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網”?是那個做字幕、能追劇的嗎

作者|劉小土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當不止一個學生年紀的人問出“是人人美劇嗎”“是人人字幕組嗎”,拼著老命從互聯網墳場爬出來的人人網,復活之路怕是不好走。也沒辦法走老路——今天的學生,誰還認識這個當年的校園社交霸主呢?老師們的年紀倒是正相當。

但畢竟曾是80、90後的社交聖地,人人網在app store 上架,還是引起了極大關注。一時間,人人網官博被“全力支持,人人崛起”“安卓客戶端麻煩快上”“過去就歸過去,黑歷史讓人心累”“回不去了”等評論霸屏。

發表測評之餘,老粉還為產品出謀劃策。這就難免暴露了人人網的頑疾和瓶頸:定位模糊、功能不全、用戶流失、內容匱乏……

“人人網”?是那個做字幕、能追劇的嗎

但無論人人網未來是逆天改命還是窮途末路,都無法抹除它在國人社交編年史裡的重要戲份。

十四年沉浮裡,我們看到了一個社交平臺的崛起和沒落,網紅的誕生和沉寂,用戶的追捧與離散。

真的只是內測版!

再厚的情懷濾鏡,也無法掩蓋新版人人APP的粗糙。

哪怕官博幾番強調“只是上線了個小小小測試版”“離我們想要的版本相差甚遠”,也擋不住產品評分下跌至3分。

最先下載試玩的用戶,多數是在一堆帶著“人人”標籤的視頻、直播軟件中,費力挖到了隱秘的人人網APP。安卓商城則查無此“人”,官博表示正在開發中。

從設計上來看,這版人人APP自帶懷舊光環。戳進軟件,我們就能看到經典的藍白配色和圖標。“重新出發,從此社交不在單調,讓熟悉的人不再陌生”的開屏介紹,讓用戶瞬間想起了夕陽下逝去的青春。

或許是網友跟風追憶年華,讓官方也摸清了營銷的新姿勢。如今開屏字樣都已換成:你的青春在這裡,人人的明天你決定。

“人人網”?是那個做字幕、能追劇的嗎

時隔已久,許多老用戶早已忘了賬號密碼。雖然人人官博貼心置頂了解決方案,但找回操作仍然繁瑣。不乏網友發現原賬戶被莫名註銷,紛紛微博討要說法。而即便登陸成功,咱還沒來得及仔細欣賞熟悉界面,可能又撞上了頻繁閃退。

Bug消耗著用戶激情,唱衰聲此起彼伏,這無疑為人人APP後面的迴歸之路增添阻力。

目前來看,人人APP主要的功能幾乎沒變,包含了首頁、聊天、發佈新鮮事、發現和個人信息五部分,捨棄了飽受用戶詬病的直播。

其中主頁呈現了好友的新鮮事動態,可以進行轉贊評互動。整體排版設計和ins、綠洲有幾分相似,讓人不禁揣測人人APP是否有意將重心轉移至圖片社交。

如果你資料填寫充分,就會在主頁的“你可能認識的人”裡匹配好友。硬糖君也找到了校友,可點進去發現大家新鮮事停更在數年前。找到舊友不假,可全是殭屍粉啊!

“人人網”?是那個做字幕、能追劇的嗎

有意思的是,有網友透露他們在“你可能認識的人”發現了明星身影。微博、閒魚和小紅書等平臺,靠著明星生活賺足了流量和話題。吃瓜群眾對明星過去的好奇,或許能為人人APP絕地求生的賣點。

若是官方聯合藝人來一場“自曝黑歷史”的行為藝術,還愁沒有噱頭和熱度?硬糖君斗膽提議,首輪咱就搞學生時代的素顏比拼,讓大家看看誰是天生麗質,誰又是鬼斧神工。

關於創新部分,內測版裡增加了“學習應用”,囊括了PPT、電子書、論文和興趣學習四類,鏈接了比格ppt、愛學術和好課網等三方平臺。

不過“學習應用”看似滿足了學生黨的功能性需求,仔細觀察會發現資源陳舊短缺,且存在明顯的需求錯配現象。好課網裡盡是小學生、中考、高考的內容,是想押注05社交還是靠孩子圈回80後?

“人人網”?是那個做字幕、能追劇的嗎

據官方介紹,人人網APP還將持續上線學習工具、小遊戲、樹洞和表白牆等功能。這些板塊或許能加強人人網APP的“校園社交”屬性,使其在同質化產品中區分開來。

一番體驗下來,用戶似乎並不能看到人人網APP強烈的求生慾望。如果沒有更為獨特的運營開發,想靠著情懷牌奪回用戶不切實際。而即便實現了微博化和ins化也絕不是真正創新,誰會跳出現有社交圈子就為找回校友?

雞腿、拼車、校園大使,人人帝國的崛起

哪怕內測版使用感再差,也擋不住老用戶的試用熱情。人人網APP下載量,一度擠進蘋果商城的前五十。

而對曾投身人人網發展的用戶來說,他們試玩並非單純追求重溫學生時代,而是為了回味“集體創業”的激盪歲月。人人是多牛傳媒的,而校內是王興和推廣大使的。

“人人網”?是那個做字幕、能追劇的嗎

2005年,連續創業者王興把目光投向了中國版Facebook的打造。他緊盯大學校園SNS這一垂直領域,開發了主打學生實名交友的校內網。彼時,陳一舟也推出了5Q校園網,靠著“註冊送雞腿”奪得校園社交半壁江山。

從創辦之初,打入校內組織、贊助學生活動的策略,就貫穿於校內網(人人網)整個運營環節。

“人人網”?是那個做字幕、能追劇的嗎

迫於資金壓力,王興最終以200萬美元把校內網賣給了陳一舟的千橡互動。2006年年底,校內網和5Q網完成整合,成為中國最大校園社區。

合併後,人人網在全國各校全面展開校園大使招聘,帶領學生掀起了pc時代的地推熱潮。而沈七(化名)這類學生組織成員,正是校內網最心儀的人選。

“人人網”?是那個做字幕、能追劇的嗎

回憶起這段經歷,沈七仍覺得熱血沸騰。一來,校內網員工在培訓中反覆強調著眼界、夢想和價值,讓他產生了強烈的集體使命感。

二來,當時人人網風靡校園,大使的特殊身份為沈七帶來了一定人氣和關注,以至於他能忽略0.5元/人的低廉回報,全身心投入宣傳推廣。

當然,沈七不是孤軍奮戰,他在學弟學妹中培養了一群強勁的“僱傭兵”。發傳單、拉橫幅、送雞腿、搞聯誼都成了“校內大使”的日常。

他們通過不同場景激發老師同學的好奇,讓其自願加入人人網的社交體系裡。基於親緣的校園地推,讓人人網獲取了大量優質用戶,完成了市場的快速擴張。

“人人網”?是那個做字幕、能追劇的嗎

“兩年時間,我申請贊助了五六場校內大型活動,組織了好幾十次學生聯誼。”沈七回憶道。

如果說大使扛起了人人網的基礎建設,那網紅則是徹底帶動平臺互動氛圍的“鯰魚”。

人人網興盛時期,青年學生熱衷聚集於此,展開社會話題的討論和交鋒。2008年左右,人人網催生出不同圈層的年輕意見領袖,李碩、畢小雙、井越、胡辛束等。

不過,隨著平臺沒落,網紅們也各奔東西,踏上了轉型或沉寂的道具。

“人人網也許能回去,我們回不去了。這話聽著很俗,但確實是大家的心聲,哎。”沈七一聲嘆息。

被拋棄的人人網

沈七這些老用戶,把人人帝國的崩塌歸因於改名。時至今日,他們都在微博、豆瓣和知乎呼喚用回“校內”。

2009年8月4日,校內網正式更名人人網。這一用戶抵制的改名舉措背後,其實包裹著平臺天花板的尷尬。沒人永遠是學生,但永遠有人是學生。這句話既是人人網的存活邏輯,也是其面臨的用戶困境。

“人人網”?是那個做字幕、能追劇的嗎

學生群體龐大,意味著校內網一直擁有潛在用戶。可學生走出校園後,身份轉換帶動社交工具變化,用戶流失和活度降低也成為平臺痛點。而注入的新鮮血液,又需要足夠時間培養情感黏性。如此一來,校內網用戶達到一定體量後很難再有突破。

更名人人,透露了平臺試圖擴大用戶群,尋找廣闊發展空間的野心。可此舉卻讓在校學生喪失了圈層歸屬感,引發了強烈的口碑反噬。

除了自身侷限和變革造成的用戶流失外,各類競品也蠶食著人人網的市場。2008年,開心網推出的一款偷菜遊戲,搶佔了互聯網用戶大量娛樂時間,人人網用戶使用時長出現下降。隨後,陳一舟靠著山寨開心網,初步實現了截流,開始佈局社交遊戲。

“人人網”?是那個做字幕、能追劇的嗎

然而在人人網、開心網竭力廝殺時,騰訊又半路殺出買下開心農場的開發商,專供QQ空間使用。

此後,人人網便陷入了搶奪用戶時間的惡戰。2009年,微博面市,靠著明星、名人的入駐刷足存在感,成為網友新的輿論聖地。好在人人網憑藉內容差異,勉強抵擋了微博的圍剿。

2011年5月,人人網在紐交所上市,迎來了高光時刻。“廣告+社交遊戲”的穩定盈利模式,讓人人網市值持續增長,一度達到94億美元的巔峰。可同年騰訊推出微信,改寫了社交產品的格局,給人人網帶來了致命衝擊。

“人人網”?是那個做字幕、能追劇的嗎

尤其是在知乎、豆瓣這類圈層社交產品出現後,趣緣社交逐漸佔據主導地位,瓜分了大量國民總時間。夾縫求生的人人網,在遊戲下架、高管變動和轉型失敗系列問題中日漸式微,最終於2018年賣身多牛傳媒。

值得一提的是,人人網的失敗也歸因於內容生產力的消亡。幾度轉型,讓大批原生網紅喪失了對平臺的信心。在沈七看來,人人網早在八年前流行的轉帖熱潮中,就已經死了。

微博、知乎和豆瓣的流量紅利,誘惑著博主出走尋求廣闊的發展空間,以至於人人網徹底喪失創作活力。其中,初代人人網紅、哲學男神井越,就在微博、B站實現了再就業,成為坐擁200多萬粉絲的“中國Vlog博主第一人”。

“人人網”?是那個做字幕、能追劇的嗎

懷舊多是一時興起,實用和娛樂才是大眾剛需。如何讓年輕人重新認識人人網,今天的00後,恐怕很難被一根雞腿收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