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技術需要動態演進的監管


在11月18日舉行的第九屆財新峰會上,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在大會演講環節表示,對於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等技術的發展,應當建立多渠道研發、相互競爭的機制,同時要保證後果可控,不能放任不管。

周小川:技术需要动态演进的监管

“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是多種方案並行、在競爭中發展前行的,這給央行和監管部門提出了挑戰,未來是不確定的。”周小川強調,由於技術的投入使用有個過程,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要保證後果是可控的,不能放任不管,萬一出現大的漏洞或失敗,會造成社會經濟的損害或不穩定。另外,支付體系和數字貨幣體系應該考慮對貨幣政策傳導性的影響,這也是對金融穩定的考慮。如果不考慮其與貨幣政策的配合關係,不考慮其對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支持度,則會造成負面影響。

此外,周小川表示,在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技術的開發方面需要有一定公共性覺悟,必須考慮到當今世界對於反洗錢和反恐融資的共同要求。技術的應用具有兩面性,可能被用到好的地方,也可能被用到不好的方面。例如,有一批尚未得到廣泛普及的電子支付和數字貨幣被“暗網”中的人士廣泛利用,用於逃稅、洗錢、人口販賣、假憑證販賣等。因而,技術應用必須小心,要有所把控。

周小川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在技術的投放應用中出現的扭曲現象和存在的風險。

第一,部分技術提供商將新產品、新技術當成投機賺錢的主要工具,“特別早地就推到市場上進行買賣,而且認為市場交易可能會在金錢上大有收穫,這樣的話會產生扭曲,而且甚至會產生一些損壞”。

第二,有一些技術的應用沒有把他潛在的金融服務的能力發揮出來,而是把眼睛瞄向瞭如何多圈錢,“看中存款賬戶的錢,模仿銀行吸收公眾儲蓄”。對此,周小川進一步舉例說:“我們大概六年以前開始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但是後來發現在二百多張第三方支付牌照裡頭,其中有一部分牌照領取者實際上對於支付科技和降低支付成本不是太感興趣。他們真正感興趣的是能收預付款。這樣扭曲有時候會出現問題。”

第三個扭曲就是目前大家關心的“贏者通吃”現象。“贏者通吃跟我們原本的目標是有所不同的,因為我們是希望競爭性發展實現尋優,競爭性發展使得最好的技術能夠凸顯出來,大家最終加以使用。”周小川強調。

他進一步指出,對於數字貨幣和電子支付的發展,應當鼓勵多渠道研發、相互競爭的機制,同時要後果可控,不能放任不管。周小川透露,早在三四年前,央行就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所,研究數字貨幣和金融科技(Fintech),央行可以組織這方面的研究,但沒法保證自己的研究方案是最優的,確定技術選擇是有風險的,因此要建立多渠道研發、相互競爭的體制,不預先做過多設定。同時,對於技術的投入使用,不管成功還是失敗,都要保證後果可控,“不能放任不管,萬一試驗方案出現巨大的漏洞或失敗,會造成社會經濟的損害或不穩定。”周小川強調。

因此,在技術的發展過程中,監管是必要的。周小川表示,對可能不利於社會和不穩定的現象,對可能過度偏重短期投機的現象,是需要監管的。但監管必須是動態演進的,同時監管也必須更加依賴科技。這個過程中,監管既要防止過分壓制新興科技,又不能管得太鬆。如果等出現負面後果後再管,代價較高,但要真正做到最佳平衡也是不容易的。此外,他認為,監管需要知識結構和人才更新,還需要從體制設置上進行考慮。

近期本網熱文

周小川:技术需要动态演进的监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