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士給患兒扎三針未紮上,患兒父親給了護士一巴掌,怎麼看這事?

時有聽聞,護士在打針的時候因為沒有做到“一針見血”,被患者(家屬)辱罵,扇耳光,甚至暴打,這樣的事件層出不窮,在兒科尤其常見,病情重危的患兒由於營養相對不足, 靜脈充盈不明顯, 加上輸液時間長、穿刺次數多, 造成大量的毛細血管破壞、出血及痙攣, 給穿刺造成困難;過於肥胖的患兒,皮下脂肪厚、血管隱匿,也會影響穿刺成功,小兒本身的血管很細,很難找到,加上小兒害怕,不配合,就更難扎針了,很多時候,護士要找半天,紮好幾針才扎的上,有些家長不理解,又心痛寶寶,極端的就會做出罵人甚至打人的違法行為。

護士給患兒扎三針未紮上,患兒父親給了護士一巴掌,怎麼看這事?

如何看待這種事情?

沒有哪位護士,不想做到“一針見血“,都希望能儘快給患者紮上針,治好病,可是,有誰能保證自己能夠百分百做到”一針見血“?

不論是誰,要求醫務人員必須做到“一針見血”,都沒有把醫務人員當人看——當成了神仙!只有神仙才不會犯錯,才會保證百分之百。

就算是奧運會射擊冠軍,他能保證槍槍都是十環嗎?足球比賽每次射門都能進嗎?你能保證工業產品沒有次品嗎?你能保證在工作中沒有一點失誤嗎?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只有神仙才不會出錯。

其實,中國護士的扎針技術,可以說是世界一流的,特別是兒科護士,我在工作中經常看到,護士們在根本就看不見血管的手臂上,那真是像雜耍一樣,完全憑感覺,一針搞掂,我真是佩服的要送上膝蓋了,有關這一點,大家可以參考女星李冰冰在澳大利亞醫院扎針床單上都是血的照片做一個對比。

護士給患兒扎三針未紮上,患兒父親給了護士一巴掌,怎麼看這事?

作為醫務人員當然想做到“一針見血”,作為病人也希望能“一針見血”,這也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因為沒有“一針見血”就隨便對醫務人員打罵。曾經,廣東省電視臺某著名節目主持人,他的女朋友僅僅紮了幾針,就揚言想砍人;南京市兒童醫院護士因為沒一針見血,額頭被砸1.5公分的傷口;因為沒有一針見血,西安市第四醫院護士被患者抓傷咬傷;“一針不見血”急診科護士挨耳光已成家常便飯。

我們嚴厲譴責這種涉醫暴力違法行為,這種暴力傷醫必將遭到嚴懲!

當然,作為醫務人員,平時要勤學苦練,你知道嗎?護士學校的學生為了更好地練習基本功,每天除了反覆在仿真手臂上練習打針外,同學們都給對方當過模擬病人,每個人都被戳過很多次,而醫院的護士們,也要經過嚴格的培訓,特別是兒科,兒科的靜脈扎針是最難的,要求也很高。

護士給患兒扎三針未紮上,患兒父親給了護士一巴掌,怎麼看這事?

護士給患兒扎三針未紮上,患兒父親給了護士一巴掌,怎麼看這事?

嫻熟的技術是千百次的不斷練習中鍛煉出來的,即便如此,也沒有人能夠保證百分之百的成功。如果遇到要求“一針見血"的患者,一定要靜下心來,在日常工作中也應該有技巧的與患者溝通,取得患者的理解與信任,得到患者的配合,為了避免穿刺失敗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可以請求資深護士或者護士長的幫助。前段時間有一案例,一護士連續紮了五六針也沒紮上,還繼續扎,引起了患者的不滿,導致醫患衝突,其實,這位護士可以更聰明一點,紮了兩三針還扎不上,可以請求自己的上級幫助啊,換一個人,技術更嫻熟經驗更豐富,也許,就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

沒有哪位醫生護士不想做到“一針見血”但也沒有任何一位醫務人員能保證百分百的做到“一針見血”,醫患之間多一些溝通與理解,多一份信任與包容,少一些戾氣和衝動,如此,類似事件的發生會少得多,醫患關係也有望得到進一步改善。

評述醫患關係,講述醫患故事,請大家關注:麻醉超人鋼鐵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