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演員都不去演戲,都要出來拍綜藝?

曉麗說影視


我是得著,有話直說。

明星們無論咖位高低、能力幾何,為了維持熱度、保持流量、製造話題、炒作人設,上綜藝門檻不高、一本萬利。

大凡對娛樂圈有所瞭解的,都知道現在的演員都忙著“多棲發展”,唱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不過,無論是影視圈還是音樂圈的大咖,都不約而同的把綜藝節目,當成是自己的第二舞臺,甚至,有的演員因為長期上綜藝,影視劇作品都變少了。

以前,大家看到明星跟看熊貓似的,除了現場和電視機播放的的文藝演出,像《正大綜藝》、《綜藝大觀》、《快樂大本營》這類綜藝節目,成了很多年輕人追星最直接的途徑,畢竟,當時的“表演藝術家”、“音樂家”、“歌唱家”都是貨真價實的,才藝展示、小品表演都是真功夫。

“韓流”來襲,不僅帶來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音樂組合、狗血卻過癮的韓劇,也將生趣盎然的各類綜藝娛樂節目帶到了國內,《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一系列從韓國引進的綜藝節目,以新穎直接、真實有趣的明星真人秀為賣點,很快成為國內觀眾不容錯過的一道視覺盛宴。

在韓國綜藝節目的邏輯中,無論歌壇大佬還是影視演員,上綜藝都是維持熱度、保持人設,這是整個韓國娛樂圈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環。上綜藝節目,當然不能為明星們產生直接收益,只要能達到路人圈粉、擴大影響、製造甚至炒作話題的目的,就已經穩賺不賠了。

綜藝節目不像是真正的行業賽事,不需要表現得那麼專業、精益求精,“門檻”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高。在綜藝節目中,大家都是在玩遊戲、秀人設中取悅受眾,能夠不時地表露真性情、秀一段小才藝,就是很好的圈粉橋段了,哪怕在鏡頭中“露怯”,也是可愛、耿直的表現。

無論是觀眾最喜歡的真人秀 (如《極限挑戰》、《中餐廳》),還是各種選秀競技類欄目(《演員請就位》、《創造101》),看起來是影視新人、明星大腕們赤膊上陣、真刀真槍,實際上都是有“套路”的。

所謂“真打”都是建立在提前策劃、精密準備、事前溝通的基礎之上,鮮有像《我是歌手》“孫楠退賽”這樣的事情出現。

在國內,“流量效應”模式經過幾代流量明星的實踐,已經變得尤為成熟,維持熱度的方式也變得更多樣化,相對寬鬆的綜藝節目,成為流量明星刷存在感的“不二法寶”。像“流量催起來”的小鮮肉、小仙女們,從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的時間太短了,影視作品卻沒什麼拿得出手的,就得用綜藝這種形式“補足短板”。

為啥大家都熱衷綜藝,因為它不需要付出太多,帶來的“收益”卻比演戲、開演唱會高得多。當娛樂綜藝節目成為明星們保持出鏡率、維持熱度的重要手段時,連吃瓜群眾都看得出來,葫蘆裡到底賣得是什麼藥了。


得著說


什麼是演員?

真正從事表演類型工作的人員,才能被稱之為演員,而並不是出演過一些作品的藝人,就都能被稱之為演員的。對於那些已經依靠著演藝事業,塑造出屬於演員品格的藝人來說,他們是很少出現在綜藝節目中,比如:胡歌、靳東、張譯、袁泉等人。



縱觀當下那些經常出現在各大綜藝節目中的身影,一般可以把他們分為三種類型的演員。

第一種,年青一代的演員。



這種類型的藝人,大多數都是剛出道沒多久,雖然是一些科班出身的“演員”,但由於是行業新人,能得到演戲的機會並不是很多,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在一些綜藝節目中露露臉,提升一下自己的知名度,如果運氣好,說不定就碰到了讓自己一夜爆紅的際遇,然後再去闖蕩演藝圈,對自己的發展也會有所幫助,畢竟現在是一個流量時代,話題度和熱度就是收視率的一種保證。

第二種,上綜藝撈金的演員。



只要是稍微瞭解一點行情的人都知道,上綜藝絕對要比拍戲的撈金速度快,幾期節目下來,可能就要比出演一整部電視劇的收入還要高,一年下來只要多錄製幾個綜藝節目,可要比進劇組拍戲輕鬆多了。於是乎,有很多有點知名度的演員,趁著自己的身子骨還算硬朗,也就投入到了上綜藝的撈金熱潮中去了。而當限薪令一出,這群人就立馬抽身出來,該幹嘛就幹嘛去了。

第三種,綜藝節目需要的演員。



綜藝節目絕對是當下熒幕上競爭最大的一個版塊,要不然市場中每年也不會出現那麼多的各種各樣的綜藝節目。而市場有需求,那麼就一定會有競爭,一個節目想要擁有足夠強大的競爭力,就必須要一些正當紅或者是人氣底蘊很十足的明星來支持。而這對於那些需要保持自己熱度的演員來說,出演綜藝節目不僅可以得到相當可觀的報酬,還能讓自己繼續保持相當多的露臉機會,他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綜藝節目對於藝人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有的人憑藉某個節目的火爆,讓自己的事業之路變得更加寬廣,本來某些不是演員的藝人,可是依託自己的高人氣,接演到的影視作品要比一般演員多得多,雖然他們在作品中的表現一塌糊塗,但也擋不住他們自身人氣所帶來的收視率啊,這對於作品以及某些人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而有的人也因為綜藝節目讓自己“翻了車”,本來是一個好好的演員,卻因為綜藝節目的火爆,被觀眾給貼上了某些標籤,讓他再次回到影視領域的時候,大家只要一看到他的臉,就會忍不住調戲,甚至連他自己都在不自覺中,像是在出演綜藝節目一樣,對作品的傷害程度不可謂之大。



娛樂圈本身就是一個很混亂的地方,而當下綜藝節目的畸形生長,更是給這個圈子帶去了一股不好的風氣,也幸好是出了個“限薪令”,要不然在利益的驅動下,還不知道會發展成什麼樣呢。


娛影閒探


自從2014年《跑男》第一季大火之後,國內各個地方衛視的相似綜藝才如雨後春筍一樣起來。綜藝節目有了就需要演員來參加,所以演員參加綜藝也是一種市場行為。

錄綜藝節目更輕鬆,錄綜藝節目不比拍影視劇辛苦。拍影視劇一拍就幾個月,在劇組裡一待就待幾個月,並且又苦又累。而拍綜藝不一樣,國內綜藝基本就是周更,一週拍一次,時間靈活,更自由。並且錄綜藝節目還可以混個臉熟,讓觀眾更能記住你。

當然還有一個最真實的原因就是掙錢又多又快。像鄧超這類咖位的明星錄一季節目就要3000萬,並不比拍影視劇少,並且還快,不用研究角色。所以拍綜藝節目這麼多優點,不管是剛出道的年輕演員還是有一定知名度和地位的中年演員都來拍綜藝,而且有的明星還不止一部,掀起了一波演員參加綜藝的風潮。

這個現象也被很多業內人士和網友關注到,紛紛譴責這種行為,演員不演戲而去參加這種毫無藝術感的節目,被一些蠅頭小利所誘惑,到最後受傷害的只有演員自己。就像馮小剛點評孫紅雷一樣,“孫紅雷是一個很有個性的演員,只是參加綜藝之後就變了”。馮小剛所說的這種變化,網友也感受到了,調侃孫紅雷自從參加了《極限挑戰》,就喪失了“這瓜保熟嗎”的狠勁!確實孫紅雷在參加完綜藝之後拍的電視劇質量是直線下降,好感度大減。所以綜藝是把雙刃劍,讓你在大眾面前混的眼熟的時候也讓你的表演喪失了質感。



不過也有些演員依然堅持著自己的底線。有地方衛視曾經想花2個億來請梁朝偉參加節目,到最後也沒有請動。還有葛優就算自己貶低自己也不會參加綜藝,在葛優的眼中參加這種綜藝節目就跟動物園裡看猴子一樣!


其實參不參演綜藝節目,跟一個演員自己的定位很有關係,你是拿明星當做你的全部生活還是做一個對錶演藝術有追求的人,把演員當做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如果你拿明星的生活就當做自己的生活,那你參加綜藝無可厚非,畢竟還是掙錢要緊,也沒有什麼隱瞞的。而你只是拿它當做一份工作,就必須對它保持敬畏感,對觀眾保持神秘感,就像葛優一樣,那還是不參加綜藝的好。

總而言之,參加綜藝有好處也有弊端,還得看你自身的定位和對藝術的追求!


狗娛樂


其實綜藝更能貼近明星本人性格

這是很多粉絲喜歡,希望看到的

演戲雖好,但是總都是在演這個角色,塑造這個人物

看不到明星本身什麼樣子的人

各種角色體驗的各種人生,但那都不是自己

可能就是這樣,粉絲因為喜歡,才更希望看到明星本我是個什麼樣子的人吧

雖然形象還是要顧及,畢竟明星嘛,怎麼可能展現全部的自己呢

但至少不是跟著劇本走的


FIXMAN菲克斯曼工具


近幾年,綜藝節目繁花似錦,不少明星在節目中頻繁出現, 觀眾難免疑竇叢生,他們為什麼不去演戲?就我國內地演藝市場而言,這種現象很正常。

原因之一:僧多粥少

現實狀況:不含港臺,僅內地演員陣容之龐大(大略人數百度都無法提供),新劇本出臺,演員一抓一大把,僧多粥少,有的演員長期閒置,為打破“被遺忘”的危機,讓導演和觀眾記住還有“我這個人”,上綜藝節目露臉是途經之一;

另一個原因:“寧缺無濫”

有一部分創作態度嚴謹的演員,堅持“寧缺勿濫”的原則,在等待好本子好劇組的閒時,受邀去上綜藝,增加與觀眾的互動,有利無害,何樂而不為;

原因之三:借綜藝作提升平臺

有的綜藝節目是中青年演員的優質評臺,如前期“演員的誕生”,近期的“演員請就位”,演員們將其作為“練兵場”,觀眾反映良好,新人在這裡得名師指點、接受觀眾評議,增加了舞臺實踐的機會,老演員在這裡充電,同時也拉近了演員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感。不是他們不去演戲,也不是無戲可演,而是他們需要多種形式的鍛鍊。

人各有志,不排除有奔著名利而上綜藝的演員。凡是有利有弊,有得必有失,演員的主要精力應投入到演戲中去,蹭臉熟圈粉、走網紅路線、投機取巧,只能得意一時。頻繁地穿梭於觀眾視線,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一旦讓人膩煩,即使今後你扮演了新角色,也難讓群眾產生新鮮感。

演員上綜藝節目是好事,但再好的事也得有度。祝福綜藝節目越辦越好!







不流淚的駱駝刺


有人說,你既然是個演員,那就好好專著於演戲就行了,別搞這些有的沒的;也有人說,你要是真愛演戲你就不會去參加綜藝!

諸如此類的非議有很多,我想從職場的主副業方向的來認真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因為從某種方面來說,綜藝其實相當於演員的副業。

而副業的作用是什麼呢?某種程度降低我們主業的壓力。

在《我和我的經紀人》的最新一期節目裡,春夏說,相比於模特,她更喜歡演戲,所以她拍了好多好多戲,但是她演的戲卻因為各種原因始終沒辦法播,她沒辦法證明自己,她沒辦法告訴別人:不要再把我當模特看了,我是一個演員!我熱愛表演!


圈內小扒


上綜藝是名利雙收的捷徑

近幾年各類真人秀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觀眾喜歡看到明星不同於設定角色的另一面,一些明星喜歡走捷徑,於是越來越少的演員沉下心來鑽研演技、琢磨角色。

演員不能在綜藝中過度消耗自己的形象,這樣不利於以後創造角色。雖然說演員是沒有什麼角色演不了的,是具備基本的塑造角色能力的,但是觀眾的印象容易固化,容易跳戲。比如張藝謀導演的鉅作《影》,請來了鄧超、孫儷、鄭愷等一眾大咖,製作精良,有山水畫的美感。但是開頭幾分鐘我始終無法入戲,總覺得他們在拍跑男,而娘娘是請來的嘉賓,下一秒就要全場爆笑。

不是說這些演員演技不好,更不是導演不好。只是鄧超和鄭愷的跑男形象太深入人心,久到已經忘了他們原來是演員。反觀娛樂圈那些擅於塑造不同經典角色的演員,《中國機長》中的袁泉,從來不會過度曝光自己的熒幕形象。



另一方面因為娛樂圈的更新換代速度太快,很多演員的生存現狀很艱難,不得已他們想用綜藝來增加曝光度從而得到作品上的關注。所以,真人秀等綜藝是一把雙刃劍,怎麼用好它就看個人的選擇了。


GREEN娛樂


綜藝能一直維持熱度,容錯率高,還輕鬆為啥不接綜藝,自從ab從綜藝起步和楊冪趙麗穎等有這種多部爆劇的平起平坐時候,就表示著綜藝也是一條大陸,沒有一點演技拍戲被罵,壞口碑,還不如接綜藝來錢快又輕鬆,只要有好的人設分分鐘火起來。

再說電視劇一下子就能出?拍了還沒 製作完罷了,綜藝製作週期少利於保持熱度沒辦法,好劇本只有那麼一丁點,出色的導演也只有那麼幾個,這些資源不是流量就能拿到的

綜藝填檔挺好的呀,只要主業不是綜藝就行。你想綜藝一般也就錄製6-10天撐死了,播卻能有兩到三個月的熱度和討論度,性價比賊高。而且輕鬆愉悅,尤其慢綜藝,就當自己去玩了,還有錢賺。為啥不接? 怕就是怕沒有主打的代表作卻一頭扎進綜藝出不來的那種。我覺得有代表作的流量在拍戲縫隙接一兩個綜藝問題不大。在綜藝裡有啥好的梗的話,更加會圈一波路人緣,知名度提上來了就會有電視劇找你。所以接綜藝又輕鬆又來錢快當然很多人接,不過還是要有好作品才行不然也立不住腳。


耶波he


因為,綜藝節目本身表演難度遠遠低於影視劇,在綜藝節目中演員只需要表演自己的人格。同樣,兩者之間的工作強度大相徑庭,綜藝相對輕鬆很多。大多數綜藝節目都是娛樂向,旅旅遊、做做飯、交交朋友、吃喝玩樂。

綜藝節目另一個區別於影視劇的特點就是真實,這是所有粉絲喜聞樂見的,雖然大部分綜藝都有劇本。

這樣,“真實”的綜藝節目就非常便於演員打造各種各樣“親切”人設,所以就造成了現在演員扎堆上綜藝的奇景。


夜魚影評


首先現在是公認的影視寒冬期,本身市場上本子就少,好本子就更少。

其次,演員不去演戲有些是自己不想演,想賺點塊錢,畢竟綜藝來錢快也沒有拍戲辛苦,比如郭碧婷這種。當然也有一些是真的拿不到本子就去綜藝上打個醬油,保持熱度,我覺得最近出場的凌瀟肅夫妻就是這樣吧,還有一些演綜藝就是為了炒作話題,比如闞清子,反正她演的作品不少但是自己又不出彩,又嘗過綜藝甜頭,那就繼續維持這種所謂"黑紅"。[來看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