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多管齊下加強全球央行間協調合作機制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11月8日在第十屆財新峰會開幕演講中表示,在全球多邊主義遭遇挑戰的當下,應加強全球央行間協調和合作機制。

“過去全球化程度不高,各國金融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沒有那麼大,貨幣政策主要是針對本國的價格水平、金融穩定、經濟增長、就業等目標。但情況慢慢正在發生變化,因此需要討論全球範圍內的央行功能應該怎樣更好地實現。”周小川認為,基於三方面因素,應當加強全球央行之間的協調和合作機制。

一是貨幣政策溢出效應。針對美聯儲降息後多國央行跟進,周小川表示,由於全球之間聯繫緊密,共同行動是有必然性的,這確實與以前大不一樣。總體來講,除了個別小型經濟體或相對比較封閉的經濟體,全球通貨膨脹率比較低,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物價水平作為貨幣政策調控的主要目標也呈現出共同運動的方向。

二是資本流動。周小川表示,在全球金融危機到中期以後,IMF開始發佈一些工作論文,重新討論資本流動問題,原因是全球化聯繫緊密,跨境貿易和投資水平比以前大大提高。此外,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出現“美元化”,也導致資本流動。

三是數字貨幣對於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衝擊。周小川表示,數字貨幣一開始就試圖解決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特別是跨境支付的弱項,希望通過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效率、減少障礙。但這樣的基礎設施究竟應該怎麼管理,全球主要央行應該起到哪些作用,這引發了許多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