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十三爺為什麼說“無情最是帝王家”?

紅雨說歷史


導讀:皇十四子胤禵一張仿造的調兵手諭,成為了康熙皇帝廢黜胤礽太子之位的直接原因。但在識破了調兵手諭有假以後,康熙皇帝非但沒有下令追查凌普派兵包圍行宮的幕後主使,反而將光明磊落,絕不會幹出此等陰謀卑劣之事的皇十三子胤祥圈禁。

就康熙皇帝而言,面對凌普率領的熱河叛軍,做出何種過激反應都在情理之中,畢竟不管那張調兵手諭是不是出自太子胤礽之手,單憑一張手諭就能調來駐軍包圍皇帝行宮,就足以證明胤礽對於康熙皇權的巨大威脅和挑戰。再加上胤礽之前的種種罪行,尤其是被康熙皇帝撞破其和自己妃嬪鄭春華的偷情醜事,讓康熙皇帝已經忍無可忍。

但是,作為皇四子胤禛的堅定支持者,皇十三子胤祥既沒有謀反之心,也沒有對皇權的威脅和挑戰之意,而且康熙皇帝對此心知肚明,卻為何第一個被圈禁了呢?

其實,這看似毫無來由的衝動之舉,乃系康熙皇帝帝王心術的巔峰表現。


在妥善處理了凌普叛軍包圍行宮一事後,康熙皇帝將皇長子胤褆、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一律晉封為親王爵位,而且將熱河行宮的武裝力量共同交付給了皇長子胤褆、皇三子胤祉和上書房大臣馬齊節制。

這是康熙皇帝在經歷叛軍包圍以後的必要措施安排,現行安撫和籠絡住除太子胤礽以後,所有有可能再次於混輪局面發動武裝政變的其餘皇子,並將所有兵權全部收攏,穩定局面、斬斷此次政變是有所有副作用的可能。

在做好了一切安排以後,皇子們也只能從口頭上進行相互攻擊,開展對皇位的爭奪,而這一切,康熙皇帝都有絕對實力予以掌控,然後再行處理這一次有驚無險的政變,才是康熙皇帝與當前情形下做出的理性、合理安排。

皇長子胤褆和皇三子胤祉,再加上一個行將被廢的太子胤礽,讓康熙皇帝氣的背過氣去,而後張廷玉來到康熙皇帝面前,將一個上書房首輔大臣的擔當和責任盡數表現。

張廷玉說道:

“太子失德是咎由自取,皇上對他仁至義盡、天下皆知,縱使千秋萬代之後,也不至玷損聖德。皇上,微臣現在所擔心的倒不是廢黜太子,而是怕因此而引來奪嫡之爭、蕭牆之禍。太子縱有千般不是,但是有一點,微臣是萬難相信,那就是太子調兵之事。他有這個心機,可絕沒這個膽量。皇上,微臣以為,那張調兵的手諭……”

張廷玉一言“點醒”了康熙皇帝,讓康熙皇帝認識到了調兵手諭有假。

但在康熙皇帝想要立馬徹查此事之時,張廷玉又說:

“可是現在查,無從著手啊!”

康熙皇帝便立馬放棄了清查背後主使的想法,反而讓張廷玉問話跪在殿外的皇十三子胤祥,有關調兵手諭的問題。

康熙皇帝和張廷玉的對話中,有著較為明顯的三處疑問:

1、康熙皇帝真不知道調兵手諭有假?非得需要張廷玉的提醒?

2、張廷玉既然主動提出了調兵手諭有假的事,又為何阻攔康熙皇帝想要立馬追查此事的想法?

3、康熙皇帝想要追查此事的迫切,就因為張廷玉一句話就阻止了?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張廷玉在整個“九王奪嫡”事件中,從來沒有明確表明自己對於皇子勢力的支持和擁護,沒有明確的表明自己的站位態度,而是一直堅定地站在康熙皇帝身後,唯康熙皇帝一人是從,對於康熙皇權,絕對的服從和尊重。

也就是說,張廷玉在康熙皇帝病倒以後,立馬哭著跪倒在地,哭述:

“皇上,您可千萬要保重,這可不是出差錯的時候,您要是萬一,誰能控制住如今的局面啊!”

這句話乃系張廷玉的肺腑之言,因為對於張廷玉而言,他當前所有的官職祿位只有一人能夠絕對保證,那就是康熙皇帝。張廷玉在皇子奪嫡事件中“絕不參與,絕不站位”的態度就決定了張廷玉是和康熙皇帝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所在。

所以,張廷玉必須讓康熙皇帝在此複雜的關鍵時刻,保持絕對的情形,保證對最高權力的絕對掌握。

注意,在整個事件中,張廷玉自始至終都沒有看過調兵手諭,他是如何知道調兵手諭有假的?

就是憑藉著對皇子的瞭解和當前局勢的理性分析。

康熙皇帝在面對凌普叛軍的時候,向張廷玉下令:傳令狼覃,進駐八大山莊。說明,張廷玉對於康熙皇帝手中的這支秘密野戰軍是非常熟悉的。

再加上張廷玉上書房首輔大臣的身份,他對於康熙皇帝熱河狩獵途中隨侍的武裝力量,肯定也非常清楚。也就是說,凌普率領的兩千熱河駐軍絕對無法對康熙皇帝形成有效威脅,更不會武裝政變成功的情況,張廷玉是非常清楚。

再加上張廷玉對太子胤礽“有這個心機,絕沒這個膽量”的瞭解,所以張廷玉可以斷定凌普率軍包圍行宮之事,並不是太子胤礽所為。

再結合皇八子胤禩在“完美”處理“刑部冤案”以後,被康熙皇帝公開示以信任和重用態度,他急需扳倒太子胤礽,取而代之的心理;太子胤礽和皇十三子胤祥被發現一直在一塊的消息;張廷玉就能確定這份調兵手諭乃系出自“八爺黨”之手。

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扳倒太子!

那麼,康熙皇帝知道調兵手諭有假嗎?

當然知道!

在康熙皇帝接到調兵手諭的那一刻,康熙皇帝就已經知道調兵手諭有假了!

既然是武裝政變,既然是逼迫康熙皇帝退位,自己取而代之,凌普還需要將調兵手諭交給皇長子胤褆來證明自己前來行宮的“有憑有據”嗎?

單憑這一點,康熙皇帝就能明白這張調兵手諭並非出自胤礽之手,而是另有人嫁禍。

如果康熙皇帝認定胤礽真的調兵謀反,在發現太子胤礽以後,就會將其立馬鎖拿,而不會讓胤礽有機會辯解,有機會被“慢慢問話”。

那麼,康熙皇帝知道調兵手諭造假的背後主使是誰嗎?

這裡需要明白三個問題:

1、既然明白了調兵手諭有假,康熙皇帝肯定會想到誰才會仿造手諭,於當前的局勢來看,皇八子胤禩才是胤礽被廢黜以後的最大受益者。

2、“知子莫如父”對於皇十四子胤禵的仿寫能力,康熙皇帝肯定非常清楚。

3、這次武裝政變的實際效果,既要保證能嫁禍太子胤礽,還要保證武裝政變不會成功。要不然,就真會給太子胤礽做了嫁衣裳。要滿足這兩個條件,就必須對康熙皇帝身邊隨侍的武裝力量和秘密部隊有著絕對程度的瞭解。

在諸位皇子中,只有皇長子胤褆、皇十三子胤祥和皇十四子胤禵乃繫帶兵阿哥,對於武裝力量的分佈和佈置非常清楚。

結合以上三點,康熙皇帝不能猜到,就是皇十四子胤禵仿造了太子胤礽的調兵手諭。

既然康熙皇帝和張廷玉都明白調兵手諭是誰仿造的,有何目的,還需要追查嗎?

那麼,康熙皇帝為何做出“立馬查”的假象?

有三個目的:

1、對於自己諸位皇子詳細情況的掌握,康熙皇帝不會讓任何人知道,這是康熙皇帝用於掌控局面、觀察皇子和朝臣串聯情況的關鍵因素,這裡的“朝臣”當然也包括張廷玉。也就是說,康熙皇帝不會讓任何人瞭解到,自己已經掌握了該事件背後的所有真相。

知道調兵手諭有假,就立馬追查,才是康熙皇帝“該有”的正常表現,才不會被人懷疑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

2、兩份諭旨,讓康熙皇帝掌握了幾乎全部的武裝力量,唯獨“忘記”了此時被張廷玉掌握的狼覃部隊。這真是康熙皇帝的疏忽嗎?

這正是康熙皇帝對於張廷玉的拉攏和信任。

康熙皇帝之所以表現出“立馬追查”的急切態度,等的就是張廷玉的阻攔,等的就是對張廷玉建議的聽從,從而穩固掌握住這個唯一堅定站在自己身後的臣子。

3、另一層目的,在於康熙皇帝想用“立馬追查”的態度再一次考察張廷玉的站位選擇,如果張廷玉放任康熙皇帝的追查,就會說明張廷玉已經有了站位選擇,而且大抵是站在了皇八子胤禩的對立面。

而此時,康熙皇帝想要的是局面的穩定,是對最高權力的絕對掌握,而是對於其餘武裝政變可能的阻攔,並不是對調兵手諭的追查。所以,如果張廷玉予以阻攔,才是站在朝廷大局、站在康熙皇帝一邊的理性考慮。

明白了這些,我們再來看康熙皇帝對於胤祥的處理態度。

康熙皇帝表面上給出了圈禁皇十三子胤祥的理由:

“朕處治胤祥,是不容他在國家逢此大事之際,不知天高地厚,口出狂言,煽亂朝綱。什麼無情最是帝王家,什麼骨肉相殘。難道朕是無情之人,是骨肉相殘的無道昏君?”

但這只是表面原因,也只是康熙皇帝予以向諸位皇子掩蓋自己真正目的的理由。

那麼,康熙皇帝為何在張廷玉的“勸說”下,放棄了對調兵手諭幕後主使的追查,而讓張廷玉文化皇十三子胤祥關於調兵手諭的事呢?

只有一個目的:迷惑“八爺黨”!

此舉的目的在於讓皇八子胤禩等人相信,康熙皇帝已經將調兵手諭的事歸結到了皇十三子胤祥的身上。

前面已經說了,康熙皇帝現在需要一個穩定的局面,需要絕對掌握最高權力,才是第一要務。

所以,康熙皇帝用圈禁胤祥的辦法,來迷惑皇八子胤禩等人,讓其認為自己仿造調兵手諭的事,目的已經達到,負面作用已經全部消除,才會放棄為此做出的防備措施。

胤禵能夠仿造胤礽的手諭,就不能仿造康熙皇帝的手諭了?

如果康熙皇帝不對任何人處罰,說明康熙皇帝對此事已經有了懷疑,做賊心虛的皇八子胤禩等人肯定不會坐等受罰,而會採用備用方案,趁亂髮動二次武裝政變,以達到自己竊取皇位的目的。

這才是康熙皇帝真正擔心的事情。

“犧牲”胤祥,來換取大局的穩定,換取康熙皇帝對於皇權的絕對掌握,才是皇十三子胤祥高喊“無情最是帝王家”的真正原因。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於《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並不以歷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正說清代十二朝



“無情最是帝王家”!

作為皇室貴胄的十三阿哥不僅對親身參予、經歷的那場九子奪嫡心有餘悸,雖然他作為四阿哥即得到皇位的雍正皇帝的支持者待遇不菲。但目睹爭儲失敗者八爺黨一方或被終身囚禁,或被圈禁折磨而死,見骨肉相煎,兄弟相殘,未免不心生悲涼之感: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十三爺作為皇室阿哥,自然熟知歷史,他更應該對歷朝歷代為爭國君、皇位象什麼子弒父,兄弒弟,弟弒兄此類沾滿血腥的事件不陌生。比如:

1、春秋齊襄公時,國政混亂,公子小白與公子糾為避難分別逃離齊國。後公子小白被人保護先於公子糾提前幾天回到齊國,登上國君之位,即齊桓公。方才即位,即派人到魯國威脅魯國殺死在魯國避難的曾經與自己同病相鄰的手足公子糾。

2、春秋時晉獻公寵愛的驪姬為想讓自己的親生奚生即獻公之位,於是一次次陷害公子重耳。無奈,為了保命,重耳和夷吾只得逃離晉國。歷十九年顛沛流離,公子方重回晉國即國君位,是為晉文公。

3、秦始皇駕崩後,其次子胡亥為繼承皇位,勾結串通宦官趙高和丞相李斯,偽造始皇遺詔,賜死原本應接替皇位的太子扶蘇。

4隋朝文帝次子楊廣為奪皇位,勾結隋文帝寵妃陷害太子楊勇。使文帝廢去楊勇太子儲君之位,重立楊廣為儲君。後文帝駕崩楊廣繼位,即隋煬帝,立即假擬文帝遺詔,賜死親哥楊勇。

4、隋亡唐建,唐高祖李淵次子李世民自恃功高,為爭皇位,與帳下一干親信謀士、大將發動玄武門事變,殺死自己長兄太子李建成與三弟李元吉。逼老爸李淵退位,傳位於己,即唐太宗…………



所以,凡此以上種種,既親身經歷感同身受又深諳歷史的十三爺發出“無情最是帝王家”的感慨毫不奇怪!


尚清子實用易學


雍正是乾隆的老爹,康熙的兒子,在這一代,雖然國家富強,但是在很多暴政施壓下實現的。

帝王總想捍衛自己的威嚴、權貴。不容得任何人的踐踏,哪怕是自己的結髮妻子,更何況是其他人?

帝王錯了,只要不損害(甚至是損害)國家利益,就不會自己認錯,尤其是對後宮的妃子。別人一有錯,輕者重罰,重者死罪難免,但是帝王以及其血脈相連的親屬,就會寬容得多!!

封建社會的帝王,都是大豬蹄子!但是現代和諧社會,離不開他們的暴政,他們的改革,他們的歷史。

紫禁城的后妃們,看起來是封建社會女人的嚮往,但是進了紫禁城的大多數后妃,是有多想永遠離開骯髒的紫禁城!


喵仔miaozai


伴君如伴虎,對內外都一樣的。


社會心理學者


等級森嚴的嚴酷制度,怕篡位,篡權已把皇帝及其親信嚇成神經質。所以從宮庭內開始,一言半語,不小心一個動作,都成了獲罪的根由。冤天舌枉的案件數不勝數,,😥😥


謝勳烈1


因為在誘人的權力面前,爭鬥起來是沒有任何感情可言的,而皇宮恰恰是權利最集中,爭鬥最激烈的地方。


茶舍書香


對至高無上權利的貪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