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診是古代的“影像學”,對中醫推拿的觸診,我們應該知道哪些?

觸診是中醫推拿師必須要掌握的檢查方法,正如清代《醫宗金鑑·正骨心法要旨·手法總論》說的那樣:“以手捫之,自悉其情。”在那個沒有影像學的年代,中醫推拿師的手就是“影像學”,觸診很大程度影響調理方向,所以觸診對於中醫推拿師而言意義非凡。

  一般而言,中醫推拿師通過觸診能知道接觸部位的軟組織是否正常,並辨別症狀。

  那麼首先我們要知道軟組織的正常狀態是怎樣的:

  第一,健康的軟組織含水豐富,不應有腫脹和沼澤感;

  第二,正常的軟組織觸摸有彈性,造成有彈性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其含有纖維,如果軟組織纖維太少就會產生組織萎縮,如果軟組織纖維太多則會出現粘連或瘢痕;

  第三,軟組織的溫度一般而言是同人體體溫的,如果局部發熱則提示是有炎症了。

觸診是古代的“影像學”,對中醫推拿的觸診,我們應該知道哪些?

  基於以上三個特徵,可以用來鑑別病情是急性或慢性:

  1.正常:軟組織感覺有彈性,質地均勻,放鬆,有流動性但又不是水分過多。

  2.慢性:軟組織觸感為纖維性、軟骨感、幹(水分減少)、粘滯、硬、緊。

  3.急性:軟組織觸感水分過多(水腫)、溫熱或發燙。

  4.萎縮:因為軟組織缺乏張力(纖維含量減少),觸感為漿糊狀,虛弱無力。

  一.肌肉

  人體在運動時骨骼肌會改變形狀。骨骼肌伸展時,其肌纖維會變長且更緊,就像緊繃的繩子;而當肌肉收縮時其中央變厚且肌肉變硬。比如放鬆手臂再將手握緊成拳頭會觀察到肌的形態隨運動變化的狀態。

  詳細的記住肌肉起止點、功能以及肌纖維走形,執行該肌肉功能使其收縮,即能觸診其肌腹。

觸診是古代的“影像學”,對中醫推拿的觸診,我們應該知道哪些?

  二.肌腱

  肌腱的大小和形態取決於其功能和位置。腰背部的肌腱寬且扁,前臂和腕部的肌腱呈長索狀。當有力氣施加於骨時,肌拉動相應的肌腱使其繃緊,這時肌腱會給人很堅硬的感覺;而當肌肉鬆弛時肌腱會比較柔軟,這種特性可幫助我們區分肌腱和骨與韌帶,另外,肌腱也比肌肉緻密和光滑。

  沿著肌纖維走形追蹤到肌在骨的起止點之前的更平滑部位,即為肌腱。

觸診是古代的“影像學”,對中醫推拿的觸診,我們應該知道哪些?

  三.筋膜

  筋膜有多種形式而且分層。不同方向膠原纖維構成的多層次筋膜賦予了其獨特的外觀和不同的手感觸覺。

  有三種不同的筋膜層:

  1.淺筋膜直接位於皮膚下面,也稱作皮下組織。它儲存脂肪和水,並且為神經和血管的穿行提供通道。

  2.深筋膜包繞肌並深入內部形成一個捲曲的網狀系統。它利用肌運動,提供肌附著點,對肌層起緩衝作用,幷包裹神經和血管。

  3.漿膜下筋膜分隔深筋膜和襯於人體胸腔和腹腔的膜。這些筋膜層間的疏鬆結締組織允許內臟器官在一定範圍內移動。

  淺筋膜只需輕鬆的抓起皮膚即能觸碰到,深筋膜需要觸碰到軟組織並做動作。

觸診是古代的“影像學”,對中醫推拿的觸診,我們應該知道哪些?

  通過觸診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觸碰的是哪個部位,調理的是哪個部位,這樣當病人調理好後,我們才能真正的積累推拿觸診經驗。這樣久而久之,就練成了只觸摸該部位就能判斷出其是否正常的能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手感。

所以工作很久的中醫推拿師一定有這樣的感覺:當病人說出自己症狀的時後,在他的心裡就已經有了初步判斷,例如是哪個部位的損傷引起了這個症狀?又或者有不同的部位可以引發同一病症,有哪些方式可以一一排除?在這種辨證思考的指導下,與骨科檢查結合觸診去判斷到底是身體的哪個部位出現問題。

  您對於觸診還有哪些不瞭解的地方?對於觸診您還有哪些方法?對於現代醫學的影像學您持什麼態度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將經驗分享給更多的中醫推拿同行們,共建綠色健康健全的中醫推拿行業。

  這裡是聖透力推拿手法,專注研究中醫推拿按摩手法技術、文化,將中醫推拿的技術和方法分享給更多有需要的朋友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