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高中成績下滑?如果有孩子上高一,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

“老師,孩子為什麼考得這麼差,是出了什麼問題嗎?”

“老師,孩子是物理為什麼才考了80分,這也太差了吧,初中都是考100分的,是題難了嗎?”

第二次考試後,家長更加焦慮:

“老師,你看看孩子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我需不需要給他找個輔導班輔導一下啊?”

這是孩子剛上高一,大部分家長的狀態。周圍也常常會有這樣的聲音:“我們家孩子從小學到初中都是優等生,考上重點也很順利,怎麼到了高中就開始滑坡了,一開始還能考班上前10,後來越來越差,現在年級幾百名開外了。”

為什麼上高中成績下滑?如果有孩子上高一,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

高中和初中千差萬別,對於即將升入高一的學生和家長來說,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否則在問題面前,你和孩子都將變得驚慌失措,你以為是孩子偷懶不爭氣,孩子也懊惱不知哪裡出了問題。

高一成績,確實很容易起伏很大。不僅如此,更要命的是,有的學生無論怎麼努力,都學不好,都補不上。

高一成績起伏大的原因有哪些?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非常複雜的問題。學生成績起伏,並不一定是他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課程內容的影響

1,高中課程多,作業多!

高一學生就需要學習下列課程: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等等,還有很多學校會開始一些校本課程。課程多,意味著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少,作業多,同時意味著學生作業做不完,有能力做完作業的就是高手,如果能針對作業中暴露的問題進行彌補的,就是學霸,而大多數學生,會顧此失彼,抓了西瓜,丟了芝麻,有的甚至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

2,高中課程不僅多,而且難!

課堂容量一下變大了,思維的強度和密度也有非常大的變化,學習的內容更加抽象、概括。以高中普遍覺著非常難的物理為例:初中學習的內容相對獨立,前面的沒學好,不會對後面的產生影響;而高中的內容,則是一個體系,章節直接環環相扣,學生往往是學著學著就不會了。從內容上看,初中物理注重定量分析,而高中內容注重定性分析,難度更大,比如摩擦力,初中只講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則要分析和計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靜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體的狀態來決定等,這些內容,不做題不行,只做題也不一定行,更何況高一學生沒有太多做題的時間。


考試難度的影響

高一考試直接影響學生成績,這裡主要包括考試的內容 、試卷的難度等。

為什麼上高中成績下滑?如果有孩子上高一,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

1,高考科目的影響

高一考試要考9科,要求學生各科都要學好,而且還不能有瘸腿科,否則你的成績就如同過山車一樣。比如這次考試,每科多考了5分,這並不多,但是你的總成績會提升45分,名次自然會出現很大變化。假如你的數學是瘸腿科,每次只考五六十分,而其他學生考130分以上,只是這一科的差距,你也許怎麼追也追不上。

2,試卷難度的影響

高一因為課程多,所以要求相對較低,考試內容簡單。但是如果某次考試,老師出題難度增大,學生的成績差距立馬就能體現出來,比如某次月考,物理老師用了一些高三試題的內容,結果學生的物理平均分只有50多分,這對於原來經常考八九十分的學生來說,打擊是非常大的。

3,考試類型的影響

月考和期中期末考試不一樣,月考的命題內容比較少,就是這一個月學習的內容,如果學生這個月學習努力,那麼月考可能就考得好;而期中考試是半個學期的內容,期末考試是一個學期的內容,它要求學生這半個學期或者一個學期都需要紮實的學習,而且要及時複習,否則就會出現知識的盲區,考試就能被考出來,所以,有的學生月考好的好,但是一到大考就不行了,原因可能就在這裡。



同學老師的影響

進入高一,你的同學和老師都不是原來的樣子,需要一個重新定位的過程。中考成績好,就會進入更好的高中;進入更好的高中,就會面臨更大的競爭。如何準確定位,需要一個過程。一般來說,經過2-3次考試後,多數學生處於哪個層次,基本上就會定型了,如果之後有明顯下滑,可能就是學生自身的原因了。

為什麼上高中成績下滑?如果有孩子上高一,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

同時,高一老師的配備,也參差不齊,業務能力強的老師, 能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的適應;業務能力差的老師,則會佔用學生更多的時間,而且成績還提不上去。



自身因素的影響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自身因素的影響。

有的高一的學生,經過兩三次考試,班級前10名基本上就穩定下來,他們內部可能會產生名次的微小變化,但是基本上會保持在前10名;而其他學生,則起伏會非常大,尤其是一些中下游的學生,學得好的學生,可能會變成中上游,學得不好的學生, 很快就會佔據班級最後幾名。

高一成績起伏大,學生應該如何應對

高一成績起伏大,是一個客觀的現實,但是並非必然的,學生既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要驚慌失措,只要瞭解高一的特點,積極應對,就會平穩渡過這個適應期,具體來說,需要學生做好兩點:

為什麼上高中成績下滑?如果有孩子上高一,請把這篇文章轉給他

想學習是前提

有很多中考成績不錯的學生,高一成績很快就下滑到了班級倒數後幾名,這部分學生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不想學習。初中時,不想學習,被家長和老師逼著學,靠著輔導班的輔助,成績雖然不是很好,但也說得過去。但是到了高中,課程內容的特點,決定了學習不是逼你就能逼出成績的。比如作業觀的改變,初中你只要做完作業,基本上就能學好;而高中的作業,只是你檢驗學習成果的一個工具,如果你連作業都做不完,如何知道自己學得怎麼樣?

在高中,如果你不想學習,老師很少會逼著你學習,因為逼著學,高中是學不好的,老師與其把精力用在你身上,不如用在那些想學習的學生身上。

會學習是關鍵

高中課程內容,決定了會學習才是學好的關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各科全面發展,但是不能均衡用力:高一各科都要去學,即便有些科目,你以後不會選,也要學!如果過早放棄,會產生兩個方面的直接影響:一個是影響你的考試成績,不學的那幾科,會嚴重拉低你的成績,長期這樣,會影響你的自信心;另一個方面,就是影響你的學習態度,課只要開,你就得上,不要以為自己不學這些科就能把時間用在其他科上,事實證明,很多學生都用來玩了,人家綁著沙袋在跑步,你輕裝上陣,短期內看似你佔了便宜,但是當人家幫著沙袋都比你跑得快時,他們放下沙袋後的速度,是你怎麼也不會幹上的。

當然,全面發展,不代表均衡用力,不同的科目,用的時間一定是不同的。

(2)學會預習和複習:即便是重點高中的學生,也有很多沒有這個習慣,很多學生把學習的過程簡化成了:上課和做作業兩個,而忽略了預習和複習,結果導致上課聽課沒有針對性,容易走神;課下作業做得慢,而且錯誤率非常高。到了第二天、第三天,早就把老師講的內容拋到九霄雲外,完全靠自己的理解去學習,老師的作用,在哪裡?

(3)學會考試:高中考試,需要學生更加準確的審題,更加規範的答題,題目不再是直來直去的問法,而是依託新情景考查舊知識。考試之後,不是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需要通過考試,來分析前一段時間存在哪些問題,然後有針對性的去解決。

這一切,都需要學生更加自主的學習,如果學習沒有自主性,高中基本上就會掉隊,在高中,真正是”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