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為主的“詩歌之夜”,依然能展現出詩歌的魔力

作為“上海國際文學周”的重要單元,今年的“詩歌之夜”放在了擁有700餘個位置的虹口區工人文化宮。

我到現場時,距離朗誦會開始還有半小時,竟然只有寥寥數十人,不禁暗暗為主辦方擔心起來。和90後小說家王佔黑聊了一會,再回頭髮現偌大的會場已經滿滿當當。詩歌真是具有迷霧一般的魔力。

屬於詩的夜晚開始了。

小说家为主的“诗歌之夜”,依然能展现出诗歌的魔力

“側耳”主播精緻優美的演繹。程千千 攝

“側耳”的主播們首先登場。這隻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的新聞主播組成的聲音團隊,近年來在上海的文化舞臺上非常活躍,深受讀者喜愛。詩人張定浩也參與其中,在他給我的描述中,他的作用主要是幫助他們理解作品,幫助他們朗誦得不那麼“專業”一點。

果然,穆旦的《讚美》在他們的演繹下,足夠飽滿,足夠深情,情緒和節奏沒有一絲偏離。這是好的大眾聲音美學,但不是我期待的詩的聲音。

這次詩歌之夜,作家們按照主辦方理解的特點被分成了七組輪流上臺,大概是什麼小說家方陣、視覺系、英語文學幫之類的。

小说家为主的“诗歌之夜”,依然能展现出诗歌的魔力

徐則臣朗誦了兩首馬克·卓狄尼的作品。程千千 攝

茅獎新科得主徐則臣是第一組小說家方陣的領旗手,不可避免地又被主持人要求發表獲獎感言。優秀的寫作者都精通語言的逃遁術,徐則臣也是深諳此道,“說家園吧,(家園)在遠方。”

一句話趕走了茅獎,把舞臺拉回到詩的現場。

小说家为主的“诗歌之夜”,依然能展现出诗歌的魔力

劉亮程展現讀詩的藝術。程千千 攝

輪到劉亮程時,我很怕這個主持人要他發表沒獲獎感言。還好他只是被問了詩歌中的家園在哪,劉亮程的回答可能是當晚最具詩歌美學的——“我的詩歌家園,在黃沙和雲朵之上。”

小说家为主的“诗歌之夜”,依然能展现出诗歌的魔力

王耀慶讀蔣勳《願》。程千千 攝

他讀的是自己1991年的詩作《隔世情語》。聲音低垂,神色蕭索,彷彿一個遲暮老人在回憶一生中後悔的事。節奏和文字嚴絲合縫,沒有修飾,沒有設計,卻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撞擊著我。這可能才是現代詩應有的讀法。就像後來演員王耀慶被要求點評下前面文學家的朗誦,“是不是覺得,都不如我”時所言:這就是我心目中詩人讀詩的樣子。

小说家为主的“诗歌之夜”,依然能展现出诗歌的魔力

傑西·鮑爾對為其配上演奏,感到“strange”。程千千 攝

美國作家、詩人傑西·鮑爾同樣如此。他帶來的兩首短詩精確而充滿力道,但他在臺上卻是曖昧而含蓄的,用詞回答主持人的問題,然後安靜地讀詩,安靜地等待演奏家演奏完頷首下臺。

小说家为主的“诗歌之夜”,依然能展现出诗歌的魔力

葉舟讀自己的詩歌《懷想》。程千千 攝

葉舟沒有劉亮程幸運,他雖然避免了被問沒得獎的尷尬,但逃不掉被恭喜入圍十部作品的尷尬。而且他也沒想到寫了三十年詩,會在“詩歌之夜”被問寫不寫詩這樣的問題。

我有些難過。要知道,整晚25位登臺的作家中,大概只有三五位算得上以詩人為主要身份的作者,葉舟就是其中一位。

小说家为主的“诗歌之夜”,依然能展现出诗歌的魔力

德國哲學向來與詩歌關係密切,沃爾夫拉姆·艾倫伯格選了斯蒂芬·格奧爾格的《詞語》和荷爾德林的《麵包與酒》。徐蕭 攝

小说家为主的“诗歌之夜”,依然能展现出诗歌的魔力

王耀慶十分精彩地吟誦了《將進酒》。徐蕭 攝

但當聽到哲學家沃爾夫拉姆·艾倫伯格對詩的闡釋,他說詩和哲學一樣,都是我們關照世界的方式;當看到王耀慶對《將進酒》的精彩演繹;聽到齊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帶來的非洲之音;還有王佔黑小小身體展現出的巨大能量……我也釋然了。

小说家为主的“诗歌之夜”,依然能展现出诗歌的魔力

年輕的作家們(王佔黑、阿迪契、朱山坡、馬特·基林)。徐蕭 攝

詩歌之夜,或許原本就不是詩人之夜。詩歌,屬於所有人,屬於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