這裡假設我們有上帝視角,但是因為需要錢,不得不清倉,這樣簡單的對一年期持有者是沒風險的事情對半年期投資人形成致命打擊,這既是時間維度的關係,也是風險的第二個特點,即與具體的投資人緊密相關。

投資既要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世界,保持定力,也要睜眼看世界,虛懷若谷才能更好地認識世界。

因為我們對客觀世界認知的相對性,對於公司、股票的認知同樣如此,對於涉及未來的事情尤其明顯。柯林斯當年從500強中精選了18家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寫出了影響巨大的《基業長青》,之後這些公司有的深陷泥潭,有的光芒不在,有的被"對照公司"甩在身後,導致柯林斯又寫了第二本書《基業長青2-基業為何不能長青》分析了一些企業落敗的原因。我們總是能看見我們看見的,但是我們看不見的很大程度決定了投資的收益。

在自己看得見的地方待著,有助於消除相對風險,但是對解決絕對風險毫無益處,值得慶幸的是雖然我們不能真正瞭解絕對風險,但是並不代表我們不能做出一定程度的應對。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要進行一次遠距離騎行,雖然我們不確定沿途是否有飯店,但是帶足乾糧和飲用水是一件明智的事情,我們雖然不知道燃燒的火焰對自己的身體究竟有多大的傷害。但是避開總是一件明智的事情。

我們不知道最壞的事情會不會發生,但是可以做好最壞的準備,我們不知道風險的量化數字,但是可以感知它的大小。

投資同理,我們很難知道自己當年業績是多少,但是拉長時間看預測的確定性卻很大,我們不知道自己究竟能賺多少,但是賺還是虧大致會心裡有數。這即取決於我們的能力,也取決於未知的市場。

做好倉位管理,無懼漲跌,在震盪中實現財富的跳躍式發展

如圖,在絕對黑暗的世界,我們手持燈盞,微弱的光芒只能照亮有限的區域,世界是絕對的未知,相對的可知,前行的道路一定立足於已知,還有信仰,還有概率,也就是運氣。

2、 股價短期波動的可知性

現在股票每股1元,我們持有100股,市值100元,我們考慮一個股價跌到0.8,然後漲到1.2的情況,一種持有不動,那麼收益率為20%,第二種,在股價為1元的時候賣出,0.8元的時候買進,持股數為125,股價為1.2元的時候,市值為150,收益率為50%。因為實現了一個價差,實際的收益率遠超持有不動,因為在股價較低的時候持有了更多的股數。

有人說股票價格短期漲跌是未知的,你這是投機,呵呵,是這樣嗎?

我寫過多篇文章,從哲學、數學角度嚴密論證了股票價格的變化規律,結論是波動性是時間的關聯函數,時間區間越小,股價隨機性越強。

這揭示了股價變化的一個規律,但是,很可惜,不是全部。

做好倉位管理,無懼漲跌,在震盪中實現財富的跳躍式發展

如圖是股票價格漲跌的三種力量,長期因子是資產質量,也就是價值,短期是供求關係和市場偏好,三者分別決定了股價的下限、震盪區間和上限。

做好倉位管理,無懼漲跌,在震盪中實現財富的跳躍式發展

就像高中物理的受力分析一樣,股價是三個力量下合力的平衡態,當一個力量發生變化,股價也要變化,實現新的平衡。

注意,注意,在足夠大、信息充分已知、交流沒有障礙的市場,市場是有效的,價格反映出所有的已知信息,但是實際的市場出現這種理想狀態的卻極少,不理想的市場給了我們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

做好倉位管理,無懼漲跌,在震盪中實現財富的跳躍式發展

如圖,當沒有磁鐵的時候,鐵屑就是市場的自由狀態,每時每刻都有信息衝擊股價,好的,不好的,股價對每個因素都做出反應,高頻的、正負都有、交易者不同解讀角度的信息形成了力量的抵消,最後就好像這些消息不存在一樣,股價的運動和信息完全不相干,出來一個好消息,股價完全可以跌,反之亦然。

但是放入一塊磁鐵呢?強大的力量瞬間打破了自由態,市場的力量形成一致性,改變了供求關係,股價的合力發生變化,股價不在隨機波動,而是按照特定方向移動,我們按這個方向去做 ,就是賺市場的錢。

除了順勢而為,我們還可以逆勢而動,比如市場一個突發的消息導致股價下跌,我們在下跌開始就果斷斬倉,當下跌的幅度足夠,我們認為短期已經消化了磁鐵的力量,長期看資產質量沒有變化,就應該買進。

買與賣全憑主觀的判斷,判斷風險和收益,判斷特定方向變化的可能性大小,變化的幅度是多少,最後估算一個期望值,根據期望值操作。

除了這種爆發性的磁鐵,還有很多力量形成操作的機會,比如一個消息它的影響是長期的,而不是短期的的,比如說特定金融產品的折溢價,比如a股和港股的溢價差等等,因為現實的市場總是不理想的,所以我們的操作機會很多。

但是每個人的認知能力、能力圈、觀察角度、操作時間段不同,最後形成風格迥異的股市生態,這裡沒有對錯,在同一個市場不同的投資人面臨不同的實際情況,選擇自然也不同,至於價值投資側重點在於第一個因素,即資產質量。雖然只需要考慮關鍵因素,但是因為未來的絕對未知,時間越長判斷的難度越大,這和我們在短期中如何從複雜因素中提取核心力量,難度我認為是一樣的,還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我同時認為絕大多數人既不具備價值投資的能力,也不具備價值投資的主觀氣質,最後還是虧損或者賺的不多,世界上並不存在穩賺不贏的模式。

至於我自己,很驕傲的說,在長期判斷和短期操作我都不是頂尖的,但是我都是優秀的,所以我的投資業績有信心戰勝絕大多數人。你不懂我,不要隨意評價我,雖然我懂你。

3、 組合的威力

偉大的《證券分析》三大原則:股票是企業部分所有權的憑證;利用市場先生的報價;堅持買入時的安全邊際原則。

巴菲特的進化主要體現在對格雷厄姆的"股權代表企業的一部分"原則做了細微調整:從"股權代表企業(現有資產所有權)的一部分",調整為"股權代表企業(未來收益索取權)的一部分"。

注意巴菲特的這種進化使得他的投資收益來源從價值和價格偏差形成的價值迴歸轉移到作為企業所有者在持有過程中獲取的企業內生性增值,徹底從低買高賣的價格偏差狩獵者變為價值成長的同行者,那麼他就不需要去通過分散去獲取整體的估值迴歸,而需要精挑細選到心儀的企業,這樣的企業註定不會太多。簡單說,集中與分散都是服務於投資人的交易系統的,並不是有意為之,是邏輯的結果,而不是邏輯開始的規則。

因為偉大的企業本來就很稀少,建立自己的能力圈更非一日之功,能不能投資也要看市場先生的臉色,所以巴菲特被迫進行了"集中持股"。

我們現在來考慮一個模型,假設有1、2、3、4四個股票,一年期股票上漲概率都是100%,上漲幅度都是20%。那麼我們拿一隻股票和拿四隻股票,在持有不動的時候是一樣的,最後的收益都是20%。

但是在實際中股價的漲跌不是同步的,假定我們把資金等分,分別持有四隻股票,在上半年股票1和2已經漲了20%,股票3和4沒漲,我們此時把股票1和2賣出,買入3和4,最後的收益穩穩超過始終持有1234四隻股票。

巴菲特是怎麼看待集中和分散呢?"我們採取的這種策略,否定了有關通過分散投資才能降低風險的教條。許多學者因此會說,這種投資策略,其風險比投資大眾採用的分散投資策略要高出很多。這一點,我們不敢苟同。我們相信集中投資的做法更能大幅降低風險,只要投資人在行動前能夠加強自身對於企業的認知以及對於企業商業特質的信任程度。在敘述這一觀點時,我們將風險定義(源於字典裡的定義)為資產損傷的可能性。

"(1993年致股東信)

"如果你是一個有一定選股能力的投資人,熟悉產業運行並能夠自行找出5-10家股價合理並享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傳統的分散投資對你來說就沒有什麼意義,那樣做反而會容易傷害到你的投資並由此增加你的風險。我實在不明白一個投資人為何要把錢放在排名第20好的股票上,而不是把錢集中投資在排名更為靠前、自己更加熟悉、風險更小且獲利潛力更大的股票上。"(1993年致股東信)

再次強調,分散和集中是根據自己交易系統決定的,本身並沒有對錯,核心是對市場風險的考量。

在我們上面的案例中,什麼時候我會持有一隻股票呢?兩種情況下我會持有1,一種情況1的確定性顯著高於1234的組合,為了我的集中持有,必須有更高的確定性,此處指風險,第二種情況是在相同的風險預期下,1有更高的收益率,來對沖這種風險。

在實踐中,我採用在個股選擇上採取強者體系,精挑細選,修煉內功,在絕對的風險上面控制,在具體的組合上面仍然採取弱者體系,適當分散,實現"從低估到低估"。

當我把某隻自己看好的股票賣出後,有不明真相的群眾問我,你這樣大比例做T,不怕踏空嗎?我是不怕的,我根本沒有做T,我只是選擇了更強的收益標的,雖然這種"更強"是一種主管判斷,但是又能怎麼辦呢?偏見是我們認識世界唯一可能正確的方式。

我又想起來自己獨創的的"大富翁三問":我的操作有哪些可能會出錯?出錯的後果可能是什麼?最壞的結果我怎麼應對?當你對最壞的事情做好了準備的時候,最壞的結果也傷害不了你,也就是說最壞的事情反而不會發生。當你可以控制風險的時候,你就是在投資。價值、投資、交易、投資、賠率等等,蒼白的語言對於我們在金融市場的收穫毫無幫助,我們唯一要做的就是賺錢。

以風險為核心點,從低估到低估,底層股票選擇強者體系,集中與分散選擇弱者結構,始終把自己放在市場最安全的地方,讓企業的安全邊際為自己的收益保底,市場的波動決定自己收益的上限,在股市的震盪起伏中實現財富的穩定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