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金庸筆下的北宋風雲十年

文丨《那些年》曉婷(微信號:jjzsnxn)

《天龍八部》:金庸筆下的北宋風雲十年


在華人世界,金庸先生和他武俠小說的地位無人可以撼動。走進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吸引我們的不僅是這些江湖兒女的愛恨情仇,還有他們身上的家國情懷,以及無法掙脫的時代洪流。

金庸先生因為有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和上海東吳大學法學院的學習經歷,所以對小說中描述的歷史背景有著極為深刻的洞見。今天我們就翻開《天龍八部》,看看這本書中的北宋風雲十年。


《天龍八部》:金庸筆下的北宋風雲十年


故事為什麼發生在這十年?

《天龍八部》的故事發生於北宋哲宗元祐、紹聖年間,遼、宋對峙一百六十多年,金庸先生為什麼會選擇這短短十年?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哲宗元祐、紹聖年間究竟是什麼時候?


宋哲宗趙煦是宋朝第七位皇帝,1085年,年僅九歲的他即帝位,改年號為元祐,由祖母太皇太后高氏(高滔滔)垂簾聽政。高氏起用司馬光等人,恢復舊法。1093年,高氏去世,趙煦開始親政,1094年改年號為紹聖。趙煦親政後,罷黜舊黨,啟用新黨。短短十年,北宋的兩次黨爭以及黨爭所帶來的國策變化前所未有。


1085——1094年間主政遼朝的是

耶律洪基,他在位四十五年,這十年已經進入他執政的下坡道,在這之前他聽信讒言殺了唯一的兒子,甚至差點殺了唯一的孫子。

和進入暮年的遼朝皇帝不一樣,1086年即位的西夏皇帝李乾順剛剛三歲,政權由母親小梁太后牢牢掌控。小梁太后雖然是漢人,但是和她的姑姑大梁太后一樣,好像和宋朝有不共戴天之仇,屢次帶軍出征攻打宋朝。


而此時的大理國又是一派什麼景象呢?


1081年,大理國權臣高氏父子逼迫大理國皇帝段壽輝退位出家,擁立段正明繼位。直到1094年,高升泰廢掉傀儡皇帝段正明,自立為王。兩年後高升泰去世,段正淳才坐上皇位。

所以金庸先生選擇的這十年恰恰是遼、宋、夏、大理內部波譎雲詭的十年,而內部關係的風雲湧動必然帶來多邊關係的新一輪博弈。

故事為什麼會從大理國開始?

接下來第二個問題來了,《天龍八部》的故事為什麼選擇從大理國開始?

很簡單嘛!因為段正淳最閒。並且當時高氏父子當權,跑出來遊山玩水、拈花惹草才是最安全的。


另外,放眼遼、西夏與宋的關係,大理國看似最遠但卻最微妙。

《天龍八部》:金庸筆下的北宋風雲十年

《天龍八部》中段譽的先祖段思平是一代武學宗師,自創枯榮禪功、一陽指六脈神劍三大絕世武功。歷史中這個人武功造詣是否登峰造極不得而知,但他確實是大理國的締造者。史書記載段思平是漢裔白蠻,家族世代為南詔武將,後晉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節度使的段思平建大理國。


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志在統一天下的他卻在滅掉後蜀之後,以玉斧“畫大渡河以西”,並且說道:“此外非吾有也!”趙匡胤的決策一定有他的戰略考量,但無論如何,這句話還是保全了大理國,也讓老百姓避免了戰火荼毒。而自此之後,大理國也開啟了對宋朝的臣服之心。

有意思的是,相比較遼、西夏與宋的刀兵相見,大理國曆代統治者前仆後繼長達一百五十多年執著的請求宋廷冊封,主動追求臣服。而宋朝歷代君主對大理國的請封要求卻一而再,再而三的不予應允。不過這種打死不牽手的狀態並不影響雙方的經濟文化愈走愈近。


雖然地處西南邊陲,大理國在推行漢文化方面卻比遼和西夏進行的更徹底,也更深入。兩個相隔遙遠,國情不同的政權卻有著相同的統治語言,因此對多邊關係十分緊張的宋朝來說,大理國確實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大理937年立國,1253年滅亡,316年的歷史,與大宋王朝相始終。


《天龍八部》的故事選擇從這裡開始,從這裡結束,真是令人浮想聯翩。

沒藏、大小梁後,誰是李秋水的原型?

在《天龍八部》中,李秋水是一個相當厲害的角色,她武功卓絕,又貴為西夏太妃,權傾一時。然而因為情路不順,容顏被毀,導致性情大變。


李秋水的歷史原型是有著“西夏豔后”之稱的

沒藏氏,不過這位沒藏氏1056年就死於情殺。《天龍八部》故事發生的時間西夏掌權的是另一個女人——小梁太后。這個女人不愛紅裝愛武裝,經常披甲上陣,但是她攻打的敵人只有一個,那就是北宋。作為一個漢人,小梁太后對宋朝究竟有什麼仇什麼怨?這事還得追溯到她的姑姑大梁太后身上。


大梁太后主政西夏的時間是1067年到1085年,這個時間恰好也是宋神宗的主政時期。神宗十多歲的時候就“慨然興大有為之志,思欲問西北二境罪”。因此一繼位就任用王安石,開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變法的重要一條就是強兵,先向哪裡強兵呢?環顧四周,神宗把目標鎖在了西夏的孤兒寡母身上。


熙寧元年(1068年),王韶上《平戎策》三篇,詳論取西夏之略,隨後宋朝出兵,經過幾年征戰,收復了宕、疊、洮、岷、河、臨(熙)六州,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熙河開邊


面對亡國之危,大梁太后不得不戰。1081年,宋朝分五路攻夏,被大梁太后挫敗。1082年,宋朝在銀、夏交界修築永樂城屯軍,想要困住西夏軍,沒想到全軍覆沒。這一戰讓宋神宗心灰意冷,從此不再言兵。


1085年,宋神宗帶著不甘和遺憾去世了,這一年,大梁太后也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天龍八部》的故事就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北宋和西夏兩位女性的較量也就此拉開帷幕。


北宋此時主政的是太皇太后高氏,西夏主政的是小梁太后。高太后因為目睹連年征戰,給宋朝沒帶來什麼好處,於是任用主和派,決定止戰息兵。小梁太后因為目睹宋夏交戰,西夏大勝,自信心爆棚,於是常年發兵進攻宋朝。然而現實給了小梁太后狠狠的一擊,無論她多努力,都無法再延續姑姑大梁太后在戰場上的輝煌。輸多勝少的戰績逼得她接二連三向遼求援,這個時期的遼道宗卻更希望維持現狀,小梁太后再這麼強勢下去很有可能將西夏拖入萬劫不復的境地,而讓西夏活下去更符合遼的利益訴求。


西夏要活,小梁太后就得死。1099年,遼道宗遣人至夏,鴆殺梁太后。


儘管這一時期西夏和遼、宋的關係頗為緊張,但是在金庸筆下,此時的西夏卻歲月靜好,尤其西夏公主夢姑招親,併成功找到她心中的夢郎,這段《天龍八部》中堪稱唯一一段美滿的愛情似乎也在暗示著未來三十年的天下鉅變,只有西夏能夠獨善其身。

蕭峰為什麼必死?

《天龍八部》中耶律洪基是一個胸懷大志,一心要南征滅宋的有為皇帝。只可惜在雁門關外被蕭峰阻止,功虧一簣。然而在歷史中,耶律洪基是遼帝中對宋朝最友善的。耶律洪基在位四十五年,這期間北宋經歷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無論誰在位,都沒有影響耶律洪基對宋朝的態度。甚至宋朝主戰派佔據上風,數年向西夏用兵,耶律洪基也只是持觀望態度。

耶律洪基的狀態讓遼朝的處境越來越尷尬,一方面這隻草原狼越來越遲鈍,被其他更剽悍的民族幹掉是遲早的事,另一方面,草原文明和農耕文明的矛盾一直都在,並且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無法調和。

《天龍八部》中,這種種困境都集中在了蕭峰身上。

《天龍八部》:金庸筆下的北宋風雲十年

在他的幫助下,完顏阿骨打擒獲了耶律洪基,這對當時飽受遼朝欺壓的女真族來說簡直不可想象。三十年後,這一幕變成了現實。而遼與宋的深層矛盾與衝突更讓蕭峰成為一個悲劇人物。他生於遼,長於宋,兩種身份的衝撞讓他沒有立足之地。他即便吞下所有委屈也無助於解決困境。既然無路可走,只好自我毀滅。只是無人知道三十年後,曾經無比強大的遼與北宋也相繼覆滅。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天龍八部》的解讀,感謝金庸先生在歷史畫卷下描繪的芸芸眾生。


正所謂:

無人不冤,有情皆虐

所有的不可一世都將成為過去

《天龍八部》:金庸筆下的北宋風雲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