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教學總監親述:新東方是如何培養名師的

要麼混吃等死,要麼勇猛精進,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讓李牧人趨向做後一種人,她的成長軌跡也證明,她在工作上追求完美,是個努力起來有點瘋狂的人。

新東方教學總監親述:新東方是如何培養名師的


■人物介紹 李牧人,1987年生於湖南。2009年進入北京新東方;2010年7月開始任新東方中學部初中項目非應試英語項目主管;2013年3月起擔任初中項目高級項目主管;2014年6月起,任初中項目經理;2015年6月,開始擔任北京新東方中學部助理總監;2016年11月至今,擔任少兒部總監。

2019年教師節,新東方進行了“新東方 老師好”的品牌升級。這一天,新東方再度為好老師下定義:學識深厚,功底好;快樂勵志,學風好;用心負責,服務好。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稱,如今新東方已進入“後名師時代”,新東方希望每個老師都能成為好老師。在科技大爆發的時代,迴歸教育的原點,重師資,抓教學。

數年來,新東方這艘航空母艦,已經孕育出無數名師。他們有著共同的標籤:理想、實用主義、極富熱情、能力出眾……即便有些人離開,有些人升入高管,但新東方精神仍舊發揮著餘溫,影響和改變著一群人。

李牧人是新東方名師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之一。大學時代進入新東方,追隨新東方精神,並將此作為信仰傳承。從老師到培訓師到高管,她就像一艘小快艇,從北京新東方中學部(原為北京新東方優能中學)到新東方少兒部(原為北京新東方泡泡少兒部),帶領著團隊持續奔跑。

在李牧人身上,你很難看到困惑。學生形容她,邏輯性強、極其自律、永遠積極正能量,似乎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影響她、打敗她。“喪沒有任何的回報,也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這些年來,面對問題,李牧人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思維模式:找原因、想辦法、往前衝。

名師是被“訓練”出來的

“我是被俞老師吸引過來的。”

十年前,還是北京理工大學大二學生的李牧人沒有想到,如果沒有逃掉合唱比賽訓練去聽俞敏洪講座,人生座標或許與新東方失之交臂。

那一天,北京理工大學禮堂座無虛席。臺上,俞敏洪“開門受徒”,談創業經歷、談新東方精神、談教育理想。彼時,新東方已是無數大學生心中的烏托邦,在那裡充滿著理想與機會的交疊,只要付諸努力,便能得到應有的回報。

這些無一不擊中坐在臺下的李牧人。正值青春熱血,滿懷抱負,想要通過一己之力實現和改變什麼。

幾個月後,李牧人來到北京新東方中學部位於中關村的校區,人生以此為分水嶺,她開始踏上通往教育領域的快車道。因為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和值得稱道的教學成果,李牧人很快成長為新東方名師中的一員。並在短短四年內,從實習生成長為北京新東方中學部初中項目高級項目主管。

旁人看起來毫不費力的晉升路徑,對李牧人來說,是長久的外修內練而成。

教學是第一關。新東方的老師不僅要具備最基本的教學能力,還要善於把握課堂節奏,打點雞血、不時抖機靈講個段子,把跑神的學生拉回課堂。

“講臺上,我外向、熱情、有能量,但我內心是非常靦腆的。”李牧人自稱是天賦不足,是努力型選手。極具挑戰的轉變不僅需要外在強有力的教師培養體系做支撐,還需要內在堅定持久的動力。

為了實現自我突破,李牧人每天備課背到凌晨兩三點。拿著教案、對著鏡子練習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十遍、二十遍、三十遍……直到能夠完整地順下來。“不再去想如何銜接,而是做到自然而然的過渡,講出來的課是還能聽的課。”

新東方的老師有一個傳統——寫逐字稿。之所以這麼要求,是為了更精準地把控課堂節奏、提高教學效率。”所有說的話,以及在哪些地方要做停頓、甚至咽一口唾沫都要設計出來,並落實在筆頭。”李牧人回憶。

在一定時期內,段子是新東方老師的標配。害羞內向的李牧人哪比得了那些信手拈來的老教師。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她試著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插科打諢式地傳遞給學生。

在李牧人的課堂上,學渣變學神的故事層出不窮。在她眼裡,這樣的“傳說”代入感很強,可以定義為段子,也可以定義為激勵。“段子實際上是一種教學手段,本質是為了提高孩子的聽課質量。”

這段努力也讓李牧人有了不小的收穫。最直接反映在她課程的火爆程度上。據她的學生、牛津大學博士吳承寬回憶:牧人老師當時的課是新東方最搶手的熱門課之一,她的VIP課要提前1年才能報上。

同時,因為出色的績效表現,加上不凡的學習能力,李牧人開始參與中學英語教研,共享摸索出來教學經驗,帶著其他老師一起跑。這一次,也成為李牧人職業生涯的一大轉折點。

新東方教學總監親述:新東方是如何培養名師的


“新東方的老師都瘋了”

2011年前後,北京新東方中學部(原為北京新東方優能中學)開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時任中學部項目高級主管的朱宇提出的50元低價班入口班打法,幫助中學部進一步打開北京市場。生源“搶”了下來,如何將這些學生繼續留下來?續班率成為北京新東方中學部需要破解的下一個難題。

彼時,專注教研的李牧人也在思考,如何能夠讓自己班的學生家長願意續班。她的眼裡,續班率才是衡量課堂好壞的重要參考。“光是課堂的體驗還不夠,除了這些,還要讓家長、孩子看到實實在在的改變,包括分數的提高、學習行為的改變、學習興趣的提升等等。”

基於此,李牧人摸索並總結出了一套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成績為目標的教學方法論——教學七步法,即“進門測、授新課、課堂落實、查缺補漏、堵門考、課後落實、結果公示”。

“簡簡單單的21個字,對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甚至近乎’變態’。”李牧人舉例,如進門測,是一個槓桿,撬動學生對課程及考試的重視。

進門測考題的設計也十分講究,主要考查上節課學到的全部知識點。“如果上節課學了100個單詞,進門測只考查10個,會讓學生存在僥倖心理。只有考查全部的內容,學生回到家才會認認真真複習,才會有進步。”

至此,從李牧人的班級開始,進門測成為課堂“第一餐”。新課程開始前,學生需要在規定時間將上一節課的所學全部“默寫”出來,有時是幾百個單詞、有時是一篇作文。“時間的規定也是為了鍛鍊學生的熟練度,倒逼孩子充分理解,把知識牢牢記在心裡。”

“而這反映在課後,就是家長會看到孩子像變了一個人,每天都花時間埋頭背單詞、捋思路。給到家長的感受就是孩子願意學。而當學生看到自己的成績提升,就會更加主動投入。”

在李牧人看來,七步法是基於研究學生心理、學生認知、學習行為所得出來的一套教學閉環,老師從關注課程講授,完全轉變為關注孩子聽課、聽懂、理解、運用、掌握的一系列關鍵節點。在課上、課後有效管理孩子的時間,激發孩子的學習意識、構建學習方法,塑造學習習慣。孩子學習的狀態讓家長感受到他們的變化,不吝嗇於對孩子行為的認可與鼓勵,進而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來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取得好效果。

“孩子也都有惰性。”李牧人回憶,當時她團隊每一位老師的手機裡,都設置有幾十個鬧鈴,對應班級裡相應的目標學生。鬧鈴一響,學生就收到老師的電話提醒——該學習了啊!”

“外人眼裡,新東方的老師瘋了,魔怔了!”這種最初由老師驅動學生的形式,逐漸轉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狀態。“最終反映在數字上,就是學生成績提高了。家長依託於我們,信賴於我們。績效也變得更好看。”李牧人說。

隨著教學七步法在北京新東方中學部逐步推廣,這為新東方的續班率改革又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數據顯示,2014年開始,續班率以每年10%的速率增長。2016年, 由於“七步法”使得北京新東方中學部整體教學效果上了一個臺階,中學團隊憑此獲得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業務創新獎”。

2015年底,北京新東方中學部開始進行門店經驗策略改革。“教學七步法”的精髓,最終也被運用進來。“作為招生的最前端,顧問老師不僅僅要把學生吸引過來,還要在前期把學業規劃做好。從顧問到助教、老師、班主任,所有的行為都指向學生能力提升。”這樣一種前端到後端的行為驅動,在當年k12教育行業屬創新之舉。

因為出色的業績表現,幫助新東方進一步打開了在北京的K12市場。同時,李牧人的“教學七步法”,也為其他k12機構的改革提供思路,不少機構“五步法”“九步法”,也是受李牧人“教學七步法”的啟發。“我還記得當時去開行業峰會,一些同行紛紛感嘆‘太變態了’。”李牧人說。

新東方教學總監親述:新東方是如何培養名師的


“做一個勇猛精進的人”

要麼混吃等死,要麼勇猛精進,小時候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讓李牧人趨向做後一種人,她的成長軌跡也證明,她在工作上追求完美,是個努力起來有點瘋狂的人。

“少兒部有幾千個教師群,對應各個班級,每個群牧人老師都在。”新東方少兒部總監助理韓宬認為,李牧人是個關注細節、凡事盡善盡美的領導。“她常常一個群一個群地看老師反饋,找問題找改進辦法,以便更好規範教學行為、推進教研。”

李牧人常常跟同事分享四個字——“勇猛精進”。在一次新東方內部分享中,她坦言,勇猛是一種生活的狀態,但凡有了問題我要去勇猛的解決這個問題; 精進是一個動作,每當我被吐槽被指責的時候一定是有提升空間的,我一定要把被吐槽的這件事情做到最好。“在新東方最大的收穫就是我終於明白了這四個字,也做好了這四個字。”

韓宬眼裡,李牧人是個接地氣的領導。“她的任何決策都最先關注可行性。即便在具體執行時出現問題,她也會幫你理清方向,一點點克服,讓你有方向感。”

去年少兒部的增速放緩,遠遠未達李牧人的預期。作為少兒部總監,李牧人便帶著團隊覆盤找原因。“過去一年,我感覺自己完全陷在業務裡,導致自我進步很小,團隊進步也小。”

提起這段經歷,李牧人覺得遺憾。2016年11月,李牧人擔任新東方少兒部總監,負責新東方少兒部業務。當時她認為,團隊女性居多,與北京新東方中學部完全不同,因此不能那麼猛,要有柔和的一面。這導致在一些事情上更多的是過於同理心的容忍,以至於在“人”這件事上失去了最好的改革時期。

李牧人開始反思自己是否矯枉過正。“我告訴團隊,這一年我會非常變態,變態是讓新東方少兒部在行業更有價值,你們在市場上更有價值。對他們而言,是我管理方式的轉變;對我而言,是重新做回了自己。”話音未落,這位85後管理者爽朗地笑了。

她認為工作團隊最佳的狀態就是,彼此默契、又不失標準地提出要求,一起往前衝。這樣一種思維模式被不少人直呼“十分男性化”。李牧人卻認為,工作上的思維方式是以結果導向。出現問題就要拆分路徑,通過結果來反推設計的路徑,通過這個路徑適配現有的資源,最後根據這個資源和路徑來查漏補缺。“結果導向,路徑拆分,查漏補缺都是我在新東方總結學習到的方法。別矯情,別抱怨,只要你想解決,就一定能解決。”

李牧人在新東方的成長史,就像是《The Devil Wears Prada》中的Andy蛻變史。只不過,李牧人沒有如Andy一樣,最終放棄所從事的時尚行業,而是活成了另一個Miranda——充滿活力、工作能力出眾,敏銳又完美,熱愛所從事的行業。

電影裡面的女主編Miranda是職業女性的標杆。“別人都既害怕她又敬重她,是她自己具備了’超能力‘。”李牧人希望在擁有專業度的基礎上,領導團隊時有著審慎、包容的能力。“我羨慕這種狀態,也是自己想要努力成為的樣子。”

■同題問答

新京報:過去一段時間,有沒有讓你感到艱難的時刻?

李牧人:2017年,在線教育機構野蠻生長。當時有幾位店長被挖走,那段時期確實有點難。當時我在辦公室裡養了金魚,魚每一天死一條。我就想完了,又有人要離開。

這段經歷也讓我反思,培養儲備速度不夠快,局布的不夠好。所以現在會花很多時間和經歷放在培養人身上。

新京報:未來,你對自己所處的行業有什麼期待?

李牧人: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好老師。好的老師從孩子的格局、習慣、思維方式上有巨大的影響。在一些教育資源不那麼充分的地區,能夠通過網絡平臺,把好的老師資源投射到更需要的地方。

也希望,教育機構的老師,能夠與公立校的老師互為補充,同頻共振。在各自的職能範圍內,幫助孩子提高認知、拓寬邊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