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補過度 膽囊“吃不消”

雞湯、火鍋、燒烤……隨著氣溫不斷降低,人們往往會攝入更多的油脂補充身體不斷散失的熱量,以抵禦寒冷。盲目進補,再加上油膩的飲食,成了膽石症的主要誘因。 “油脂攝入量增大,還會刺激膽囊收縮更為劇烈,以排出更多膽汁參加到消化過程當中,對已經患有膽結石的人來說,可能會造成膽囊內結石出現位移,在膽囊管或膽管內形成梗阻,從而引發膽絞痛。 ”市海慈醫療集團普通外科副主任醫師陳建鋒提醒,近年來膽結石等膽囊疾病的發病有年輕化的趨勢,年輕人也應當及早注重規律和健康均衡飲食,避免暴飲暴食、盲目進補對身體帶來的刺激和傷害。暴飲暴食、盲目進補,讓身體不堪重負。

秋冬補過度 膽囊“吃不消”

不吃早餐

易受膽結石“青睞”

陳建鋒說,膽結石的形成與很多因素有關,包括環境因素、遺傳因素以及個人生活方式。有八類人群易患膽結石:

長期高膽固醇、高脂肪、高熱量飲食的人,他們的飲食習慣會讓體內的膽固醇增加,比如過多攝入糖分可刺激胰島素分泌,而胰島素又可刺激膽固醇分泌增加,導致膽固醇結石形成。

使用激素、肥胖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比如患有膽道寄生蟲如蛔蟲、肝吸蟲等疾病的人容易發生膽結石,糖尿病、反覆膽道感染、迴腸炎等病人也容易發生膽結石。不能按時進餐的人,特別是不吃早餐的人,會使膽汁濃度增加,濃縮的膽汁在膽囊內淤滯時間過長,會使得膽固醇沉澱析出的幾率大大增加,而且有利於細菌繁殖,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患有膽囊炎的人,該疾病會使膽囊收縮功能下降,增加膽結石的形成。

40歲以上、偏胖、多次懷孕的女性,雌激素會影響膽囊排空,引起膽汁淤滯,這樣極易形成結石,因此與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患膽固醇結石。女性膽結石病人一般要比男性病人多2倍以上,多次妊娠的婦女更容易患膽結石,長期口服避孕藥物或絕經後用雌激素類藥物治療的婦女患病也較多。長期素食的人,有人認為膽結石是經常吃高脂肪的食物或飲食失調等引起的,吃素就能避免膽結石,其實並非如此,素食中含有很多纖維素,會妨礙膽汁酸的吸收,使膽汁中的膽鹽濃度下降,比例失調,也會造成結石。過度節食減肥也會使膽汁中膽固醇飽和度明顯增加,這些因素都是生成結石的重要條件。

此外,還有胃大部分切除的人、有遺傳基因的人,目前已明確部分基因片段與結石有關。

不容忽視

人體內“瘋狂的石頭”

陳建鋒介紹,據統計50%到70%的膽結石無症狀,有些患者在進食過量、吃高脂食物、工作緊張或疲勞時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隱痛,通常出現飽脹不適、噯氣呃逆等症狀,常常被當成是胃病。隨著時間推移,這類患者大約有10%產生臨床症狀。當膽囊內結石移動,梗阻膽囊管,會引起劇烈的膽絞痛,表現為右上腹疼痛,可放射至右肩背部,不同患者疼痛輕重不一,重者疼痛劇烈,甚至痛得打滾、呻吟不止、面色蒼白、大汗淋漓。多數患者為間歇性絞痛,陣發性加重,也可能表現為持續性痛,並伴有噁心嘔吐、發熱等不適。

“膽囊結石主要症狀是膽絞痛和發熱,有時可影響到肝臟功能,出現乏力和黃疸,但如果膽囊結石通過膽囊管排到膽總管,也會產生肝外肝管結石的症狀。 ”陳建鋒說,肝外膽管結石的主要症狀是膽絞痛、寒戰高熱和黃疸,當膽汁感染併發化膿性膽管炎時會出現休克和意識障礙,危及生命。

肝內膽管結石一般無症狀,併發膽管炎時也可出現腹痛和發熱,排到膽總管時也會產生肝外膽管結石的症狀。除了以上這些特有症狀外,膽結石往往還伴有胃痛、噁心、嘔吐、食慾下降、腹瀉、肩背部放射痛等症狀。膽囊結石嚴重時可導致膽囊壞疽和穿孔,也可因長期膽結石刺激導致膽囊癌;肝外膽管結石嚴重時可併發化膿性膽管炎和壞死性胰腺炎;反覆發作的肝內膽管結石也可能導致肝膿腫、膽道出血、膽汁性肝硬化、門脈高壓症以及膽管癌等。

“結合臨床表現、體徵和相關輔助檢查,膽結石往往可以明確診斷。 ”陳建鋒說,腹部彩超是膽結石首選的檢查方法,具有方便、經濟、無創、無輻射、準確率高的優點,對於膽囊結石診斷準確率可達95%以上。只有膽總管下段結石由於受到胃腸腔內氣體干擾而較難顯示。CT或磁共振檢查則不受腸氣干擾,還可以明確膽結石的部位、大小、分佈情況以及膽管的阻塞、擴張程度,磁共振膽道水成像還可以將整個膽道系統顯示出來。

此外,膽結石的檢查方法還包括逆行胰膽管造影、經皮肝穿膽道造影、膽道鏡檢查等。無症狀的膽結石一般無需治療,但需要改善生活方式,定期複查。有症狀的膽結石特別是反覆發作的患者,應選擇外科手術治療。

膠東地區

是膽石症高發區

“很多朋友對膽囊都有所誤解,認為它是膽汁分泌的場所,其實真正分泌膽汁的器官是肝臟,肝臟分泌的膽汁會暫存在膽囊這個迷你 “蓄水池”中,在人體進食後,膽囊會規律性地收縮,使得膽汁排入到十二指腸,參與食物的消化。因此,膽囊也是消化環節中不能缺少的存在。 ”陳建鋒介紹,正常情況下,人體肝臟每天分泌600到800毫升膽汁,通過膽總管排入十二指腸促進脂肪的消化。因為膽汁在非消化期間是儲存在膽囊裡的,膽囊對膽汁進行濃縮,在消化期間排出濃縮後的膽汁。在不健康的飲食及生活方式的影響下,可能引起膽汁分泌紊亂、膽汁成分改變等,膽汁內有結晶析出,逐漸鈣化後形成結石。由於膽囊有濃縮膽汁的功能,因而膽囊是膽結石的高發場所。暴飲暴食、進食油膩食物是膽結石最為常見的發病誘因。

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飲食失調,缺乏運動,膽固醇攝入量過多,膽結石的發生率越來越高。膽結石是指在膽道系統包括膽囊和肝內外膽管內發生的結石。按發病部位分為膽囊結石、肝外膽管結石和肝內膽管結石,人們常說的膽結石大多是指膽囊結石,約佔膽結石總數的80%到90%。

按結石的成分分為膽固醇結石、膽色素結石和混合型結石。膽結石是消化系統的常見病,發病率有一定的地域差異性,總體發病率在5%到15%之間。我市所在的膠東地區一直是膽石症高發區,女性膽囊結石發病率大約10%,男性發病率在6%,其中大約15%膽囊結石合併膽管結石。青島人經常食用魷魚、蛤蜊等膽固醇含量較高的海鮮,這些都是誘發膽結石的因素之一。

特別提醒

預防膽結石要從娃娃抓起

預防膽結石並不是成年人的專利,而是應該從娃娃抓起。據統計,小兒膽結石的發病率在0.3%到1.16%,發病年齡多在4到5歲以後,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膽結石患者越來越多。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健康更聰明,給孩子吃大魚大肉,糕點甜食,精米細面,甚至是高熱量的洋快餐,少了粗糧蔬菜,致使膽汁中的膽固醇濃度隨之上升,促發膽結石形成。還有些家長盲目給孩子補鈣,導致鈣質在膽囊內沉積,凝聚成結石。

“預防膽結石其實就是兩條,管住嘴,邁開腿,從健康生活方式做起。”陳建鋒說預防膽結石首先飲食上要清淡少油,攝入大量的高脂肪食物,意味著進食了過多的膽固醇,而膽囊裡儲存的膽汁無法完全消化,隨即便沉積出結晶,時間一長就會形成結石,所以,一定要避免一次性攝入大量的高脂肪食物。而且規律三餐是很重要的,尤其是早上一定要吃早餐。

其次,要多喝水,高濃度的膽汁是有一定的腐蝕性的,多喝水可以起到稀釋膽汁的作用,從而避免濃縮膽汁侵蝕和溶解膽道黏膜引起的膽囊炎產生疼痛。

最後,還要堅持運動。長期不運動,膽囊收縮力下降,膽汁排空延遲就會容易淤積。長期坐著,人呈一種蜷曲體位,胃腸胃蠕動被限制,就不利於膽汁排出,從而形成結石。

本版撰稿 記者 黃飛 通訊員 李均雁 圖為本報資料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