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命線“守護”公共安全

目前,合肥正在全面推動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監測系統二期項目建設,46座橋樑、2000多公里的地下管線以及58公里的綜合管廊都將戴上“心電監護儀”,對於各類風險可以實現實時感知和早期預警,預計今年底完成竣工驗收。近年來,合肥在市政工程、治安防控、交通管理等多領域大膽創新,引入眾多一流的“黑科技”,有效保障了城市公共安全,廣大市民幸福生活指數持續提升。

城市生命線工程二期今年底竣工

放眼合肥街頭,全市共有城市橋樑288座。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市民身邊各類橋樑越來越多,不管是高架橋還是跨河橋,如何有效監測它們的健康狀況呢?為了提前預判風險,防患於未然,合肥城市生命線工程一期項目已於2017年正式進入運行維護階段,走在了全國省會城市的前列。

城市生命線是指對社會生活、生產有重大影響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電、供氣、輸油等工程系統。為避免城市地下管線及市政交通設施故障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合肥市統籌規劃、試點先行,逐步建立起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運行監測系統,實現整體監測、實時感知、早期預警和高效應對,創新城市安全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一期項目實現了5座公路橋樑的實時監測及安全預警,包括金寨路高架橋、繁華大道跨南淝河大橋、環巢湖派河大橋、環巢湖南淝河大橋、G206湯口路互通立交橋。藉助傳感器等高科技技術手段,可以像心電監護儀一樣,實時監測橋樑的索力、應變、傾角、位移、結構溫度等點滴變化,準確掌握橋樑健康狀況,確保橋樑安全受控。

大數據顯示,一期項目自2017年運行以來,成功預警重型車輛超載引發橋樑結構健康安全事件3582起,車撞橋樑等突發事件6起,有效保障了監測範圍內橋樑的安全運行。

隨後,合肥市又啟動城市生命線二期項目建設,按照“點、線、面”結合原則,重點選取一環內老城區、省政務中心和市政務中心等建設年代久、人員密集、重要敏感區域進行安全監測,並增加了排水、中水、熱力專項。包括46座橋樑、819.5公里燃氣管網、714.1公里供水管網、201.5公里熱力管網、574.6公里排水管網、14公里中水管網、46座泵站,監測範圍涵蓋合肥市一環內老城區、政務新區、濱湖新區等,計劃於今年底竣工。

地下管廊 “裡子工程”將達到近百公里

在合肥地下深處,一條條綜合管廊如同錚錚鐵骨綿延,將各種城市“生命線”包裹其中,使城市安全變得底氣十足。

作為城市的“裡子工程”,全市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建設已經取得不錯的成效。合肥人正在增強城市地下管線高質量發展意識,推動市政工程“重地上、輕地下”的現象逐步扭轉,預計到2020年實施長度可達94.2公里。

2016年4月,合肥成功獲批第二批國家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城市資格。根據合肥市地下綜合管廊規劃,分近期、中期、遠期建設管廊累計723.6公里。在肥西縣產城融合示範區、高新區拓展區、新站區少荃湖片區3個區域開展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建設。此外,目前還有9個試點外項目正在開展前期設計或已經施工。截至2019年8月底,全市建成地下綜合管廊55.14公里,佔計劃94%。

在合肥的地下綜合管廊世界中,不僅僅是夠寬夠深可以跑車,而且引入了不少頂尖的高科技來“強身健體”。比如,復旦大學研製的納米材料氣體探測器,與傳統的催化燃燒、電化學等探測器性能比較,具有穩定性好、結構堅固、抗震性好等特點,已經在高新區綜合管廊燃氣艙內進行應用驗證,尚屬全國首次。此外,聯合中國科技大學,研發履帶式綜合管廊巡檢機器人,實現綜合管廊內全天候/全地形自動巡檢,對有毒有害/可燃氣體濃度、溫溼度等氣體濃度實時監控,可以自動發現故障並報警。

通過綜合管廊試點建設,合肥人正在增強城市地下管線高質量發展意識,逐步消除馬路拉鍊和架空線,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品質。同時,依靠養護人員巡檢和高科技提前預警,大大減少甚至杜絕廊內的供水、燃氣、汙水等漏損事故的發生,更好地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交通超腦推動城市治理進入新時代

“人過留像,車過留牌”,在合肥城市的上空,數以萬計的監控探頭24小時不間斷地“站崗”值守,讓違法犯罪無處遁形。

黨的十八大以來,合肥緊緊圍繞“把合肥建成全省最平安的城市、中部乃至全國最平安的省會城市”的目標,把科技興警作為提升公安工作水平、引領警務機制創新、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使合肥市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和信息化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近年來,合肥建起“封閉成環、匯聚成網”的立體視頻監控體系,初步形成全市視頻巡查、實兵巡控無縫對接、聯動協作的街面巡控網絡。在合肥南站、合肥火車站、淮河路步行街探索建立綜合警務站,並以此為建設樣板,在黨政機關、車站、商業繁華地帶以及治安複雜地區建成35個街面綜合警務站,全面提升了動態環境下的社會面治安控制力。

2019年,合肥開展智慧平安社區建設,創新性地將警務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充分融合,打造多模態的智能安防感知體系,通過智能門禁、視頻監控聯網、車牌識別等“黑科技”,對試圖進入小區的“人、車、物”三大類數據進行綜合研判分析,通過技術手段顯著降低社區警情案情。

伴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朝陽,全市的道路交通里程迅速拓展,交通管理工作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2018年,合肥市正式發佈城市交通超腦計劃,啟動合肥市城市交通超腦示範應用項目建設。交通超腦每日接收公安交管電警、卡口數據,“雪亮工程”視頻數據,城市公交、出租車、城泊數據,互聯網數據,為態勢實時感知、研判分析、信號管控、出行誘導和堵點治理等提供豐富強大的數據支撐。

合肥晚報 ZAKER合肥記者 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