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三种斑点叉尾鮰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视

秋季鱼病进入二次多发季节,细菌性疾病作为水产养殖行业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养殖动物造成的危害不可估量,应当引起养殖朋友的足够重视。

危害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大多数病原菌为条件致病菌。常态下,这类细菌可长期潜伏在鱼体内并不引起疾病,但当生态环境突变或水体受到污染时,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处于“静态”的条件致病菌被“激活”并大量繁殖,则可迅速导致疾病发生或流行。

秋冬季节,三种斑点叉尾鮰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视

斑点叉尾鮰常见细菌性疾病

1、肠道败血症 ( 又称斑鮰爱德华菌病 )

病原:叉尾鮰爱德华菌

流行情况:

这种病的危害性很大,已成为斑点叉尾鮰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该病可以影响所有规格的斑点叉尾鮰,它是影响苗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夏季和冬季罕见,春秋季是发病高峰期,当水温在 18~28 ℃ 时往往会发生。但是,在这个水温范围之外也可能发病,只不过病程发展得稍微慢一些。当放养密度过高、饲养池中 有机物质和底泥过多、饲养设施不良时均可诱发该病,导致斑点叉尾鮰大量死亡。 病原菌在水体中存活的时间很短,但在池底淤泥中存活的时间很长,可存活4个多月。这就是斑点叉尾 鮰池塘养殖时此病会反复发生的原因所在。

主要症状:

随着鱼的大小、水温、发病情况的不同而不同。病鱼早期摄食不好,身体不平衡,尾巴向上露出水面慢慢地游动。严重时头朝水面,尾下垂,呈“吊水状”。受刺激时无规则游动,通常会发疯似地旋转。急性感染的病鱼,体表出血 ( 多出现 在头部的颔、眼眶周缘、腹部、体侧或鳍的基部 ) 。随着病情的发展,体侧表皮损伤将进一步形成开口小溃疡,眼睛突出,鳃片灰白、肿大。慢性感染的最主要特征是位于两眼之间的颅顶中部被腐蚀成一个洞,俗称“头上洞穴”病。病鱼通常腹部肿胀,突眼,体腔内通常有透明或淡黄色的液体,肌肉、内脏和体腔内壁会有淤血,肛门红肿,脾和肾常肿大,肝通常有白色的坏死组织覆盖在上面。

秋冬季节,三种斑点叉尾鮰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视

2、柱形菌病

病原:柱状屈桡杆菌。

流行情况:

柱形菌病是斑点叉尾鲴养殖中第二常见的细菌病,在一年中较温暖的月份均会发生,特别在晚春和初秋,其暴发与很多应激因素有关,如高温、密度过大、机械损伤、水质恶化等。当池水水质恶化,有机物和钙含量过多时,水体中的细菌数量增加,就可能引发该病。所有淡水鱼几乎都能感染柱形菌病。柱状屈桡杆菌的不同株系可感染不同的温水性鱼类和冷水性鱼类,并且致病力不同。

主要症状:

因病菌感染部位不同而有多种表现,如烂鳃、烂身体等。一般病症为:发病初期在头部、躯干部或鳍条部出现灰白色或稍有充血的腐烂区域;当病情加重时,病灶皮肤受损,露出其皮下肌肉组 织,随后可因细菌性败血病造成病鱼死亡。鳃组织也是常见的感染部位,

鳃部损伤的特征是:开始在鳃丝末梢出现褐色的坏死组织,而后逐步扩展到基部。内部感染往往跟着外部感染,但内部感染也可能在外部损伤出现前就出现了。内部感染柱状屈桡杆菌的鱼通常体内很少显现出该病的症状。

秋冬季节,三种斑点叉尾鮰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视

3、烂尾病

病原:嗜纤维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

通常是在池塘淤泥过多,水质不好,施用没有充分发酵的粪肥,或在捕捞、运输等过程中操作不慎引起鱼体受伤等诱因存在时,才会感染发病。此病与国外资料上介绍的“柱形病”相似。主要发生在 100g 以下6~15cm的鱼种饲养阶段。发病季节一般在每年春秋季和初冬,天气多变、水温20~25℃左右易发病,水温低于15 ℃时病情可自行减轻,但来年春季又会复发,引起鱼死亡。

症状:

发病早期,病鱼游动缓慢,摄食减少,常游于岸边,尾柄部皮肤变白,失去粘液,肌肉红肿,继而尾鳍分支,尾柄肌肉溃烂脱落,尾部骨骼外露,可发生死亡。随着溃烂面的扩大,还可继发大量水霉。剖解可见肝脏、肾脏肿大,肠道无食物或只有少许食物,肠道壁充血,心脏水肿,部分鳃丝溃烂。

秋冬季节,三种斑点叉尾鮰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视

导致叉尾鮰细菌性疾病主要因素

在斑点叉尾鲴的养殖过程中,以下因素是导致鱼病发生,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1、部分养殖户为减少成本,忽略了对鱼病的预防,往往等到发病时才开始用药治疗;

3、养殖密度过大,水温过高或过低,水质恶化,机械损伤;

4、一些不常见的新病的暴发等。只要做好预防工作,管理得当,合理用药,由前三种原因造成的损失是可以减少的。而对于新病,由于其病原不清楚,发病机理不明,一旦发病往往给养殖者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秋冬季节,三种斑点叉尾鮰常见的细菌性疾病,需要引起重视

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疾病防控建议

目前,抗菌素能够治疗斑点叉尾鲴的细菌性疾病,但前提是需要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斑点叉尾鲴细菌病往往是由多种病原菌或细菌和寄生虫混合感染而引起的,治疗时应分清轻重缓急,先对症治疗,再对因治疗,并采用联合用药、中 西药结合的方法。近来,很多细菌对药物都产生了耐药性,一些传统的化学药物虽然有效,但因危害人类健康已经禁用。

建议从改底、消毒、保健三方面入手,防控细菌性疾病。

1、定期使用复合过硫酸氢钾常用改底系列产品,降解底部大分子有机物,使其沉淀悬浮再利用,疏松底泥,同时提高底部氧化还原电位,促进底部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

2、对水体进行解毒,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注意补充微生物制剂,建立平衡的菌相和藻相,恢复池塘的微生态平衡。

3、有些养殖户习惯在饲料中长期添加原粉或抗生素,用来预防细菌性疾病。事实上,这种做法容易加大肝脏负担,破坏肠道内细菌的正常菌群,增强致病菌的抗药性,造成养殖水产品品质下降。

正确做法是,拌料使用一些中草药产品,如杜仲叶提取物(抗菌抗病毒),乐畅桉树精油(抑菌驱虫),提高体质,保护肝脏和肠道功能,能够有效防控叉尾鮰细菌性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