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士兵服裝上的‘’兵與‘’勇‘’一字之差;地位卻是天壤之別

我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歡看清朝歷史為主題的電影和電視節目,但是在看這樣的電影和電視節目的時候,我想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了這樣一個問題:一些跑腿的清朝士兵的衣服上寫著“士兵”這個詞,而另一些則寫著“勇”這個詞。這是為什麼?是不是因為演員太窮了,他們從其他演員那裡借了幾套不同的龍套服裝?事實上,情況並非如此,但清朝有“兵”和“勇”。這兩者有什麼區別?

清朝士兵服裝上的‘’兵與‘’勇‘’一字之差;地位卻是天壤之別

首先,讓我們談談“士兵”。衣服上寫著“士兵”的士兵實際上是清朝的正規軍。眾所周知,起初,當清朝沒有進入海關時,清朝的軍隊是由八旗組成的。清朝依靠這支在白山黑水中磨礪的軍隊,一路進攻這座城市,克服一切障礙,成功攻克山海關。然而,由於山海關地勢險峻,清軍數量有限,清軍無法進入中原。結果,為了打敗王侯李自成,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把清軍放入山海關。此後,清軍正式開始了統一全中國的征程。

清朝士兵服裝上的‘’兵與‘’勇‘’一字之差;地位卻是天壤之別

滿族王朝進入中原後,很快就暴露了兵力不足的問題。八旗士兵在海關外勉強夠用,此時卻完全不夠用。因此,為了彌補清軍的不足,清統治者還建立了一支以漢族為主體的正規軍,稱為“綠軍”。不過話說回來,雖然“綠營兵”和“八旗兵”屬於清朝的正規軍,但“八旗兵”的地位比“綠營兵”高得多。一般來說,“八旗兵”駐紮在首都附近,負責首都的安全和福利。“綠兵”也基本上駐紮在全國各地,相應的福利更差。

清朝士兵服裝上的‘’兵與‘’勇‘’一字之差;地位卻是天壤之別

後來,隨著清朝實力的增強,“八旗”由於福利高而逐漸退化。你平時喜歡它嗎?也就是說,一個吃飽喝足,戰鬥力急劇下降的人。康熙時期,“八旗”的戰鬥力已經很弱了。例如,康熙皇帝夷平舊金山,基本上是因為“綠色陣營”。在甘龍時期,“八旗”的戰鬥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更弱,連白蓮派也無法消滅。結果,清軍就相當於被砍掉一隻胳膊,失去一個精銳師。平時,世界是和平的。一旦戰爭爆發,軍隊不足的問題將會突出。

清朝士兵服裝上的‘’兵與‘’勇‘’一字之差;地位卻是天壤之別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清政府頒佈了一項政策:允許地方政府招募當地勇士。所謂的地方勇士通常是一支沒有正式建制的臨時軍隊。為了區別他們和正規軍,“勇”這個詞寫在他們士兵的衣服上。戰爭期間,他們作為炮灰衝到前面。在沒有戰爭的情況下,他們和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同,政府不會給他們補貼。他們的地位與正規軍大不相同。

清朝士兵服裝上的‘’兵與‘’勇‘’一字之差;地位卻是天壤之別

直到太平天國運動,“八旗”和“綠營”都別無選擇,只能用曾國藩訓練的下鄉勇(未來著名的湘軍)打敗太平天國。當時,清政府看到了鄉勇的戰鬥力,於是指定鄉勇為正規軍,並開始建立軍事制度和發放工資。此後,“勇”逐漸取代了“兵”的地位,成為清朝正規軍的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