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前进太极步的练法

“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可见太极步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拳谚:“不是手胜人,而是步赢人”、“一步走错,步步歪”,练拳实践证明确是如此。 “站桩功、松胯腰功是太极步的基本功,太极步是拳架的基本功,以太极步走架把中下盘的腰腿功夫练出来。”太极拳太极步的练法与要领,如下所述:

太极拳前进太极步的练法

太极步训练

太极步在第一阶段的功课,是为了扎实练出松沉、轻灵、虚实转换、以腰胯带动下肢的功夫,细化相对好练到位,需要练上大约五至六个月。初学在练时,中间过渡动作出现慢一点的定势,是练功过渡的正常过程,有助于调整重心和协调动作的。

前进太极步的练法

1、开胯碾脚,假如初式是身正势稳的右(左)弓步,松腰又松开右(左)胯往下沉的同时外碾右(左)脚大约45°。

2、扣胯提脚,通过松腰扣右(左)胯带动左(右)脚跟、脚掌离地起来,脚趾点地。

3、垂臀松肩,通过松腰、塌胯垂右(左)臀、松左(右)肩带动左(右)脚尖离地收右脚旁(走弧线)。

4、荡胯进步,以松腰荡胯带动左(右)腿向前侧提起离地,谓之荡胯提腿。接着右(左)半身沉实,左(右)半身为虚的松腰松胯松膝带动小腿向前进一小步,脚跟着地,谓之松腰进步。

5、开胯坐下,身后松腰塌胯、身前开胯圆裆的坐下,同时松开左(右)踝关节使脚底贴地,顺势转为左(右)半马步。

6、边沉边转,接着腰胯顺着松沉的身势往左(右)圆转,边沉边转的变成左(右)弓步。附注:内是指初式是左弓步的练法。

太极拳前进太极步的练法

前进太极步的练习要领

练法中“身正势稳的弓步”,技术要求是身体面向正前方,两脚跟(底边)不能站成相距直线的步子,弓步的前后两脚跟相距是稍窄于肩同,宽距大约是20至30厘米,视各人身高腿长而定。这样练法会增加两脚的底面积,提高拳势下盘的稳固性。走太极步的步幅大小要恰到好处,步幅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幅过小,不利于身势松沉和重心稳定。外形姿势要立身中正,内在讲究稳静和松沉。前腿要松腰落胯、后腿要松腰塌胯,两胯合劲,平正朝前;再有松肩垂手、虚领顶劲、开胯圆裆、松膝舒踝。大约七分重心在前腿脚,三分重心在后腿脚,脚跟吃劲大于脚掌。

练法中的“开胯碾脚”,是一边松沉一边转动的实脚外碾,腰胯松沉下来,与脚跟上下贯通。如练到位,胯转带动脚外碾时会有一股暖流从脚底热串到腰脊之上的感觉,而且越沉暖流越大。实脚跟劲沉于地,但是实脚膝盖是不大受力的,这才是松膝的功效,所以这样开胯碾脚的练法不伤膝盖。“碾脚”由“碾步”而得名,相似于脚外撇、脚内扣,所不同的是要以脚跟为轴,脚掌、脚趾轻贴地面碾转(或以脚掌为轴碾转脚跟),如同碾砣在碾盘上转动一样。整个脚底都要贴地,以脚跟为实,脚掌和脚趾为虚,脚跟为中心的贴地转动。还要明白以下功理:意想前面右胯是转动的轴心,通过松开右胯而带动右脚外碾。右胯是主动,右脚是被动,要一边松沉一边转动,缓慢又均匀的运转。不要把身势松沉和胯脚转动分开,亦不要以前脚为轴心的转动,因为这种拧膝盖的练法容易损伤膝关节。如果前脚不能自然转成45度角的,就不要硬转求得,能转多少算多少,膝盖垂直与地面;

练法中的“扣胯提脚”,体现了以腰胯带动下肢,是凭脊背之内气将虚腿脚提起的。有些老练家称为“提脚不蹬”的练法。“扣胯”有什么目的呢?一是使前面实腿脚更加沉稳;二是带动后面虚腿脚掌、脚跟抬起离地。扣胯一般用在实腿,在练时注意的是:胯根内收是否扣少了?倘若扣少了,一是达不到更加沉稳,二是后虚腿脚也提起不够。胯根内收是否扣多了?倘若扣多了,一是影响了立身中正的身法,二是可能轻则造成滞胯,不够灵活;重则造成胯转不了。扣少扣多都会影响身体动态的中定之势,所以说,扣胯多少要恰到好处。

练法中的“垂臀松肩”是有规律的,右弓步也好,左弓步也好,垂臀都是垂实腿之臀,松肩都是松虚腿之肩;同时以垂臀松肩带动虚腿脚趾提起离地收至(走弧线)实腿脚旁。实腿垂臀是外形姿势,内在是塌后胯、尾闾下坠,这样能使实腿脚更加沉稳。再有是“垂臀”能及时调整身势中正。老练家说“能垂臀者不一定能塌胯,能塌胯者就一定能垂臀”,值得在练注意体悟。如有诸如“塌胯”、“松腰沉提”专练基本功的支持,“垂臀”的动作就相对容易练到位。“臀坐脚跟上”的练法,与其他门派支脉所说的“头顶悬,尾闾找脚后跟”中的“尾闾坐在脚跟上”,说法的内涵练法是基本相同的,“臀”比“尾闾”说得更通俗好找一点。“臀坐脚跟是时时中定的手段之一,目的是求得拳势下盘的动态稳固。”

腰胯一松,臀部有膨胀感,重心像流水一样从胯根通过膝、脚踝流向脚底入地生根。练法是松腰塌胯的实腿之臀意想坐在脚跟之上,有臀与脚跟相合之意,同时百会上领的竖直脊背,是下上对拉松开的,体现了立身中正的沉顶对拔。松沉到位时,就会有臀与脚跟沉劲贯串通根的感觉。

练法中的“荡胯提腿”,是指弧线提胯和弧线落胯运动的说法,外形动作看是“摇臀”,是以臀部一侧胯关节为同心,以骨盆为半径的旋转运动。松腰荡胯时,尾闾像钟锤那样的摆动。以右弓步为例,后面左虚腿之胯松开向前荡,通过托胯(实腿之胯托住虚腿之胯)、腰胯尾骨略为向前翘一点的带动左虚脚向前侧提起离地。

练法中的“松腰进步”是被动性练法,以松腰松胯松膝领动脚走弧线的上前一小步,左虚腿脚趾离地大约1至2厘米高,提脚不过脚踝,因为离地过高的动作会引发下肢僵滞,也耗费落地时间;不宜提脚过低,免得拖泥带水。部分习练者不是以腰胯领动虚腿脚上步,而是虚腿脚脱离腰胯带领的主动走弧线上前一大步,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用虚脚在地面画一条弧线。走弧线上前一大步的动作与腰胯带领无关,这样的练法是主动性练法,多见于练习国家竞赛套路的太极拳爱好者。“松腰进步”的技术要求是虚实分明的沉轻兼备,实腿沉稳、脚下有根才能使虚腿灵便,起脚活,落脚轻。如是练出“抢步”、“砸脚”的动作,要么是不得法又不得要领,要么是没有一点基本功的支撑。

练法中“开胯坐下”的“坐下”,先是身后松腰塌胯的下沉,接着身前放松两腿腹股沟,开胯圆档的坐下形成半马步,值得注意的是坐下定势与地面的高度,就是臀部与地面的高度。如坐得不够低,就会影响松沉度;如坐得过低,则会滞重没弹性。倘若没有松开的弹性,一是怎能较好的转换虚实啊?二是又怎能借助沉到脚底的地面反座力啊?只有自己找点解决,才能掌握坐下定势与地面的最佳高度,就是下沉多少才是最佳动作,试练几下就能找到这个最佳下沉点。

练法中的“边沉边转”,下沉中带转动的要领是一边松腰塌胯、尾闾下坠、开胯圆裆的下沉,一边顺着松沉之势松腰转胯、虚领顶劲的变成弓步。一边松沉一边转动变成的弓步还不是定势,后腿稍弯是正常的过渡。定势时的弓步后腿应是伸直的,倘若不能及时伸直,那就会影响劲力(地面反座弹力和沉顶对拔劲)的传递。从边沉边转的弓步后腿弯曲到定势的后腿伸直,既是传输劲力的需要,又能使后腿带上太极味的弹劲。有些弟子说:“定势时伸直后腿就没有那么沉了。”这确实是个实际问题,是要分阶段层次练拳的。对于初学者而言:要伸直后腿,又不影响前腿落胯、后腿塌胯的沉势,真不是几天就能练出的功夫,这需要松腰松胯松膝基本功的有效支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