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1957年,前蘇聯將人類歷史上的首顆人造衛星送上近地軌道,開啟了持續至今的太空軍備競賽。次年,美國人也立刻做出回應,將探險者1號衛星送上太空。兩大世界級強權的軍備競賽,也就從海平面下的深淵,被瞬間拉昇至大氣層外的蒼穹。

超乎大部分人的想象,前蘇聯軍方在發射衛星之前,就已經開始設想具體的反制措施。畢竟,透過美國方面的公開諮詢與KGB的情報來源,都表明美國海空軍都在同步跟進空間技術。因此,最初的反衛星武器藍圖,在1956年就被起草出來。等到兩大帝國的衛星開始頻繁升空,赫魯曉夫就在1960年正式批准發展專業的反衛星導彈。而在這個決策完成的前一年,壓力更大的美國也已開啟類似計劃。

神仙打架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美國發射的首顆人造衛星 探險者1

幾乎從也一開始起,美蘇兩國的反衛星導彈風格就有很大差異。這主要是因為雙方的科技水平和發展偏重都不相同。因此,美國反面的同級別武器,總是看上去比蘇聯競品要迷你不少。

1958年,美國空軍在自己的首顆衛星發時,已開始驗證第一代反衛星導彈--魯莽獵戶座。這種武器主要由戰略空軍司令部下轄的B47中型轟炸機掛載,是最初被作為空射戰術核武器而研發的彈道導彈。但基於當時的雷達技術、電子操控和射程問題,1年內的12次試射全都以失敗而告終。於是,退而求其次的美軍便將導彈射程增加到1770公里。為了迴避精度問題,而回歸了核子彈頭,以便在距離目標6.4公里的位置上摧毀人造衛星。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可使用B47轟炸機發射的 魯莽獵戶座導彈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可使用B58轟炸機發射的 仙女座座導彈



1959年,著名的洛克希德公司也開展了類似嘗試。他們將原本用於B58中型轟炸機的仙女座空射導彈作為基礎,改良出專門的反衛星版本。在正式的攔截試驗中,這種導彈以美國先前發射的探險者5號衛星作為目標。當導彈脫離轟炸機後,便由地面雷達站提供的信號進行校準。結果,由於信號傳輸出現問題而在中途便宣告失敗。可見以當時的技術條件,沒有核彈的反衛星武器都是不可能具有實戰價值。

當時的蘇聯,其實也一直面臨同樣問題。他們同樣設想將原本用於核攻擊的彈道導彈作為基礎,發展出足夠射程與威力的反衛星武器。1963年開始試射的UR200導彈導彈,就是此種思維在蘇軍武庫中的首次嘗試。相比美國的空射武器,蝸居發射井的UR200無疑體積龐大不少,還具有12000千米的理想化射程。缺陷則是發射準備週期更長,造價也無疑高於空射戰術導彈。加上射擊精度的巨大偏差,也不得不繼續保留核子彈頭。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用陸基戰略核導彈改造的 UR200



也就是說,至少在50-60年代之間,美蘇之間的太空戰就等同於核子災難。一旦常規摩擦升級為停不下來的對攻,將會有大量核彈在近地軌道上被引爆。隨之而來的核輻射與劇毒殘骸,也將在突破大氣層後掉至地面。覆蓋範圍不僅僅是建有海外基地的盟國,也完全可能波及雙方的本土。這種神仙打架式的互毀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讓兩國決策層都保持克制。以免人類文明在20世紀中期就進入諸神的黃昏。

此外,美蘇兩國的軍方也在60年代開始其他嘗試。但從最新的激光技術,到其他能量武器,都無法突破時代的桎梏,成為讓人滿意的實戰武器。因此,人類直到今天都以導彈作為最重要的太空戰武器,只是在所屬類型方面有了很大擴展。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美蘇兩國的反衛星激光武器 始終沒有獲得成功



天女散花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美軍隨即將反衛星任務 轉到奈基防空導彈身上



既然彈道導彈的射擊精度和成本都存在問題,美國就將注意力又轉移到了陸基防空導彈身上。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也促成了太快戰武器的升級。空軍將戰術核彈頭安裝到奈基防空導彈身上,並首先部署到太平洋上的誇賈林環礁。

關於這種配置的效果究竟如何,我們已經很難找到答案。考慮到奈基曾被美軍大量用於本土防空和支援盟友,其有效性無疑高於早期的戰術核武器。只是由於沉迷能量武器與越南戰爭的費用牽制,讓美軍暫時在這個階段滿足於此。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吸引眼球,也讓太空戰熱度在輿論界受到冷落。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蘇聯的第二代反衛星導彈 依然是龐大的R36



與此同時,前蘇聯依然將反衛星的希望寄託於陸基戰略武器身上。在先前的UR200被證明極不可靠之後,戰略火箭軍司令部又將目光轉向更新的R36陸基彈道導彈。到1967年時,首次試射才得以進行。但蘇聯卻比美國更早放棄使用核彈頭攔截衛星,並終於在1970年用常規彈頭直接命中太空目標。到1973年為止,蘇軍已對內宣佈具備了比較靠譜的反衛星能力。然而,這樣的喜悅僅僅過了3年,就因KGB的最新情報而煙消雲散。

原來,波音公司在76年後已經大體完成了航天飛機的研發工作。隨著數次載人試驗飛行的成功,美國空間技術的最新成果也勢必在80年代初公開亮相。根據蘇軍情報部門的分析,航天飛機可以在不同高度的軌道上進行機動,並具有遠勝過往飛船的滯空時間。一旦美軍利用其進行反衛星攻擊或更為可怕的軌道轟炸,蘇聯的太空防禦系統將處於防不勝防的完全被動。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正在進行飛行測試的 企業號航天飛機



於是,蘇聯不僅開始追隨美國嘗試發展大型激光武器,還嘗試對舊有的R36彈道導彈進行升級。

最要緊的部分,就是如何讓彈頭在外層空間進行至少2次的連續變軌。不用說,以當時的技術背景和蘇聯自身的電子科技基礎,所有相關試驗的結果都是慘不忍睹。這就讓蘇軍被迫將反衛星重任從彈道導彈身上挪開,轉而嘗試以最新技術發展輕便的空射版本。

1981年,隨著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的首秀完成,蘇聯也開始在國土防空軍的米格31截擊機上做文章。只是他們期望研發的79M6反衛星導彈,一直沒有能夠獲得成功。但相關情報還是被CIA傳回美國,並促成軍方同類產品的加速研製。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用於米格31截擊機的79M6 始終沒有研發成功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配給F15戰鬥機的 ASM-135反衛星導彈



1982年時,可具有實戰部署能力的ASM-135基本完成研製工作。這是美軍根據AGM69戰術核彈所改進的反衛星武器,並擁有563公里的極限航程。更重要的是,這種導彈可以由擔任空軍主力的F15戰機掛載,適用性強於只能用於截擊任務的米格31。正式的攔截試驗,也從1984年正式展開。次年,人類歷史上的首個戰機打落衛星記錄誕生。美軍更是在此後改裝了2個F15中隊,使其擁有反衛星值班能力。

但1980年的輿論焦點,根本輪不到這些“小打小鬧”去搶佔媒體頭條。里根總統已經在1983年宣佈開啟星球大戰計劃,準備用至少1500個攔截衛星將蘇聯的影響力從近地軌道上抹除。為此,諸如ASM-135這類可靠性堪憂項目,便以價格過高的名義在1988年下馬。以便將更多裝有離子束髮射器的平臺儘早送上太空。同時,還有更多具備反衛星能力的陸基防空系統被進行研發,並完全可以在海軍的巡洋艦上進行部署。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 又讓蘇聯大為吃驚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星球大戰計劃中的陸基攔截導彈



面對里根政府的進攻性策略,克林姆林宮裡的蘇聯高層自然是如坐針氈。儘管本國已經因為現代化擴軍項目和阿富汗鏖戰而破費不少,依然要在太空戰領域做到迎頭趕上。例如開始研製裝有R-23加農炮的空間站,專門在軌道上進行戰略值班,並摧毀任何可以觸及的美國衛星。同時,也準備了裝備激光發射器的宇宙飛船,卻因為技術問題而只能不了了之。最後,戈爾巴喬夫還趕往哈薩克的拜科努爾發射場,視察名為“哨兵”的戰鬥衛星。但直到蘇聯解體為止,這種武器也沒有研發成功。

1989年時,美蘇雙方其實都已經對這樣急速猛進的太空競賽感到疲倦,並紛紛在協商之後減少了有關項目的開支。最終,蘇聯首先在第一顆衛星發射成功後的34年轟然倒下。以反衛星為核心的太空戰能力競爭,也就一度從人們的視野中消退。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前蘇聯計劃中的戰鬥空間站模型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準備用於戰鬥空間站的 R-23加農炮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在拜科努爾發射場準備測試 哨兵系統



諸神之戰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冷戰結束 並不意味著太空競爭的停滯



冷戰結束後,反衛星能力的發展被諸如反導系統一類的新話題所掩蓋。畢竟,兩種能力本來就有相同起源,並在技術上具有長期的共通性。在星球大戰計劃在1993年被取消後,立刻被新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所替換。最終,兩者又在2000年被合併為導彈防禦系統計劃。

2006年,美國海軍用宙斯盾巡洋艦上發射的標準3防空導彈,擊落了失去控制的USA193偵查衛星。彼時,大量具備反導和反衛星能力的愛國者3防空導彈開始在美軍和眾多盟國部隊中服役。針對更大型目標的陸基攔截導彈,也已經在阿拉斯加和西海岸等地進行部署。這些基於當年奈基導彈理念的太空防禦武器,早已不再需要使用核彈頭來確保命中率。人造衛星也成為相對容易攻取的“簡單目標”。川普總統的太空軍構建,不過是大趨勢下的順水推舟。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主要部署在本國境內的 陸基攔截導彈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有過擊落衛星記錄的 標準3導彈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用於戰區導彈防禦網絡的 愛國者3



哪怕是看上去自廢武功的歐洲,也有可以不斷延伸的紫苑系列防空導彈。由於具備攔截彈道導彈能力,也就可以在更新版本中添加完整的反衛星能力。因此,英國、法國和意大利三國,在這個領域就不是很多讀者所幻想的那樣人畜無害。

同時,始終面臨伊朗導彈威脅的以色列也一直在完善自己的導彈防禦系統。除了用於海軍的巴卡拉系列,還有構建國家級空間防禦能力的箭式家族。由於自身地域狹小,以色列人便找到了更有急迫感的印度,為其輸入部分相關技術。2019年3月,印度就通過發射PVD2型防空導彈,成功攔截了目標衛星,從而宣告自己正式跨入了太空戰行列。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升級的紫苑導彈 就能進行反衛星作戰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體積不大的箭3防空系統 即將進行反衛星測試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印度的反衛星導彈 明顯體積更大



以色列人自己也即將用本國的箭3導彈進行類似試驗。他們和歐洲的同類武器一樣保持“較為苗條的身材”。非常利於迅速部署和及時發射,這同樣也是美軍的愛國者3和標準3所具有的特製。其理念源頭在1962年的奈基導彈身上就以獲得認可。

至於沉寂許久的俄羅斯,也在2015年開始大力恢復自己的反衛星作戰能力。但基於前蘇聯時代遺留的技術基底和習慣路徑,他們依然選擇以射程很遠的陸基戰略武器為樣板。在換掉核彈頭並改良導引系統後,全新的PL19反衛星導彈也在2016-18年間完成了3次試射。同時,為米格31截擊機準備的反衛星導彈也在2018年進入測試階段。我們可以想見,俄羅斯人正在努力恢復前蘇聯時代的太空戰水平,並可能依靠30年來的技術發展而更為精進。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俄羅斯正為米格31發展新的反衛星導彈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依然體積巨大的PL19反衛星導彈



當然,中國戰略火箭軍也是俄系技術的忠實粉絲。

2007年時,採用到陸基彈道導彈改進的SC-19反衛星導彈,成功命中了位於865公里高度的預設目標。此後,該系統的完善工作也一直沒有停止。到2018年2月,具備變軌能力的動能-3反衛星導彈也測試成功。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SC-19反衛星導彈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動能-3反衛星導彈的攔截效果圖



反衛星導彈:洲際強國的太空軍利器 新時代空間衝突的必備能力

反衛星導彈變軌所留下的痕跡



所以,基於反衛星能力的新太空戰競賽,其實已經在多個國家之間共同展開。在具備初步的攻擊能力後,如何確保本國衛星群的快速可持續更替,就會成為列國爭相追趕的新境界。

埃隆-馬斯克的Space X公司,在這方面為所有人都提供了最佳模板。已經完成同時發射60枚衛星的獵鷹9可回收火箭和諸如龍式飛船這樣的更廉價太空梭,也是各國努力前行的正確方向。否則,當年克林姆林宮內的航天飛機恐懼感,將伴隨來無影去無蹤的X37空天飛機一起,始終籠罩在近地軌道的某個角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