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經研究」醫藥行業--保持較高增速運行

「世經研究」醫藥行業--保持較高增速運行

2019年1-9月,醫藥行業主要運行指標呈現以下特點:一是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增加,但增速有所放緩;二是醫藥行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與上月持平;三是行業零售額增速略有放緩,累計增速為10.1%;四是醫藥行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回落,價格指數為101.1。

一、現狀解析

1、醫藥製造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增加,但增速放緩

近年來,全國醫藥生產一直處於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階段,我國不斷加大對醫藥製造行業的投資。隨著醫藥行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深入,一些藥企加大了在醫藥新興領域的投資佈局,從而表現為2018年以來固定資產投資額不斷增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9月,醫藥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增速較2019年1-8月回落0.4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提高5.5個百分點。

「世經研究」醫藥行業--保持較高增速運行

2、醫藥製造行業增加值穩定增長

2019年9月,醫藥製造行業增加值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醫藥需求呈現不斷增長趨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9月,醫藥行業增加值增長率為6.9%,增速與2019年1-8月持平,較上年同期下降3.4個百分點。從當月來看。2019年9月,醫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增速較1-8月下降1.0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下降2.4個百分點。

「世經研究」醫藥行業--保持較高增速運行

3、化學藥品原藥單月產量同比下降中成藥單月產量下降

(1)化學藥品原藥

2019年1-9月,我國化學藥品原藥產量有所下降,增速由正轉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9月,累計生產化學藥品原藥198.8萬噸,同比下降4%,較2019年1-8月回落15.3個百分點,降幅較上年同期擴大3.3個百分點。2019年9月,生產化學藥品原藥21.2萬噸,同比下降5.9%,較上年同期回落19.3個百分點。

「世經研究」醫藥行業--保持較高增速運行

(2)中成藥

2019年9月,我國中成藥企業承壓下行,產量繼續呈下降態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9月,中成藥產量出現小幅度下降,累計生產中成藥185.5萬噸,同比下降0.8%,降幅較2019年1-8月收窄1.8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擴大1.6個百分點。

「世經研究」醫藥行業--保持較高增速運行

4、藥品零售額增速略有放緩

目前我國經濟整體處於結構調整的優化升級階段,隨著國內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健康觀念的提升,在人口老齡化下,對醫藥的需求整體擴大,將促使我國藥品流通行業規模進一步擴大。2019年1-9月,我國藥品零售額繼續保持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9月,中西藥品零售額為4315.8億元,同比增長10.1%,增速較2019年1-8月和上年同期分別下降0.5個百分點和提高1.0個百分點;2019年9月,中西藥品零售額522.2億元,同比增長6.6%,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2.3個百分點。

「世經研究」醫藥行業--保持較高增速運行

5、醫藥製造業出口交貨值繼續增長

近年來,中國醫藥企業的研發、生產能力實現快速發展,正全方位、多層次、多維度參與國際化分工合作,“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9年1-9月,我國醫藥品進口量逐漸增長,為114974噸,同比增長1.6%。2019年9月,中國醫藥品進口量為1.4萬噸,同比為0%從金額方面來看,2019年1-9月中國醫藥品進口金額為17581百萬美元,同比增長25.8%。9月,醫藥品進口金額為3024百萬美元,同比下降19.9%。2019年1-9月,我國醫藥品出口量為824726噸,同比增長9%。從金額方面來看,2019年1-9月中國醫藥品出口金額為13011.18百萬美元,同比下降1.5%。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9月,醫藥行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109.9億元,同比增長4.5%,增速較2019年1-8月和上年同期分別提高1.2個百分點和下降9.3個百分點。2019年9月,醫藥行業出口交貨值132.8億元,同比增長4.3%,增速較2019年8月和上年同期分別提高2.0個百分點和下降6.9個百分點。

「世經研究」醫藥行業--保持較高增速運行

6、醫藥行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回落

2019年1-9月我國醫藥行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繼續增長,但漲幅有所回落。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1-9月平均,醫藥行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58%;2019年9月份,醫藥行業生產者出廠價格較上年同月下降2.32%,環比下降0.20%。

「世經研究」醫藥行業--保持較高增速運行

7、醫藥行業重大事件監測

(1)21部門發文力挺處方外流 促中醫藥貿易

2019年9月29日,國家發改委、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國家藥監局等21部委聯合發佈《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2019-2022年)》(下稱“行動綱要”)。這份行動綱要主要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10項重大工程,其中就業界關心的“互聯網+醫療健康”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戰略性部署。

處方外流新部署

《行動綱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

《行動綱要》要求並強調,各地要積極發展“互聯網+藥品流通”。要求建立藥品流通企業、醫療機構、電子商務企業合作平臺,在藥品流通中推廣應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簡化流通層次,優化流通網絡,提高供求信息對稱度和透明度。

《行動綱要》要求建立互聯網診療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消費信息互聯互通、實時共享的渠道,支持在線開具處方藥品的第三方配送。加快醫藥電商發展向患者提供“網訂(藥)店取”“網訂(藥)店送”等服務,而這次處方外流對接推動是商務部負責牽頭,業界對此也多了一些遐想。

《行動綱要》還提出支持依託實體醫療機構獨立設置互聯網醫院,規範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提高優質醫療服務的可及度,積極發展互聯網健康諮詢和健康管理服務,推動線上線下服務一體化。以高水平醫院為核心,加快建立遠程醫療網絡和平臺,提高面向基層、邊遠和欠發達地區的遠程會診、遠程影像、遠程病理的覆蓋度,完善相關付費機制。依託“互聯網+”實施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以改善就醫體驗為中心,應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優化醫院服務流程,全面實現分時段預約診療、區域內檢驗檢查結果互認。

中醫藥貿易插上互聯網翅膀

《行動綱要》還特別提到,要支持中醫藥貿易合作。

具體來說,就是要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藥服務貿易機構,鞏固中醫醫療保健、教育培訓等傳統服務貿易優勢,發展“互聯網+中醫藥貿易”。鼓勵有實力、信譽好的企業通過新設、併購、租賃、聯合投資等方式,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構建中醫藥跨國營銷網絡,建設中醫藥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和經濟聯盟。通過多雙邊經貿談判和合作機制,積極推動中醫藥服務貿易和產品貿易的發展。

此外,《行動綱要》要求提升中醫藥疾病診療和康復能力。圍繞提升重大疑難疾病、慢性病診療能力,組織開展中藥方劑挖掘,集中優勢力量實施中醫藥防治技術開發、新藥研發、中西醫臨床協作攻關。支持中醫科研機構、中醫醫療機構和企業合作轉化中醫藥研究成果,加快中醫健康管理產品和中醫診療設備商用化。建立中醫藥傳統知識數據庫、保護名錄、保護制度。支持中醫特色突出的康復醫院、康復科室發展,發展和應用現代化的中醫康復技術。

(2)藥監局對藥品註冊、生產、經營三個規章徵求意見

2019年9月3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對藥品註冊、生產、經營三個規章公開徵求意見。三個規章分別為:《藥品註冊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藥品生產監督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

我國現行的《藥品註冊管理辦法》為2007年頒發。與原來的辦法相比,《藥品註冊管理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對近年來藥品審評審批制度改革措施進行總結,結合產業發展實際和監管工作實踐,將42號文件、44號文件、臨床試驗自查核查等改革取得的成果吸收固化。納入《藥品管理法》《中醫藥法》《疫苗管理法》中涉及藥品註冊管理的最新要求。比如,持有人制度、臨床試驗默示許可、附條件批准、優先審評審批、藥品變更分類管理、年度報告制度等。

《藥品生產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實現了”兩證合一”。

一是明確取消藥品GMP認證。要求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作為生產許可證核發和日常監管工作中的標準內容,取消GMP認證證書後,檢查相關內容合併到生產許可證核發環節。

二是堅持許可標準不降低。將原藥品生產許可申請資料(12項)和藥品GMP認證申請資料(9項)進行有機整合為8項,保證標準不降低。

三是整合充實許可證管理規定。規定了許可證式樣、編碼規則和範圍,明確在許可證上對持有人不具有實際生產能力的情況進行標註。明確許可證的變更程序分為許可事項和登記事項變更。

《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是將《藥品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第6號令)和《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第26號令)進行了整合。

與原《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相比,《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重點落實持有人制度、追溯制度、取消認證、零售連鎖管理等內容。以新“三定”為基礎,結合監管事權劃分,明確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和各方責任。

同時,針對藥品流通領域出現的一些新業態、新形勢、新發展,提出規範監管的新需求,允許首營資質電子化,提出網絡藥品銷售、藥品網絡交易第三方平臺、委託存儲運輸等事項實施備案管理。

(3)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的意見》

2019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短缺藥品供應保障工作。近年來,我國短缺藥品供應保障不斷加強,取得積極成效,但仍面臨藥品供應和價格監測不夠及時靈敏,藥品採購、使用、儲備以及價格監管等政策有待完善等問題。

為進一步做好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更好保障群眾基本用藥需求,《意見》提出以下相應政策舉措。

在保供方面,一是加強協同監測。搭建國家短缺藥品多源信息採集平臺,建立協同監測機制,實現原料藥和製劑在註冊、生產、採購、價格等方面的信息聯通共享,提高監測應對的靈敏度和及時性。二是做好短缺藥品清單管理。實行短缺藥品清單管理制度,制定國家和省級臨床必需易短缺藥品重點監測清單和短缺藥品清單,並動態調整。三是實施短缺藥品停產報告。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停止生產短缺藥品的,應按照規定向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報告。醫療保障部門及時向同級聯動機制牽頭單位報告停產對市場供給形勢的影響,衛生健康部門及時研判停產藥品短缺風險。四是落實直接掛網和自主備案採購政策。對於短缺藥品清單中的品種,允許企業在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上自主報價、直接掛網,醫療機構自主採購;對於短缺藥品清單和重點監測清單中的藥品,醫療機構可線下搜尋藥品生產企業,在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自主備案。五是建立健全短缺藥品常態儲備機制。優化中央和地方醫藥儲備結構,充分發揮省級醫藥儲備功能,篩選一批臨床必需、用量不確定且容易發生短缺的藥品納入儲備,明確儲備短缺藥品調用程序。

在穩價方面,一是加強藥品價格異常情況監測預警。定期監測採購價格變化情況,對價格出現異常波動的,及時瞭解情況並提示預警。二是強化藥品價格常態化監管。完善藥品價格成本調查工作機制,建立價格和招標採購信用評價制度。對於存在價格上漲幅度或頻次異常、區域間價格差異較大等情況的藥品,綜合運用成本調查、暫停掛網等措施,予以約束。三是加大對違法行為的執法力度。建立部門協同聯動工作機制,開展多部門聯合整治,整治結果及時向社會公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堅決處置相關責任人,形成有效震懾。

《意見》強調,要做好定期報告,強化監督問責,對工作開展不力的地方,及時約談並督促整改,確保相關措施取得實效。加強宣傳引導,定期通報短缺藥品保供穩價工作情況,主動回應社會關切。

二、月評:行業運行保持較高增速

2019年1-9月,醫藥行業主要運行指標呈現以下特點:一是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增加,但增速有所放緩;二是醫藥行業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與上月持平;三是行業零售額增速略有放緩,累計增速為10.1%;四是醫藥行業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回落,價格指數為101.1。

建議關注:(1)創新藥及其產業鏈上CRO、CDMO企業,重點關注恆瑞醫藥、藥明康德、泰格醫藥、凱萊英。(2)高端醫療器械進口替代,重點關注邁瑞醫療、安圖生物。(3)醫療服務,重點關注愛爾眼科、通策醫療。(4)流通領域整合,重點關注老百姓、益豐藥房。(5)其他細分領域龍頭,重點關注東誠藥業、華蘭生物、誠意藥業、康泰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