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很多人开车油门经常一踩一松?为省油还是技术不好?

醋小虾


提这个问题,我想请问一下,难道你们开车都是一直踩着油门,然后需要减速就一脚刹车?开车用油门踩和放来控制车速是经常需要用到的,如果说能感觉到明显的晃荡,那说明技术不到家,脚下总是喜欢猛踩,我们公司的一个同事就是这样,几乎车走着就踩着油门,即使前面马上需要停车了还不提前收油,那临近前车只能猛踩刹车。搞得坐车的明显感觉晃。总之一句话,能开到前后晃的就是技术不到家!


bvcxz


很多新手司机在坐车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司机在开车的时候,油门经常一踩一松,这让不少新手司机感觉很奇怪。因此很多新手司机都在问,开车油门经常一踩一松,是为了省油还是技术不好?或者这些老司机这么操作,是有什么新手司机所不知道的门道呢?

第一种情况是,这位司机的操作技术的确不太行。很有可能这位司机刚刚拿到驾照,所以对于车辆的油门控制不太好。因此在开车的时候,才会出现油门经常一踩一松这种情况。而这样的油门经常一踩一松,会让坐在后排的乘客感觉很不舒适,驾驶者自己也会很容易感觉到驾驶疲劳。

第二种情况是,这位司机就是为了省油,而不是驾驶操作技术不好。同驾驶操作技术不好的司机不同的是,这类司机开车油门一踩一松的时候顿挫感不是特别强,所以坐在车上的乘客也不会感到特别不舒适。这些司机之所以开车油门一踩一松,主要是想利用车辆惯性使车辆朝前开,这样的话的确可以起到省油的作用。同时,如果发现车速变慢了,再补上油门就可以了。我自己在开车的时候,我的车辆上有瞬时油耗显示,我会发现只要轻微地收一脚油门,再稳住油门,瞬时油耗就会立马降低了。

至于为什么轻微地收一脚油门,再稳住油门,瞬时油耗就会立马降低,主要是因为车辆的ECU可以智能判断车主意图,会默认驾驶员是要减速行驶,这样的话ECU就会操控车辆,自动收缩喷油脉宽,因此也就达到了节省油耗的目的。

最后笔者要说的是,油门一踩一松的这种节油方式,只适用于路面车辆较少的情况,不然的话很容易发生追尾。


汽车观察家


我哥们和我的驾龄都差不多,都有20来年了。他开车就喜欢“逗油”,油门踩下去抬起来,踩下去抬起来,虽说幅度不大,但是弄得我每次坐他车都不舒服。我跟他说了很多次说他开车前后逛荡,他还不服气,说自己没有这么开过,也许是习惯成自然吧,他自己根本感觉不到。有几次坐出租车,遇到过几个开车的司机也这么“逗油”,我就挺好奇,这是什么新式驾驶方式,他跟我说这样能省油。后来有一次我跟我那“逗油”的哥们两家一起去旅游,两台车同时加满油走的高速,车速控制在120,跑到下一次加油的时候我跟他算了一下,他车1.6的排量百公里耗油6.8升,我车1.2排量百公里6.3,不排除我车小重量轻,但是行车中他车发动机转速3000出点头,我车3400多转。后来我那哥们也觉得说这种驾驶方式能省油也没有啥理论依据,只承认这么开车脚腕子不累,嗯,行吧,这也是个很充分的理由。我还是觉得匀速行驶比较省油,当然了,要是长途行车真觉得脚累了,开到服务区下车放放水溜达溜达也能解决这个问题


MarilynManson65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保有量也是越来越多了。不同的汽车司机有着不同的开车习惯,而有一些朋友发现,很多司机在开车时踩油门往往是踩一下松一下,让人感觉十分奇怪。

那么这些司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还是有着其它的原因呢?

首先,对于一些新手司机来说,的确存在着技术方面的问题。频繁的踩松油门会让汽车产生比较强烈的顿挫感,而且乘车人员可能也不会感到特别的舒服。

这主要是因为新手司机在开车过程中过于紧张,车流量大的时候就松开油门,猛擦刹车,而速度减慢之后又急于加速,才会导致这样的情况。

老司机在遇到同样的路况时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油门的踩和收就会比较平顺,顿挫感也不会特别明显。

其次,一些老司机有着这样的习惯主要是为了节能省油。在汽车行驶过程当中是拥有惯性的,惯性的大小与车身重量以及速度有关。

当踩住油门汽车加速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再松开油门,汽车的惯性就会推动汽车继续滑行前进,在滑行的过程中是没有多余能量损耗的,所以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油耗。

但其实除了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之外,对于新手司机来说,这种做法操作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油门的大小控制不好,很有可能损耗的能量会更多一些。

最后,这种做法虽然在理论上能够节能环保,但是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

在市区比较拥挤的公路上时,反复的松踩油门根本无法起到节能的作用,因为滑行的距离不够远。

而且一旦油门大小配合掌握不好,还很有可能会发生追尾等一系列的危险。另外对载有乘客的驾驶者来说,乘客的体验感相对也比较差。

所以如果不是非常有经验的老司机,还是不建议大家这样做的。

综上来看,油门一踩一松这个习惯还是很常见的。而且很多司机都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这样的做法的确能够省油,但是却忽略了它的限制条件与操作方法。

所以在日常的驾驶过程中,为了保证安全,还是建议大家保持匀速行驶。


第九车道


很高兴为您回答这个问题。我也是一个二十多年的老司机了。首先开车油门经常一踩一松的人无外乎三种:1、多年驾驶留下来的习惯。2、才学车不久驾驶技术不过关的人。3、认为这样开车省油的人。我以前坐过一辆大巴,司机就是一踩一松这要在高速路上开车,像我平时不晕车的人,坐在车上没一会就感觉晕车,更别说平时就晕车的人当时的感受。不吐也给戳吐出来了。我之前专门找了个朋友跑了一段高速,他平时开车正常都是均速跑,我叫他试试把速度提到120然后松油门让车惯性行驶到100左右在加油门这样跑看看油耗怎么样,最后竟然比之前的油耗还高点,所以我感觉一踩一松跑法省油纯属无稽之谈。自己开车也许感觉不到其中的滋味,但坐车的人真的是一种煎熬。还有这样行驶如果后面的人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追尾的危险,所以开车还是真真归归的开,不要去为了一点油费或者别的而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dw东吴


我驾龄20年,开车也有这种习惯。这种开车方式有3种情况:1用松油门控制速度,提前预判前方交通状况,只需要松油门自动滑行降速,脚会移到刹车上方,随时准备点刹车,如果不需要刹车,继续加油行驶。2加油提速如果只踩油门不放,这时候会只升转速不升档,这种情况一般是起步或低速加速的时候会出现,松一下油门会进行升档,再踩油门提速变快。3目的节油,一般用于高速,并不是说开到120,松油门滑到100再踩油门,这样只能更耗油,反复加速,有时候是还反复减档升档。正确的做法是点一下松一下,有个节奏感。利用惯性也就是滑个十几二十米,但是积少成多,百公里降低1-2个油是可能的。行驶的过程是稳住转数和车速。都知道匀速是最节油的。并且车上的乘客基本上感觉不出来。有人说这样反复踩和松不累吗?其实长期开高速的司机都知道,真正累的是长期一个姿势不变才是最累的。我亲身体会,我是原装进口美系车,俗称油老虎。车友会同款车的车友开高速一般是10个油左右,但是按我的习惯驾驶方式,一般是8-9个油。声明一下,我开的是自动挡,但是手动挡在高速上是一样的,基本上都保持在五档,只需要控制油门。手动挡空挡滑行更节油,但是绝对禁止。省油和命比起来谁重要都清楚。别说我为省油这样开太抠门,其实养成这种习惯也是为了在长时间开高速给自己找点事做。定速巡航功能我也有,但是这种开法时间长了真的容易犯困,再就是高速路况一般也不允许长期定速,这种点一下松一下的开法,其实挺悠然的,大家不妨下次也试试。


牟亮


☆自己开车在巡航的时候经常会收一脚油门,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省油。

仔细观察的驾驶员会发现,可以显示瞬时油耗的车辆,在巡航速度行驶时,只要轻微的收一脚油门在稳住油门,车辆的瞬时油耗就会明显的降低。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ECU能够智能判断驾驶员的意图,在驾驶员收油的时候,ECU会默认为驾驶员想要减速行驶,这是就会自动收缩喷油脉宽,实现节油的目的。


利用油门的控制实现节油,只适合车辆巡航速度,在车辆加速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造成动力中断,行车顿挫。在车辆减速时收油是肯定的,不存在加油的问题,所以也不存在一踩一松控制油门的问题。


其实利用收油达到节油目的只是其中一个点,汽车节油会有多种方式,例如减少车辆的负载,调整适当的胎压,避免急加速和急刹车,匀速行驶,高速行驶时关闭车窗等等。正是因为影响油耗的因素有很多,所以同样一辆车,不同的驾驶员使用会产生不同的油耗。


朱博士白话发动机


不知道你说的一踩一松是什么概念,如果是正常道路说明油门踩的很不均匀,基本老司机都能做到一脚定江山吧,开的跟定速一样。也有喜欢深踩然后速度又不敢开快或者也不开快的,这种绝对不是省油而且开车习惯不好,像我认识一朋友开车就是深踩后又慢慢开,我经常跟他说你没必要深踩,除非你想开快或者超车,不然深踩个3千转,然后又开个40-50完全没必要。正常国道开我也经常一踩一松,因为路口比较多,然后比较喜欢激烈驾驶,没办法,路况预判没有绝对把握,哪怕百分之99,过路口都得把脚切回刹车。毕竟就算万分之一也不能继续深踩油门吧,生命只有一次,不止因为自己只有一次,谨慎驾驶是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蜜拓蜜方大


我开车也习惯这么开,之前开手挡为了省油,后来换车双离合感觉一踩一松的方法对双离合的车来说有点儿给自己找罪受了,本来双离合低速时候就顿挫,刚拿车的时候自动挡什么时候换挡也不知道所以这么操作之后有可能刚换完挡我就收油了然后导致顿挫更严重,就类似于手挡脱档的感觉,之后那车开习惯了也就好了,基本我是看着瞬时油耗开车,逗油我感觉对节油还是有效果的。


A一个茄子


楼主说的一松一紧加油,和路面没关系,我同学开车就这样,哎,没法的,这个烂习惯养成了,在高速上开,路面不错,不管时速是多少,他都这个习惯,加一次油,几秒后再加油,一路都这样。坐车的人真不舒服,我严重怀疑他开车经常带异性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