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欄目主理人/

邵聖懿

本欄目由三味工作室承製出品

【上期回顧】

本期導讀

今天我們繼續上一期的內容,就著新上映的電影《決戰中途島》,介紹二戰期間太平洋戰場最重要的戰役“中途島大海戰”。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 配合本期節目閱讀文章 —

上一期我們講到1941年的12月7號,日本人不宣而戰,通過偷襲珍珠港的方式,一方面是一舉重創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癱瘓了太平洋艦隊絕大部分的作戰主力,除了三艘航空母艦之外;另外一方面是把美國拖進了太平洋戰場,拖進了二戰的戰場。

美國迅速的對日本宣戰,並且因此全力開動自己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為二戰來做儲備,這個實際上決定了雙方如果在未來打持久戰的話,日本人是毫無機會的,因為工業實力這種對比決定了美國一定是具有碾壓性的優勢。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但說實話,你開足馬力生產,美國再強大的工業能力,你要造出航母來也需要一年多兩年的時間,像當時美國的“埃塞克斯級”的航母已經投入建造,但也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夠服役投入實戰。所以在太平洋戰場開戰初期的前幾個月,美國人是節節敗退,日本人可以說是所向披靡,在整個太平洋到印度洋都毫無對手。

那麼今天我們就繼續來講講在這幾個月的時間當中,美國人是怎麼樣一點一點的做準備,為即將到來的逆轉性的中途島海戰做好了各方面的儲備。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01 日本海軍實力世界第幾?

在講這個內容之前,想先回答大家的一些提問。上一期內容發佈之後,很多朋友跟我們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探討,問了很多的問題,其中我比較感興趣也是比較想跟大家探討的一個話題,就是日本海軍的實力到底怎麼樣?有人問在太平洋戰場開戰的時候,日本海軍的能力在世界上到底排第幾?這種一旦涉及到軍力排位的問題是大家非常津津樂道的。

先給一個答案,在太平洋海戰開戰之前,日本海軍在全世界的實力排在前三位,這是毫無疑問的。這個其實要說一點歷史,因為日本它首先是一個島國,所以向來很重視海軍的建設,尤其在明治維新之後,19世紀末日本的綜合國力迅速的提升,之後又碰上了兩場重要的戰役,使得海軍的軍力連續得到了突飛猛進、這種幾何倍數式的增長。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一場是1894年的“甲午海戰”,這個我們都非常清楚,中國人內心傷痛的一個地方;另外就是1904到1905年期間的日俄戰爭,打了一場叫“對馬海戰”。在“對馬海戰”當中,日本海軍幾乎全殲俄國的第二太平洋艦隊。正是通過這兩場連續的大戰的勝利,日本海軍一方面是奠定了自己在日本軍事系統內部的強大的地位,另外一方面也是一躍成為世界級的海軍強國。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甲午海戰

此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非常雞賊的站對了隊,他站在了協約國一邊,向同盟國德國宣戰,所以實際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是戰勝國,於是他又獲得了一些戰後的軍事的利益。那麼在一戰之後,當時世界海軍各國,幾個海軍強國是展開軍備競賽,瘋狂的造那種重型的戰列艦,當時叫“無畏艦”。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日本重型戰列艦

為了限制各國進行這種海軍的軍備競賽,是前後三次通過了海軍條約來限制各國海軍發展的規模,叫做《華盛頓海軍條約》、《倫敦海軍條約》以及《倫敦第二海軍條約》。前兩次日本海軍被限制的規模都是僅次於美國和英國之後,排在第三位的,他的造艦的總噸位、造艦的數量都是排在第三位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當時是世界前三強的海軍是毫無疑問的。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華盛頓海軍條約》規定各國海軍噸位

到了1936年《倫敦第二次海軍條約》的時候,日本直接就退出了,他不再接受各國對他的這種限制,實際上已經為二戰全面開戰做好了準備。退出之後日本就更加瘋狂的造艦了,造這種大型的戰列艦、航空母艦。所以當時日本海軍硬實力,不管從總噸位還是從艦艇的這種先進性上來說,數量上來講,都是世界前三位的,僅次於美國和英國。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日本二戰航母

但是我個人認為他甚至應該排進前兩位,只是僅次於美國。為什麼?因為他有自己非常優秀的海軍航空兵的飛行員和非常優秀的指揮官,像山本五十六。

我們談一個軍隊的綜合作戰實力的時候,他的硬件,武器裝備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這些武器裝備你要靠人來操作,要靠人來指揮,所以日本當時擁有像山本五十六這樣的全世界範圍內非常優秀的海軍軍官、作戰指揮官員,因此在我看來當時他應該是世界前兩名的海軍。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上期內容 山本五十六 圖片配錯,本期修正)

當然如果你要再算上偷襲珍珠港,他成功的癱瘓了幾乎整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話,那麼在偷襲珍珠港之後,日本海軍短時間內甚至可以說是世界上實力最強大的海軍,這是當時的一個背景。

02 尼米茲臨危受命

在偷襲珍珠港之後,美國是遭到重創,他們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將原來太平洋艦隊的總司令金梅爾上將解職,用尼米茲替換了他,尼米茲成為了新的太平洋艦隊的總司令。尼米茲當時是越級提升,拔到了海軍四星上將這個位置。當然我們知道最終尼米茲是美國海軍的作戰部長,也是美國海軍歷史上僅有的四個五星上將之一,因為在二戰當中他戰功卓著,這是後話。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尼米茲

尼米茲是被羅斯福總統火線任命去太平洋艦隊救急的,而且當時因為太平洋艦隊整個戰列艦沉的沉、傷的傷,無法作戰,尼米茲就任總司令的就職儀式,是在太平洋艦隊的一艘小小的潛艇上來舉行的,非常寒酸的小細節、小插曲,也充分說明當時太平洋艦隊慘到什麼程度!

儘管現實很慘淡,但是對於尼米茲來說,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策劃對日本的反擊,他要提振已經跌到谷底的太平洋艦隊乃至整個美國的士氣,所以他開始計劃對日本的這種反擊應該怎樣一步一步去進行。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當然對他來說重大的利好消息就是我們上一期講的,在偷襲珍珠港的過程當中,日軍沒有找到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三艘航母,當時三艘航母正好都不在珍珠港內,躲過一劫,這成為了尼米茲非常重要的反擊力量。

而且通過珍珠港被偷襲這件事,從尼米茲本人到整個美國海軍,都意識到了未來的海軍作戰當中航空母艦這種不可替代的核心價值。

也正是因此,之後尼米茲設計了美國太平洋戰場的一系列重要戰役,都是圍繞著航母作戰展開的,這樣一種用航母制海的核心策略在美國海軍當中延續至今,這個應該說是1941年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給美國人上了生動的一課,但是變成了他們非常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03 美國航母數量處於下風

好,接下來我們講述在關鍵節點上都要結合航母數量的對比來講了,因為這個變成了雙方一個核心競爭的焦點。美國在偷襲珍珠港之後,他的三艘太平洋艦隊的航母都保全下來了,但是在1942年的1月份,當時他的一艘航母叫“薩拉託加號”被日本潛艇伏擊,遭受了重傷,必須要返港維修。

所以這時候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只剩下兩艘航母了,但是幸運的是當時美國海軍作戰部把大西洋艦隊的“約克城號”航母調配到了太平洋艦隊,那麼再加上剛剛下水服役的“大黃蜂號”航母也是火線增援太平洋艦隊,這樣太平洋艦隊勉強有了四艘能夠作戰的航母。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大黃蜂號

但是和日本一比還是處在下風,因為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時候,六艘的主力重型航母是毫髮未傷,另外在這六艘航母上,日本擁有極其優秀的海軍航空兵,也就是艦載機的飛行員力量。此外,通過偷襲珍珠港,這些官兵正處在極其高昂的一個士氣當中,所以雙方當時從實力對比來看,美軍不管是航母的數量還是整體的士氣都處在下風。

04 出其不意 轟炸東京?

想扭轉這樣士氣上的巨大落差,當時美國人想了一個最絕的辦法,就是我必須要打到你的本土去,打到你的心臟地帶、打到東京去,這才最能打擊你的士氣,振奮我的國民。

但是要實現這樣的一個戰術目標談何容易?要知道美國本土和日本隔著太平洋,首先登陸作戰肯定是不現實的,那麼如果你想從空中轟炸的話,你要知道當時從任何美軍基地起飛的飛機都夠不到日本的本土,也就是說空中轟炸唯一實現的可能性就是用航母,用艦載機。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但是艦載機的作戰半徑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三四百公里,因為它要留出足夠的燃油來準備回到航母上來降落。但是你要知道,當時美國太平洋艦隊手裡只剩下最後的四艘航母作為核心的戰力,如果這四艘航母再出任何意外的話,美國人在太平洋戰場就沒有機會了,所以這是他最後的底牌,是無比寶貴的。

如果要把把航母開到距離日本本土只有三四百公里的地方,讓艦載機去起飛轟炸,基本上等於讓航母去送死了,這叫羊入虎口。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05 陸基轟炸機 航母起飛

美國人當時想出了一個絕招,他們把航程更長,也就是能夠飛得更遠的陸基轟炸機B-25搬上了航空母艦,這個是人類海戰史上的一個突發奇想的創舉。

因為我們知道陸基的飛機——從陸地上起飛降落的飛機,它用的跑道往往比較長,都要到好幾百米,但是當時美軍航母的飛行甲板長度只有200多米,你這個B-25在200多米的跑道上,如果達不到起飛速度的話,唯一的結果就是掉在海里,這個本身已經很難了。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陸基轟炸機B-25

再加上B-25從航母上起飛了之後,它不具備在航母降落的能力,所以它只能在往前飛,飛到中國去降落,那麼這個又要求B-25擁有更長的航程。擁有更長航程,唯一的辦法就是帶副油箱,副油箱一帶又增加了載荷,所以這實際上是一個二元矛盾的問題。

你想要讓B-25這種陸基飛機在航母上起飛,它必須要載荷足夠小,就是它自身的重量要減輕,這樣更快的加速達到它的起飛的速度,但是你要讓它飛到日本本土去轟炸,要讓航母處在一個安全的範圍之外,同時讓B25能夠在轟炸完之後還要前往中國去降落,B25本身的載荷只能增加,飛機只能變得更重。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參與轟炸任務的杜立德轟炸機編隊成員

最後美國人是通過幾次試驗,把B-25上所有能拆掉的東西,包括機槍,包括防護鋼板全部拆掉了,這樣儘可能減輕了重量,另外在起飛的時候,航母掉頭、逆風、全速向前,這樣造成50多節的一個逆風,這個等於幫助飛機提供了起飛時候的升力。最終杜立特中校率領16架B-25轟炸機從航空母艦“大黃蜂號”上順利起飛,完成了轟炸東京任務。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陸基轟炸機B-25

06 日本策劃中途島大戰圍殲美航母

不過由於美國的航空母艦比自己計劃的更早被日本漁船就發現了,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只能夠提早起飛,就進一步消耗了燃料,導致B-25完成轟炸任務之後,很多都是燃料耗盡,在中國的東部沿海附近迫降了。很多中國的軍民當時為了幫助這些美國飛行員還和日本人展開了鬥智鬥勇,這有很多非常可歌可泣的故事,這個可以找機會再另外講!

日本海軍怎麼變牛的,為何能排世界第二?真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

陸基轟炸機B-25完成轟炸任務

轟炸東京實際上真正給日本造成的打擊和損失並不大,但是心理層面的打擊是巨大的,因為這告訴日本人,雖然你癱瘓掉了太平洋艦隊,但是美國海軍的航母仍然可以威脅到你的本土,尤其是可以把炸彈扔到日本天皇的腦袋上來,這個對於日本的打擊和威懾是非常大的。

所以這個也迫使日本的海軍部馬上就制定策略,唯一的核心目標就是要圍殲美國剩下的航母,這也就有了後來的“珊瑚海海戰”和“中途島戰役”!這個我們下期再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