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什麼沒有汙名化項羽?

芒果論史


古代統治者,對於和自己競爭最終失敗的人,都會有意貶損他,汙化他。對其子孫後代,都會著意打擊。比如李世民打敗他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後,不但殺掉他們的兒子,而且對他們進行了著意地貶損。在史書上,李建成變成了一個庸碌無能,貪圖享受,迫害兄弟的人。李元吉則是一個心狠手辣,自私兇狠、謀朝篡位的人。這就是李世民對作為失敗者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汙化。再比如朱元璋打敗陳友諒以後,對陳友諒的後代也極力打擊。雖然陳友諒的兒子陳理已經投降朱元璋了,但是朱元璋卻把陳理送到高麗去,讓他在那裡自生自滅。

(朱元璋)

明明競爭對手已經失敗了,也沒有什麼實力了,為什麼這些古代統治者,還要對其進行汙化,同時對其親屬進行嚴厲打擊呢?這是因為競爭者雖然已經失敗了,但是,他們的黨羽也許還在,他們的影響力還在。如果不嚴厲打擊,失敗者也許就會死灰復燃。別人就會利用失敗者大做文章。比如明朝雖然失敗了,但是民間卻不斷有人假託明皇室的後代起義。因而,清朝要對明朝進行汙化,降低明朝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可是,為什麼劉邦奪得天下以後,卻並沒有汙化他的競爭對手項羽呢?不但沒有汙化他,而且對項羽的親屬還非常好。

項羽的親屬中,項伯被劉邦封為射陽侯。

如果說項伯是因為對劉邦有恩,才被封侯的話。項羽的其他親屬,劉邦對他們也是很好的。比如項襄,他是主動投降劉邦的,劉邦封他為桃侯。項他,他是與劉邦作戰,被灌嬰擒獲的,劉邦後來依然封他為平皋侯。其他姓項的,雖然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他們去哪裡了,但是,也沒有劉邦折磨他們的記錄。

(劉邦)

而且,劉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就是賜項羽的那些親屬姓“劉”,包括項伯、項襄、項他,都被劉邦賜姓“劉”。這也就是說,劉邦是把項羽的後人,當成自己一家人了。這在古代統治者中,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那麼,劉邦為什麼不但不汙化項羽,反而還對項羽那麼好呢?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劉邦寬宏大量,胸懷天下的緣故。

這個話有一定的道理。比如雍齒,他曾經多次背叛劉邦,對劉邦進行釜底抽薪,劉邦恨得他牙癢。連劉邦自己也對張良說,雍齒是他最痛恨的人。但是,當張良建議劉邦,先把雍齒封侯,以便安定功臣的心的時候。劉邦毫不猶豫地就把雍齒封為侯了。而且此後,劉邦殺掉了那麼多功臣,都沒有動過雍齒。

不過,如果說是因為劉邦寬宏大量,才沒有汙化項羽,打擊項羽的親屬,其實也說不過去。劉邦絕對不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他封雍齒為侯,也不是因為寬宏大量,而是因為他要利用雍齒為他做事情。

也就是說,劉邦作為一個政治家,首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讓江山長治久安。

(項羽)

當劉邦奪得天下以後,他發現那些異姓諸侯王們對他有很大的威脅,因此,他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打擊。韓信為他建國立下的功勞是最大的,但他反而最提防韓信,用陰謀手段把韓信給拿下來,後來還默認了呂后殺韓信。盧綰是他最好的朋友,可以隨便出入他的皇宮。但他發現盧綰對他不利的時候,他因此率軍討伐盧綰。樊噲是他從小的哥們,但為了避免自己去世後,樊噲作亂,因此不管樊噲有沒有罪,都派周勃、陳平去殺他。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劉邦之所以沒有汙化項羽,並善待項羽的親屬,原因就在於,項羽及其親屬,對劉邦不會構成威脅。

實際上,項羽雖然曾經站在權力的最高峰,但他最終是在眾叛親離的情況下失敗的。垓下一戰,就是一個證明。不但他曾經的部下彭越、英布對他倒戈,與劉邦的軍隊一起圍攻他。而且他的士兵們,也紛紛離開了他。以至於他本來有10萬軍隊,最終卻一無所有,到烏江邊上的時候,只剩下他一個孤家寡人。

這說明,已經沒有人擁戴項羽了。因而項羽也不再是劉邦的一個威脅。既然如此,劉邦也就沒有必要汙化項羽,打擊其親屬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劉邦沒有汙名化項羽,是由於多方面原因,但我認為,以下三點可能是重要因素:

1、劉邦有胸襟,已經得了天下,沒必要汙名化項羽

項羽和劉邦都是秦末的農民起義軍首領,但是最終取得天下的是劉邦。劉邦既然已經取得了天下,就沒必要去汙名化項羽!汙名化項羽,只會貶低劉邦自己的身份,沒這個必要。

2、從人格魅力角度講,劉邦寬大厚道,項羽殘忍霸道,高下自見,沒必要汙名化項羽

從人格魅力角度講,劉邦寬大厚道,平易近人,從善入流;而項羽剛愎自用、兇狠殘暴、一意孤行。高下自見,沒有必要刻意貶低項羽,因為本來項羽就不如劉邦。

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在楚懷王準備派人攻取關中之時,懷王的諸老將對項羽的評價是:“項羽為人兇悍暴躁、狡黠狠毒。項羽曾經攻打襄城,城中沒留下一個活口,全部被坑殺而死。他所經過的地方,沒有不遭殘殺毀滅的。不可派遣”;但對沛公劉邦的評價是:“沛公是寬大厚道的長者,可以派遣。”所以楚懷王派劉邦去攻打關中。

由此可見,劉邦和項羽在反秦將領中中的人格魅力,已高下自分,劉邦還有汙名化項羽的必要嗎?

3、從用人角度,劉邦善用人才,而項羽自大,不善用才,汙名化項羽會讓別人寒心,沒此必要。

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在一次酒宴上問群臣“我劉邦為什麼會取得天下,而項羽卻丟了天下?”

大臣回答說:“項羽傲慢,好侮辱人,陛下仁慈,愛護他人。陛下派人攻城略地,攻下了城邑就封給他,與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人遭陷害,賢良的人被懷疑,打了勝仗不論功行賞,攻佔了土地不給人好處,這就是他為什麼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回答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講到運籌帷幄,謀劃在帷帳之中,而能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子房;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糧餉,使道路運輸暢通無阻,我不如蕭何;統領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傑出人才,而我能夠任用他們,這是我為什麼能夠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儘管有一個范增,卻不能任用,這就是他被打敗的原因。”

所以從用人角度,項羽不如劉邦,劉邦有必要去汙名化項羽,而讓自己的大臣寒心嗎?

結語

從這三個方面講,劉邦沒有“汙名化”項羽的必要,您說呢?


管理故事會


劉邦要抬高項羽還來不及,怎麼會汙衊項羽呢?

你想啊,劉邦如果抬高項羽,把項羽描述得多麼神勇無敵、戰無不勝,到最後,項羽卻死在劉邦手中,這麼歷害的項羽,都死在我劉邦手中,那劉邦豈不是更歷害。



從劉邦的角度來看問題,抬高項羽才能體現劉邦的英明領導,才能體現劉邦的運籌帷幄,才能更深刻地體現劉邦的歷害,才更符合劉邦的政治利益。

項羽的歷害可是寫進史書的,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描述項羽時,應該還算公正客觀的,而且司馬遷給項羽做傳可是把項羽當成皇帝來做的,項羽的傳紀叫《史記項羽本紀》,紀表示皇帝的傳記,你可以去看史書,只要傳紀後面有個紀字的,都是皇帝或追封的皇帝。



這個待遇不低了吧,項羽是秦末的軍事奇才,秦末出了2個千年一遇的奇才,一個是兵仙韓信,另一個就是兵神項羽,即使是韓信,也不敢正面面對項羽的兵峰,韓信對戰項羽,一靠兵多,二靠計謀,否則韓信也不是項羽的對手。

項羽在鉅鹿之戰以5萬楚軍大破40萬秦軍主力,一舉滅秦,以一戰滅亡強大的秦國正規軍,以一戰滅亡一個強大的朝代,中國歷史上只有項羽一個人做到了。



項羽還在彭城之戰,以3萬精騎大破劉邦的56萬諸侯聯軍,創造了冷兵器時代最經典的長途奔襲戰和閃電戰,以少量優勢騎兵大破18倍數量於已方的步兵,堪稱神來之戰。

項羽在垓下被劉邦率領70萬大軍團團包圍,以兵仙韓信為前鋒,首戰韓信被擊敗,最後韓信還是靠四面楚歌的心理戰才擊敗項羽,項羽兵敗自殺,劉邦以整個天下的勢力才勉強擊敗項羽。



正因為劉邦沒有汙衊項羽,所以項羽的這些英雄事蹟才被後人記錄下來。事實上,劉邦不僅沒有汙衊項羽,在項羽死後,甚至還善待了項羽家族中人。

項羽死後,劉邦為招降項羽手下的李將軍,將項羽首級示眾,並答應厚葬項羽首級,李將軍才率眾投降,因此劉邦也厚葬了項羽。



項羽的伯父項伯,項羽的族人項襄,項羽的侄子項他都投靠了劉邦,在漢朝為官。並沒有在劉邦誅殺諸侯王的行動中受到牽連。

另外在政治上,項羽也幫了劉邦的大忙,其中最主要一條就是項羽殺了楚懷王,項羽進入關中後,以霸王之名封楚懷王為義帝,因此楚懷王也成為名義上的天下共主。



而項羽殺了楚懷王,等於是解決了劉邦的一個政治難題,如果劉邦打敗項羽後,楚懷王沒死的話,劉邦就不好處理,楚懷王好歹是天下共主,劉邦如果殺了他,必遭天下反對,但最終項羽解決了這個難題。

項羽雖然殘忍,對於劉邦來說,只要項羽死了,劉邦就瞬間與項羽沒有任何矛盾了,根本用不著汙衊項羽,相反,抬高項羽對劉邦更有好處。

劉邦建立的西漢王朝真正汙衊的人是秦始皇,漢朝為了證明自已的合法性,讓一大批儒生批判秦朝,將秦朝刻畫成殘暴的朝代,將秦始皇汙衊成暴君,因為秦朝是以法治國的,儒生在秦朝處於壓制對象。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我國五千年文明,歷代開國集團系列,屬西漢開國派最為坦蕩。

夏代初期和商代初期沒有文字,不好記載。

到了西周初年,姬發把歌頌商朝文治武功的歷史記錄幾乎全部銷燬,向外宣傳週朝開國的正統合法以及功德美名。把紂王形容成無惡不作的暴君,把自己和姜子牙等功臣誇大功績。隋唐跟風,李世民汙楊廣和李建成就像西周汙商,史官們按照當朝君主的想法寫,當然君主們不會扭曲歷史大背景。宋元明清仿照的也不少。

只有西漢開國派系,劉邦,韓信,蕭何,英布等這些人不會那麼在乎虛名,按照真實情感行事。為什麼他們敢這樣做,不怕後人議論是非嗎?

這就要追溯到領頭人的性格了。劉邦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從小遊於楚國外地,從青年開始就有一股遊俠精神,那個時候天下很多名人喜歡養客,劉邦經常去串客,他崇拜信陵君,信陵君的氣節和英雄氣概影響了劉邦。回到家鄉後,跟鄉里人打成一片,從來不會顧忌太多,也不會在意那麼多虛名,憑著豪邁坦蕩的性格結交了很多朋友,包括官吏。

這些人以後跟隨著劉邦建立漢朝,當然也不乏中間加入劉邦集團的很多人才。這些人都被劉邦的性格魅力吸引,不會搞那麼虛的一套。

所以滅項羽之後,劉邦絕不可能去汙項羽,項羽的氣魄和本事也深深地震撼過劉邦,劉邦雖非置他於死地不可,但厚葬他也在情理之中。
再補一個後話,幾十年以後,司馬遷被劉邦曾孫閹割,太史公難免會對皇族有點介懷,眾所周知,司馬遷寫史記也帶有一點點的個人感情色彩,他都時不時把劉邦寫成善於用人,豁達大度的角色,那可見真實的劉邦心懷之大。


如史如畫


成王敗寇,鐵的定律。楚漢相爭,以劉勝項敗結束。不用誰汙誰,敗方一敗塗地,名譽尚存?絕無可能。不用人說巳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項籍,名羽,舊楚貴族後裔,壯大後號"西楚霸王"。漢朝江山其實是他憑實力打下的。破斧沉舟,血戰秦軍,驚天地泣鬼神,彪炳歷史無出其右。劉邦出身低微,潑皮無賴,混上亭長,號召力漸增,廣收人才,蕭何.韓信.張良等天下英雄大多投奔盔下。他乘項陷囹圄之戰,巧取關中,虜子嬰而滅秦。懷王有言在先,先入關者為王。劉不敢,不是不想,是實力不夠使然。項入關後,打著懷王旗號封劉為漢王,實為用巴蜀群山困住劉使其永不翻身。後經漫長的楚漢戰爭,傲視群雄的項羽,敗在他的高傲.失策.固執.心軟.爛殺.無謀.虞姬等等因素上。劉邦雖奪取了政權,但得到的是一個爛攤子,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俗話講打江山易守江山難,何況七大異性王羽毛巳豐,正虎視袒袒窺探他的大位呢。當務之急,要安民心,休養生息,讓老百姓有活頭。對異性王,一個一個滅。做這事呂后是狠角色,比劉邦更厲害,加上蕭何等,要不然能殺韓信?你想想,在這國難之際,哪有時間去汙什麼手下敗將項羽。閒暇時間倒是可以調侃調侃這位昔日對手,劉說過項十罪,不管其罪真假,只要能忽悠百姓就成。劉說自己謀士成群,勇將如雲,而項只一範曾而不用,故而項敗也。這是事實,並不存在汙篾。至於稱項藉不奇怪,皇帝稱任何人都直呼其名,項羽也不例外。說到這裡可以小結了。劉邦開國皇帝,雄才大略,政務繁多,要事急事及待處理,其他事情統統服從國家大局,放置一邊。至於項羽等話題,劉邦說:等“朕"有空再聊吧!


老大73708


歷史往往都是勝利一方說了算,勝利之後開始彰顯自己的能力,鼓吹自己的戰績,踩低對手的戰力,無形中形成一種對比,昭告天下人,籠絡天下人心。


而在劉邦和項羽這對宿命中似乎並沒有發現這個問題請,是不是打敗越強大的敵人越顯得自身能力更加強大,或者劉邦對項羽惺惺相惜呢?其實不然劉邦還是無意在一定程度上對項羽汙名化,只不過是通過另外一種方式而已,而且汙衊項羽對他有什麼好處?


指桑罵槐

從劉邦斬殺項羽之後有有五個人一天之內被封了侯,呂馬童為中水侯,封王翳為杜衍侯,封楊喜為赤泉侯,封楊武為吳防侯,封呂勝為涅陽侯。因為這幾個人都得到項羽身軀的一部分,劉邦曾經下令“得到項羽首級的,黃金千金、封邑萬戶”。


當初義帝被項羽殺死,而劉邦是一個非常善於作秀的人才,就靠這一手籠絡了幾十萬大軍,項羽死之後還幫義帝進行了一個葬禮,還在場上大哭一場。葬禮規格是魯公的標準,而魯公是義帝最早給項羽封的爵位,殺人誅心的行為。


這兩個行為很明顯就是在鞭屍項羽,不需要在名義以及專紀中汙衊項羽,而是讓這個世界上仍然惦記項羽的人感受到一種殺人誅心的感覺。能夠讓人拿你的身軀來換取錢財,讓你殺過的人獲得的安眠。


劉邦功與過,項羽高與低

在歷代的評論中對於項羽和劉邦也不都是一個模板的評價,有針對劉邦的功與過,也有針對項羽的好與壞。項羽的失敗是必然的,但是在過程中翻出的浪花是巨大的,所以有很多人去珍惜項羽,去懷念項羽,仔細去研究發現,你會看到惋惜項羽的大多是文人墨客,而針對項羽的是謀臣,戰略家。

項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蘇軾
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高祖知其然,承以柔遜,濟以寬仁,卒以勝之--朱元璋


封建社會的基調就是通過發動戰爭獲得皇權,讓發展民生經濟,賢明的君主就是想著如何發展,昏君就是享樂。出現昏君改朝換代也快要來臨了。


而戰爭的曲調是非常悲傷的一件事情,“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都是一個個戰士換取的勝利,但是戰爭也有柔情,有才能的將軍獲得勝利之後不會屠城,不會去影響百姓。一座城市中的建築、文化書籍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源。


這一點在劉邦與項羽身上兩個人有很大差距,張良、蕭何進城之後關心的是人口地畝相關的書籍,而項羽進城之後是金銀玉器,珠寶美女滿載而歸。劉邦能夠將秦朝制度承襲,而項羽不好說。


黑夜與黎明

項羽的短板就是他失敗原因,進咸陽屠城、火燒陵墓、不爽就弄死下屬種種行為無不彰顯他是一個目光短淺,在戰略眼光上沒有足夠的社稷胸懷,不注意民生不注重文化保護的武夫,失敗不是沒有原因的,同時也是當時的大幸。


劉邦的勝利是贏在謀略之上,劉邦出身於寒門,享受過民間疾苦,知道百姓知道要什麼,人心所向是什麼。都說劉邦是陰險計謀,但是這些計謀都是為了贏得天下而出發,在陰險的計謀中卻沒有針對最脆弱的百姓。當然劉邦也進行過屠城,沒有絕對的好人,只不過劉邦能夠更懂得剋制自己。


而至於為什麼不進行大量有意的對項羽進行汙衊,

一、劉邦需要一個強大的對手作為參照物,顯得自己更加強大;

二、從用人識人方面來說劉邦更懂人心所向,有意汙衊會反其道而行之;

三、已經獲得天下,有信心能夠還一個太平,那一個項羽就是微不住道的存在。


點個關注,發現更多不一樣的歷史,同時為創作不易點個贊~~


空夢歷史


關於為什麼劉邦沒有汙名化項羽這件事情,其實只要簡單分析一下,就會發現其實很簡單。

第一,劉邦滅的是秦,而不是楚

首先我們必須要搞清楚一件事情,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在起兵的時候打的口號是什麼?誅滅暴秦。所以說最初所有人的敵人是秦軍,隊伍也都是靠這個口號拉起來的,至於和項羽爭霸那時滅掉秦之後的事情了,要是汙名化項羽,那豈不是把自己也黑化了嗎?所以黑化項羽也沒有什麼意思,大家對彼此都知道的很清楚,汙名化也沒什麼意義。

第二,性格原因,英雄相惜

劉邦的性格其實還是很像一個遊俠的。很多人都認為劉邦不學無術,是個小混混,其實劉邦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曾經還因為仰慕信陵君想去做信陵君的門客。而且交友也很廣闊,再者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劉邦真的不學無術,家中又沒有什麼後臺,亭長官職雖小,那也不是他能夠當得上的。

而且劉邦和項羽名義上還曾經結義過,對彼此也算是瞭解。所以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劉邦應該還是佩服項羽的,這也是沒有黑化項羽的原因之一。

第三,汙名化項羽沒有任何好處

到了劉邦這種地位,很多時候在做一個決定的時候都是要考慮利弊得失的,如果一件事情的弊大於利,那肯定是不能做的,汙名化項羽就是這麼一件事。

首先汙名化項羽基本上不會有任何好處,充其量就是讓劉邦自己心裡可能會舒服點,但是項羽其人這麼出名,他的口碑影響力等等是很大的,而且項羽的勢力很大,楚人也眾多,汙名化項羽難免會引起他們心中的反感,這樣一來更加不利於統治,得不償失,反倒不如表現得大度一些。


所以其實從方方面面來說,劉邦都沒有汙名化項羽的必要,畢竟這也是一件費心費力的事情,像後世的唐宋元明清汙名化前朝或者對手,都是出於必要的需求或者輿論的導向,而劉邦對項羽是不用顧及這些的。


曉天講歷史


劉邦的帝王之術無師自通,在用人,識人,方面令人稱奇。

劉邦是一出身卑微,混於市井的街頭無賴,他四十多歲的時候還是一事無成,但他經過這些年的摸爬滾打深諳處世為人之道,他每天都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每天他都要和這些人打交道,更加體現出劉邦的身份卑微。但是反觀項羽,他背景顯赫,是天生的王侯將相,更是天生的王,自幼接觸的都是一些楚國舊官,對他都彬彬有禮,他自幼接受的也是貴族的教育,他的成就更是令人羨慕,後人對他的評價是羽之神勇,千古無二。但是有這樣一位霸王卻敗給了一個市井混混,這樣的差距是很大的,只能說霸王不如混混,這樣才能突出劉邦的才幹,天下霸主,分封天下諸侯,卻被一個混混殺的體無全屍。這樣才能突出劉邦的本領。

一提到項羽人們對他的評價大都是有勇無謀,就是腦子不好使,但是誰讓你看到這樣的項羽的,是誰為你打造出這樣的項羽的,司馬遷在寫史記,不可否認的會帶一點個人色彩,把項羽體現的很高大上,劉邦這顯得很低,這樣就人為劉邦說話了,項羽這麼厲害還不是敗給了劉邦嗎?劉邦想看到的就是這樣的結果,要知道貶低皇帝,可以殺頭,何況是漢武帝時期,誰能忍受一個人抹黑自己的祖宗,抹黑開國皇帝,但漢武帝居然沒有追究,因為他想讓你看到的就是這樣的,這就體現了馬雲說過的一句話,你在厲害老闆還是我,你在厲害贏的人還是我。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劉邦哪有時間來汙化項羽,把項羽打敗了,他建立漢朝,並不清閒。第一,他要修改秦朝的嚴刑峻法,讓老百姓修養生息,傳說劉邦逐條刪改秦律,“殺人者死”,是劉邦親自擬定的。

第二,平息各諸侯王的叛亂,劉邦一輩子都在打仗,打諸侯王,打突厥,馬上得天下,馬上治天下,唯劉邦一人耳。

第三,協調內部關係,特是後宮女人,呂后太強勢,其他妃子又爭龐,百年之後怎麼辦?

第四,後繼之人乏力,政權不穩,想廢太子,又受呂后反對,無可奈何。

我估計,劉邦根本沒時間來醜化項羽,再說,醜化項羽,對劉邦沒一點點好處,而且,當代人都知道項羽,多說無益,不如不說。從某個角度講,劉邦還是很欣賞項羽人格魅力的,項羽捉了劉邦妻小,沒有折磨,儘管項羽說要烹了劉邦老爹,劉邦耍無賴,說“我爹也是你爹,烹了請分我一杯羹。”項羽無奈,並沒真的殺了劉邦老爹,只是嚇嚇而已。劉邦逃命,把兩個兒女推下去,有人罵劉邦無情無義,只顧自己逃命,其實,劉邦是知道項羽不會殺害自己小孩的,只要自己不被抓住,還有翻盤的機會。如果不是爭奪天下,劉邦和項羽可能真的是一對江湖好兄弟哩。



朵朵佬爺


劉邦沒有辦法去抹黑項羽,因為兩人都是反秦英雄,抹黑項羽的話,那麼反秦就沒有合理性了。至於楚漢相爭,那是內部爭鬥,無從抹黑,也沒有必要去抹黑!劉邦文化程度不高,先秦兩漢時期也不興篡改歷史,所以項羽的形象被真實還原了。項羽有戰場的勇武,也有殺降殺王的不光彩,譭譽參半,不用刻意去抹黑!


項羽的武功是有目共睹的,大秦百萬甲士被他擊潰,二十萬降兵被他坑殺,反秦的主力在後期就是項羽。進入咸陽後,項羽殺秦王子嬰,屠戮秦國皇室成員,縱兵劫掠咸陽百姓,還組織軍隊大規模發掘秦國皇陵。最後項羽認為咸陽留在那裡會讓人掛念,於是一把火將咸陽燒成灰燼!項羽在秦國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報復秦人,因為他爺爺項燕,叔父項梁皆死於秦軍之手,他對秦國秦政十分怨恨!

秦國被項羽一分為四,也就是三秦王和漢王劉邦!三秦王原本就是秦人,在戰場投降楚軍,導致二十萬人被坑殺,秦人憎恨三秦王,而歡迎漢王劉邦!人心所向,劉邦不到一年就再次統一秦國,然後兵出函谷關與諸侯爭天下!當時項羽正在齊國平亂,他三次擊敗齊國,三次屠戮齊人,但是他前腳走,後腳就亂,讓項羽疲於奔命!劉邦團結了可以團結的諸侯,消滅了可以消滅的諸侯,最終在垓下之戰擊斃了項羽,再次統一天下,繼位當了皇帝!



項羽的殘暴大家有目共睹,根本不用去刻意抹黑。項羽的戰績實實在在擺在那裡,也容不得貶低。沒有項羽擊潰百萬秦軍,就沒有劉邦建國稱帝的可能。項羽垓下之戰時,一人擊殺漢軍百騎,其勇武天下皆知!最後項羽自刎而死,漢兵才蜂湧而上將項羽亂刃分屍,其中五人因得到項羽遺體而被封侯!項羽死後,劉邦隆重祭奠了項羽,以魯公(楚懷王曾封項羽為魯公)的身份厚葬了項羽,也算是對強勁對手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