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愛衛:緊扣“寫清楚”邁好習作第一步

三年級是習作教學的起步年級。在習作目標與內容上,與低年級寫話有本質的不同,和高年級習作亦有很大的差異。三年級習作重點該如何定位?課堂教學又該如何開展?現以統編版三年級教科書為例,試談我們的思考和實踐。

一、三年級習作重在“寫清楚”

(一)從《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看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關於第二學段(3~4 年級)習作的教學目標與內容有如下 6 條:

1. 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 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 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 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 課內習作每學年 16 次左右。這 6 條目標中,第 1 條目標,指向習作的情感和態度;第 6 條目標,指向習作的數量;中間 4 條目標,指向習作的內容、形式和方法等。

再細讀中間4條目標,就能發現:第 2 條目標是在觀察的基礎上,能“不拘形式”地寫,且在寫的過程中,強調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

感動的內容寫清楚”,如用提取關鍵詞的方式來呈現,就是“不拘形式”“寫清楚”;第 3 條目標,指向實用類文體的習作,實用類文體的重點是“格式正確,寫清楚關鍵信息”,如用提取關鍵詞的方式來呈現,也是“寫清楚”;第 4 條目標,嘗試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目的是為了“寫清楚”,嘗試運用“有新鮮感的詞句”是對語言品質的要求,如用提取關鍵詞的方式來呈現,則是“寫清楚”“有品質”;第 5 條目標,非常明確,修改最終指向的是準確清楚的表達,所以,如用提取關鍵詞的方式來呈現,還是“寫清楚”。中間的 4 條目標,都在用各種形式提醒老師中年級習作的核心目標是“寫清楚”。

(二)從教科書習作內容和單元要素看

統編版三年級教科書,每個單元安排了一次習作,共 16 次。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閱讀策略(預測)主題單元,第五單元是習作主題單元。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是綜合性學習單元,第五單元是習作主題單元。其他單元皆是常規單元。16 個單元的習作內容及單元要素見下文表。

細讀 16 個單元的習作要素,我們發現,三年級上冊,頻繁用到的詞彙是:“學習寫”“試著寫”“嘗試寫”“學著寫”,編者用這些高頻詞提示教師,三年級上冊,要注重和第一學段寫話教學的銜接,要重視對學生習作的興趣和熱情的激發,不要提高要求,使學生對習作產生畏難情緒。到了三年級下冊,明確提出“寫清楚”要求的就出現了 3 次,要求“寫出特點”等。顯然,到了三年級下冊,在敢寫、願寫的基礎上,要強調“寫清楚”“寫出特點”,也就是說,對學生書面語言表達的要求更高了。


曹愛衛:緊扣“寫清楚”邁好習作第一步


(三)從學生實際習作能力看

三年級的學生,習作能力到底在哪個方面亟待提升呢?我們先來看一位三年級學生第一次習作“初試身手”時寫的前兩段。

美麗的迎春花

迎春花,是黃色的,還有著淡淡的清香。它是春天最早開放、最勤快的花。它也叫“初春使者”。它是一種觀賞性植物,春天開放,代表春天來了,不會結

果。

它有 6 片花瓣,花蕊是淡綠色的,它的花瓣很像黃色的裙襬,把花瓣旋轉一下,它就像芭蕾舞演員,優雅地跳著芭蕾舞,旋轉著整個身體。它的花盛開之後,就會迎來百花齊放的春天。美麗極了!

在沒有任何指導,完全自主習作的情況下,能寫到這個程度,這位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同齡兒童相比是屬於優秀的。但即便是優秀學生的習作,我們也不難發現,最大的問題仍然是寫得不夠清楚!主要表現在:

1.一段話沒有圍繞一個意思寫。如第一段第一句完全可以刪除,後面的觀察裡會寫到顏色、味道等。

2.語言雜糅,機械疊加。如第一段第二句是文學描寫,後一句突然來科學介紹,很突兀。

3.語意重複,語言不夠清晰。如第二段首句“它有6片花瓣”,前面沒有任何交代,突然出現的這個“它”指的是誰,不明確。後面多處重複出現“它”,

沒必要。還有後面的“跳著芭蕾舞”“旋轉著整個身體”也和前面的語意重複了。

可見,即便是表達能力比較強的三年級學生,在獨立練習寫作的時候,也只是把自己想到的寫出來,語言不夠清晰,不夠簡潔,經常會出現一些交叉現象,

會反反覆覆說同一個意思。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寫清楚”的確是一個難點。

二、“寫清楚”的教學建議

建議一:根據類別,明確“寫清楚”的內容

統編版三年級教科書裡的 16 次習作,按類別大致可分為紀實類、想象類、實用類三大類。這三大類習作對“寫清楚”的內容指向是不一樣的。

紀實類是寫實的,“寫清楚”的重點是抓住特點,把人、事、物寫清楚,或者是分幾個步驟把事情的經過,實驗的過程寫清楚。比如三年級上冊第一次習作《猜猜他是誰》,教科書裡給出的習作示意圖裡,有 4條文字提示,有的指向外貌特點,有的指向性格特點,有的指向興趣愛好,提示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清楚”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再如三年級下冊《我做了一項小實驗》,要求根據表格提示按實驗步驟把實驗過程以及實驗過程中事物的變化寫清楚。

想象類習作,自然也需寫清楚事情的過程,但更要關注如何把大膽、奇特、有趣的想象“寫清楚”。普通心理學中這樣解釋:“想象是人在頭腦裡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是以知覺材料為基礎,經過新的配合創造出新的形象。”可見,想象不是胡思亂想,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教學時,需要幫助學生探尋想象的路徑。如三年級下冊《這樣想象真有趣》,“這樣想象”是指怎樣想象?學生要先明瞭想象的路徑,方能展開想象。

實用類文體的內容是寫作者依據已有知識對客觀事實的一種確認,其寫作目的在於用告知的方式交流信息。因而,實用類習作,“寫清楚”的重點是把信息儘可能完整、全面地介紹清楚。如三年級下冊的《國寶大熊貓》,就要求學生根據問題整理信息,再查找資料補充內容,把大熊貓儘可能準確、清楚地介紹給別人。

建議二:立足內容,明晰“寫清楚”的要點

明確了各類習作需“寫清楚”的主要內容後,需進一步思考:三類習作,“寫清楚”的內容指向不同,“寫清楚”的要點自然也各不相同。即便是同一類習作,因側重點不同,習作要點也會有所差異。

下面以“紀實類”習作為例。

三年級下冊《我的植物朋友》是要求寫清楚一種植物。習作的要點,教科書裡是這樣要求的:寫之前再去觀察一下,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很顯然,為了讓學生“寫清楚”,教科書編者提出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去觀察,再把自己獨特的發現和感受記錄下來。其要點指向“開啟全覺觀察,感受清楚獨特”。

而同一冊中的《看圖畫,寫一寫》,是要求寫清楚圖畫描繪了什麼,把圖畫裡的內容介紹給大家。教材裡有四個問題作引導:圖畫上有哪些人?他們在幹什麼?他們的動作分別是怎樣的?可能說了哪些話?前三個問題,是需“看見的”,最後一個問題,是需聯想的。學生在仔細觀察圖片的基礎上,要把看到靜止的東西在腦海裡動起來,而這個動起來的過程,要藉助生活經驗和生活感受。既不能脫離圖畫內容亂想,又不能只寫圖畫內容沒有聯想。所以,這次習作的要點就是“抓住圖片的核心要素,把圖片的內容寫活”。

同樣是紀實類,三年級下冊《我做了一次小實驗》的習作要點又不一樣。實驗是講究科學的,實驗的過程絕對不能顛倒順序,否則實驗不能成功,甚至會帶來危險。所以,實驗過程正確,步驟記錄清楚,就顯得尤為重要。科學實驗的語言描述,準確是第一要義。因而,習作要點指向“過程要介紹清楚,語言注重科學理性”。

明確每一類習作每一課的教學要點,對課堂實施大有裨益。

建議三:展開過程,搭建“寫清楚”的支架

學生知道了寫什麼,寫的要點是什麼,是不是意味著會寫了呢?顯然不是的。習作是“學習寫作”。教學時,要聚焦學習元素,藉助學習支架開展習作教學活動,關注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表現,再進行針對性指導。樣例、提示、建議、嚮導、圖表等,都是很好的寫作學習支架。

三年級上冊《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是紀實類的觀察習作。我們就搭建了以下學習支架,把“學習寫作”的過程充分展開。

支架一:聯繫課文,藉助表格探索觀察方法。


曹愛衛:緊扣“寫清楚”邁好習作第一步


學生填寫表格第二列,會發現“留心觀察”的好處:日常的生活,平常的事物,只要我們留心觀察,稍加留意,就會有新的發現。填寫第三列,會發現“細緻觀察”的好處:可以讓我們對事物有更多、更深的瞭解。

支架二:藉助例文,歸納細緻觀察的方法。

藉助“初試身手”中的範例二,即觀察芒果的片段,學生可自主歸納出“用眼看、用手摸、用鼻聞、用嘴嘗”等細緻觀察的方法。再結合學生課前的觀察記錄單,小結歸納其他的觀察方法,如“用耳聽”“藉助工具觀察”等觀察方法。

支架三:現場觀察,嘗試運用更多的觀察方法較為全面地觀察。

聯繫“初試身手”中範例一,即觀察蝸牛的片段,選用所學的觀察方法,小組合作,現場觀察蝸牛。請學生小組合作,每觀察到一點,就用一個關鍵詞記在 卡片上,看哪一個小組運用的觀察方法多,觀察到的細節多。感受不同觀察方法帶來的新體驗。

最後再鼓勵學生選用新的觀察方法,再次觀察自己記錄單中早先觀察過的事物。增補新的觀察到的內容,並連起來寫成一段話。

這樣的寫作學習支架搭建,就使得寫作學習情境能夠以保留了複雜性和真實性的形態被展示、被體驗。學生通過學習支架,體悟其所蘊含的寫作思維策略與問題解決方法,獲得寫作能力的提升。離開學習支架,一味強調真實情境的寫作學習是不現實的,是低效的。

建議四:交流評改,打磨“寫清楚”的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第二學段習作要求第五點明確提出: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縱觀三年級16次習作,都非常強調同學之間、夥伴之間的朗讀和分享,在“讀”和“聽”的過程中,發現語義不夠清晰,詞句不夠準確的地方,再通過自己改、夥伴互相改等方式,打磨能“寫清楚”的語言。以三年級下冊 8 次習作為例,教科書對習作語言修改的要求非常明確。(見下文表)


曹愛衛:緊扣“寫清楚”邁好習作第一步


八個單元,除了第三單元的綜合性學習單元修改要求比較綜合和籠統,其他七個單元,習作修改要求清晰明確:修改的方式,有自己通過朗讀修改和交換習作請同學幫助提出修改意見等;修改的規範性,強調用修改符號修改;修改的內容,重視是否有錯別字,詞語用得是否合適,內容是否準確,過程是否清楚等。比如三年級下冊《我的植物朋友》,一學生原先的習作是:

風信子裝在一個玻璃杯中,它的根像一個大洋蔥,根鬚長長的,白白的,像聖誕老公公的長鬍子一樣。它的葉又高又細。花苞像一粒粒一排排整齊的玉米一樣排列著。我每天都給它澆水,盼望著它能開出粉色的花來。

讀後,我們就會發現,第一句中就有多處用詞不合適、不準確:“裝”用得不合適,改成“養”就使風信子有了生命;風信子像大洋蔥的那部分是“莖”,不是“根”,不準確。還有不少用詞重複的地方需調整。後經修改,語句就準確、乾淨多了。

風信子養在玻璃杯中。它的莖像一個大洋蔥,根鬚長長的,白白的,像聖誕老公公的鬍子。葉子又高又細。花苞像一排排整齊的玉米粒。我每天給它澆水,盼望著它能開出粉色的花。

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只要能學著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就可以了,主要是修改別人看不明白的地方,包括一些錯字和明顯用詞不當的地方,或是與習作要求明顯不符的地方,不必從語法、篇章結構等角度嚴格要求。

建議五:用好課後小練筆,掌握“寫清楚”的方法

統編版三年級上、下兩冊教科書,共在閱讀課後安排了6次小練筆,每冊各3次。三年級上冊,分別安排在第5課《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18課《富饒的西沙群島》、第21課《大自然的聲音》的課後;三年級下冊,分別安排在第3課《荷花》、第13課《花鐘》、第 22 課《我們奇妙的世界》的課後。

這6次小練筆,重點都是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一段話,有總分結構的,有並列結構的,有連續結構的等,並對語言品質逐步提高要求。《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要求是“‘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發現啊!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吧!”,並鏈接閱讀汪曾祺先生的《自報家門》節選,這次小練筆,顯然重在寫清楚某個地方的事物,結構上可以是連續結構。《富饒的西沙群島》,要求是“從下面的圖中選擇一幅,寫幾句話。”

重在仿照課文“總分結構”寫清楚一個畫面的內容。《大自然的聲音》,要求是“你聽到過哪些‘美妙的聲音’?試著寫幾句話和同學交流。如,‘鳥兒是大自然的歌手……’‘廚房是一個音樂廳……’”鏈接閱讀葉聖陶先生的《瀑布》,重在仿照課文“總分結構”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荷花》,要求是“第 2 自然段寫出了荷花不同的樣子,仿照著寫一種你喜歡的植物。”本課的練習,指向新的構段方法,用並列段式寫清楚花朵的不同姿態。《花鐘》,要求是“仿照課文中表達鮮花開放的語句,寫一寫你喜歡的花。”仿照課文按不同的句式“寫清楚”花朵的開放時間及樣態,重在用不同的語言形式來表達。《我們奇妙的世界》,內容是“讀一讀下面的句子,感受這些普通而又美的事物。你也來寫一寫吧。” 學習用比喻的方式,把它寫得美,用語言的優雅,把普通事物的美“寫清楚”。

當然,課後小練筆,引導學生從模仿課文的連句成段的表達形式入手,符合三年級學生的習作心理。教科書裡的只是典型案例,三年級習作構段學習,還有遞進結構、因果結構、轉折結構、點面結構、主從結構、概括與具體結構等,教師可以依託這些段落結構關係,憑藉課文中的典型語例,引領學生感知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承接關係,體會寫作順序,練寫一個自然段,在讀寫融合中,提升寫作的能力。

總之,三年級習作教學,要立足“寫清楚”這一核心目標,明確“寫清楚”的內容和要點,需注意激發興趣,讓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注重搭建學習支架,在讀寫融合中習得經典的表達方法,在自主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升語言質量。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教師教育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