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機槍未用,全部封庫存!為何?

細心的軍迷也許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在1979年2月開始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很多參戰部隊的摩步營屬機槍連使用的竟是脫胎自蘇聯二戰時期研製的SG43“郭留諾夫”7.62mm重機槍的53式/57式重機槍。這是一款朝鮮戰爭末期我軍就開始使用的裝備,而與20多年前唯一不同的也只是當時大多數部隊已經不使用53式笨重的輪式槍架,而是採用更為輕便的57式重機槍(仿自SG43的改進型SGM中型機槍),這款槍開始使用框型輪架,1965年就改成輕便三腳架。

新式機槍未用,全部封庫存!為何?

新式機槍未用,全部封庫存!為何?

為何要專門提出這兩款機槍?那是因為在這20多年的時間跨度之中我軍並非沒有新裝備服役,1967年定型的67式通用機槍雖然一度未能正常生產,但也於1971年試生產204挺,到1974年已經生產30000挺後才停產。30000挺是個什麼概念?平均算下來至少裝備3000個步兵營,已經基本做到了一線部隊全面換裝。而且從數據上看這款全重24kg、長165cm、理論射速700發/分、有效射程800/1000m的通用機槍性能並不俗。

新式機槍未用,全部封庫存!為何?

新式機槍未用,全部封庫存!為何?

而關鍵問題就出現在可靠性上,部隊強烈反映改變火線高操作不方便、緩衝器的磨損導致災難性精度下降、連續射擊卡殼、槍管溫度過高易引發膛外爆炸。而這些問題基本是無法容忍的,所以本著寧可裝備落後也不能可靠性低的原則,多數部隊在1979年參戰時將67式閒置並啟用老式的53式/57式重機槍,67式也從1977年開始了它的改型生涯。

新式機槍未用,全部封庫存!為何?

新式機槍未用,全部封庫存!為何?

1977年,67-1式定型,它增加了槍機框行程、降低了射擊頻率以減少後坐撞擊,改變了槍架受力並採取一系列措施保證機構動作可靠。然而在成都軍區步校隊的對比試驗中67-1式仍然落後於仿製PKM機槍的80式通用機槍,於是我軍做出了繼續改進67-1式並小批量裝備80式通用機槍的決定,直到今天1982年定型的67-2式仍是解放軍主力重機槍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