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網”復活了,可我並不敢面對自己的黑歷史

“人人網”重新上線了

但是85後、90後們

還是選擇和“黑歷史”保持距離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你的青春在這裡,人人的明天你決定。”

這句話來自“人人”App的開屏畫面——10月25日,這個“人人”App在蘋果AppStore悄悄上線,少數自媒體發現後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引起了一場懷舊熱潮。

在85後90後這一代網民記憶裡,“人人網”留有濃墨重彩的一筆,一整代人的校園回憶,就像琥珀一樣被封存在這個網站中。

那麼,這個重新上架的“人人”還是原來的“人人網”嗎?

另外,懷舊歸懷舊,又有多少85後90後,願意回到這個遍佈著自己“黑歷史”的老地方,重新翻開校園時期的通訊錄打個招呼呢?反正我是沒這個勇氣。

01 借屍還魂 or 王者歸來?

10月25日,蘋果App Store上線了“人人”App 1.0.1版本。得知消息後,外灘君到蘋果商店中搜索“人人”翻找,劃了好幾屏,終於在一堆視頻和直播軟件中,找到了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小App。

“這是中國最悠久的校園社交網絡平臺,從2005年至今,有10億註冊用戶,百億動態和照片,承載了無數人青春校園的記憶。如今王者歸來,專注每個人的校園生活、學習、娛樂,打造專屬每個人的校園青春記憶。”

“人人”App的這段介紹非常簡單明瞭,直接告訴你自己就是當年那個你們天天上的人人網,不是什麼山寨軟件。但是App的開發者變成了大家沒怎麼聽過的“北京鬥牛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如果你記性夠好,在去年11月中旬,曾經有過一波刷屏的懷舊潮,主題就是“告別人人網”。

2018年11月14日,人人網(社交網絡和人人直播)以2000萬美元現金加4000萬美元股票賣給了北京多牛互動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這個“多牛傳媒”也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鬥牛士文化傳媒”。

那一陣關於這次交易的新聞,似乎都是在為“人人網”舉行告別儀式,紛紛冠以“人人網這次徹底涼了”之類的標題。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那麼上週五的這一波重新上架,到底是“借屍還魂”還是“王者回歸呢”?

02 數據都在,味道變了

在App的另一個開屏界面中,我們看到了熟悉的紅白藍Logo,頁面上還寫著:“人人APP重新出發,從此社交不再單調,讓熟悉的人不再陌生,搭建你我之間靈魂的橋樑。”

似乎是想再次告訴剛點進來的用戶:我們不是山寨的,就是你們十年前用的那個“人人網”,放心用吧。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抱著好奇的心態,外灘君下載了這個新的“人人”App,點開發現,用以前的登陸賬號和密碼果然就能登上。

由於對於“人人網”的記憶還停留在電腦頁面上,App的界面讓人感覺親切又陌生。

親切的是首頁上浮現的那些名字,腦海裡還依稀對得上號,但在現實生活中早就沒有聯繫了。而他們留在這裡的最後“新鮮事”幾乎都停留在七八年前,個別人在2018年回來考古過一波。有些校園主頁君也堅持更新到了去年就銷聲匿跡了。

而陌生的是,和曾經網頁的界面相比,如今這個“人人”App顯然把圖片社交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圖片下面的轉評贊按鈕,以及底部的五個極簡風格按鍵,都能看到不少其他同類App的影子。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人人網”網頁端也和App同步“復活”。從網頁登入,能更方便找到自己當年的日誌,但是可能由於數據批量導入的原因,所有日誌的時間都顯示為2017年7月,許多頁面都還“在建設中”。手機App端也是頻頻奔潰,經常劃到一半屏幕就不動了。

“人人網”官方微博對此的解釋是,目前版本還是個測試版,距離最終想要的版本還有很大差距。以及安卓版也即將開始測試。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03 一代人的記憶留在這裡

要論中國社交網絡的歷史,當時還名為“校內網”的“人人網”應該算作起點。2005年創辦“校內網”的王興,後來還創辦了飯否、美團,現在已經成了國內互聯網教父級的人物,和雷軍、劉強東等大佬平起平坐。

起初,“校內網”被稱作中國的臉書,一是因為同樣從校園起步的網絡社交功能,二是因為“校內網”當時的界面配色、功能設置都和臉書高度相似,頻頻遭到吐槽。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2009年,已易主多時的“校內網”改名“人人網”。2011年赴美上市,風頭一時無兩,當時的活躍用戶一度高達1.17億。

對於和外灘君年齡相近的85後90後們來說,“人人網”給我們帶來過太多回憶。

那還是智能手機剛風靡的年代,在校園裡上網並不像現在可以做到隨時隨地,每天回到宿舍打開筆記本電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校內”。

2006年外灘君剛上大學,“校內網”幾乎成了和高中同學維持聯繫的唯一紐帶。而在大學裡認識的每一個新朋友,都會像現在互相加微信一樣在“校內”上相互關注一波。

也正是因為當時移動上網尚不發達,現在回頭看那幾年傳在“人人網”上的照片,一開始都是用相機拍的,後來有了智能手機,拍的照片還得導進電腦裡上傳。再看看2019年的今天恍如隔世。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也正是因為這份相對“不易”,讓留在“人人網”上的每一條新鮮事、每一張照片、每一篇日誌,相比今天的微博朋友圈顯得更珍貴。

第一次打耳洞、第一次樂隊演出、第一次賺錢、第一次接吻、第一次獨自出門旅行……太多珍貴的記憶,留在了這個數據庫裡。

04 告別“黑歷史”向前看

這些回憶的確珍貴,但是,在十多年後的今天回頭看去,當然也有很多不堪回首的“黑歷史”。

翻開自己當時的新鮮事和日誌,簡直是沒眼看的中二少年,言論之幼稚足以讓現在的自己犯尷尬癌。當時的穿著打扮也是土到不行,唯一讓人欣慰的是當時的確“瘦過”,摸著自己2019年的肚腩眼淚又不禁掉了下來。

2010年之前上大學的那批青年才俊們,現在都在30歲上下的年紀了,進入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階段,許多已經為人父母。冷不丁上“人人網”翻開十年前的相冊,看到的還是那些年傷害過你的壞男孩壞女孩,箇中滋味尤為複雜。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這也是“人人網”在如今復活後要面臨的困境——他們想借原來的校園社交基礎,吸引現在的學生用戶,可孩子們早就有了自己的新陣地;

他們又想用情懷的名義,把我們這些85後90後帶回“人人網”,但我們除了上去偶爾懷舊一下,存幾張自己曾經還苗條的照片發發朋友圈之外,並不想在“過去”停留太久,畢竟誰都有幾個不想再看到的人。

從論壇、博客、QQ空間,到校內人人、開心網,再到現在的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我們在這些平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留下痕跡。

但說到底這些產品只是一堆數據罷了。最重要的是我們留在心中的回憶,以及現在身邊的人們。

你會回“人人網”看看嗎?

歡迎在留言中告訴我們

文 / 汪戈裡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十六鋪生活家愛買好物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 THE END-

“人人网”复活了,可我并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